曾悟潔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生對教師的要求也發(fā)生著變化。具有幽默感的教師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愿意“蹲下來”和學生的心靈對話,尊重學生、公平公正地看待每一個學生,甚至做一名有趣的“大兒童”的教師更能獲得學生的認可。因此,從兒童的內在需求出發(fā),教師在德育過程中需要調整方法和策略,拓展視野,用貼近兒童心理的方式育德育人。
【關鍵詞】童心;兒童需求;兒童心理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23-0073-03
在學校發(fā)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教師形象”問卷調查中,“學生心目中最喜歡的教師有哪些突出的品質”這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最喜歡的教師的突出品質分別是“公平公正”和“具有幽默感”,而我們通常以為的“和藹可親”“教學有方”“嚴謹認真”等品質反而比較靠后。這一調查結果引起了我的反思。對此,我的理解是:“有趣”是童心的底色,具有幽默感的教師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愿意“蹲下來”和學生的心靈對話,愿意尊重學生、公平公正地看待每一個學生,甚至做一名有趣的“大兒童”的教師更能獲得學生的認可。在“公平公正”和“具有幽默感”的教師心中,兒童的內在需求是他們教育的根基。因此,從兒童的內在需求出發(fā),班主任在德育過程中需要不斷調整方法和策略,拓展視野,用貼近兒童心理的方式育德育人。
一、擁抱的力量:溫暖“那一個”
擁抱,是一種特殊的肢體語言,它有著特殊的力量。真摯的擁抱所表達的基本語義是:樂于接近、愿意和你在一起。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教師的擁抱有時具有一種無形的力量。
【案例】浩浩是一個有些特別的孩子,他缺乏自控力,情緒極不穩(wěn)定,需要被特別關注。一次音樂課前,我們班的學生在聽到鈴聲后立即在教室外整齊地排好了隊,唯獨浩浩一個人左沖右突地從隊伍后面往前擠,好幾個學生被他擠倒了。
我趕緊走上前,一把拉住他。被我拉住的浩浩氣急了,開始對我拳打腳踢起來。我及時抱住了他,任他掙扎踢踹,也不放手。同時輕輕對他說:“聽話!老師最喜歡你!冷靜下來好嗎?”沒想到,浩浩真的停了下來,沒有再抵抗,臉一轉看看我,笑著說:“好吧!”安撫好浩浩回到辦公室后,我一直不能平靜。我想,像浩浩這樣的孩子,也許就是缺少一個擁抱吧?
在這個案例中,班主任以擁抱的姿勢化解了學生的情緒失控行為。的確,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如果只單純地說教,不僅乏味,而且德育效果也不佳。而擁抱這一肢體語言,是從童心出發(fā),是對兒童心理的慰藉,是充滿了關愛的“軟教育”。兒童能通過肢體的感受與教師心心相印,從而巧妙地化解德育問題。這樣的擁抱,從童心出發(fā),是一種有愛的德育。
二、真實的力量:內省“我這個”
要做好德育工作,光靠說教肯定是不夠的,班主任應該以自身的師德形象和人格魅力積極正面、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快樂、健康地成長。
【案例】在與這個班的學生接觸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他們中的很多人不會學習。這里的“不會”,不是知識點的欠缺,而是做題方法與技巧的缺乏。
在一次小測驗后,我特地安排了一節(jié)課進行學習指導。我問學生:“你們想看老師做的試卷嗎?”他們異口同聲說:“想!”我把一張空白處滿是標注的試卷投影出來。學生們嫌棄地大呼:“好亂呀!”我接著追問他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是草稿。”有眼尖的學生喊出來?!笆堑?,就是這些填空題的草稿。”我說。接著,我又放大了一道題:“你們幫忙看看,老師這道題當時是怎么做的,看明白了嗎?”“老師,你涂得好亂呀。”“老師,你是不是之前做錯了呀?”“是呀,我第一遍做的時候就沒看到這個陷阱,后來檢查的時候我看到了旁邊列的算式,就改過來了?!薄袄蠋熞矔鲥e呀?”有學生驚訝地說道。我不避諱地說:“老師當然會犯錯,剛剛這道題有沒有和我栽進同一個坑里的呀?”“我”“我”“我”……好多小手舉了起來?!暗?,寫在旁邊的算式幫了我哦!若是沒把過程寫下來,檢查時就像重新做題一樣,有算式就可以檢查過程是否有誤了。所以,我也希望你們的題目旁邊臟臟的?!睗u漸地,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填空題旁畫了圖、寫了算式。他們的試卷都和我的一樣,變“臟”了。
“真實”是特別簡單的一個詞,班主任要想長期堅持,也并非易事,它考察的往往是一個班主任最根本的素質。如果班主任能夠做到并堅持做好,應該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取得“不令而行”的教育效果。在班級中和學生朝夕相處,班主任的言行被學生盡收眼底,班主任真實地做自己,學生會覺得班主任不總是高高在上的,也是會犯錯誤的。這樣的真實,從童心出發(fā),是一種有溫度的德育。
三、平等的力量:支持“每一個”
在帶班實踐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存在較大道德問題的往往不是那些平時“小錯不斷”的學生,反而是一些我們通常認為的“模范生”。他們華麗的分數(shù)和在教師面前良好的表現(xiàn)背后其實隱藏著不少道德問題,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一定要注意“人人平等,一個都不能少”。
【案例】小紹是個特殊的孩子。他會不分場合地突然大喊大叫;他會旁若無人地進出教師辦公室,翻看老師的東西;他與人交流時常常是東拉西扯,不著邊際;他的學習成績一直不是非常理想。為了幫助他,我嘗試了很多方法,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安排小明與他同桌。小明是個各方面表現(xiàn)都不錯的學生,我在征得小明同意的前提下,請他與小紹結對幫扶。一個學期下來,小紹的進步很明顯:上課亂喊亂叫的行為少了,學習成績也有了提高。我在班上大大表揚了小明和小紹,班上的學生也深受鼓舞,表示要向小明學習。故事說到這里,似乎應該結束了,但是真正的故事其實才剛剛開始。
在小紹和小明結對以來,我經常與他們談心,了解小紹的近況,表揚小明的付出,并且希望小明再接再厲。在一次談心時,我偶然間發(fā)現(xiàn)小紹小臂上有幾塊淤青,當時并沒在意,隨口問了一下,小紹支支吾吾也沒說清楚。考慮到小紹本來就不太善于表達,我也沒有多想。學期結束,我又把小紹叫到身旁噓寒問暖,卻再一次看到了他小臂上的幾處青紫的痕跡,這引起了我的警惕。我悄悄找學生調查了一下。
調查的結果讓我大吃一驚。因為小紹自控力差,課堂上小明就常常用掐的方式提醒他,小紹怕疼,就不敢亂說話。事情出現(xiàn)了180度的反轉,那個老師心目中的得意門生,那個同學心目中的好榜樣,那個家長心目中的好孩子,竟然以這樣傷害別人的方式來贏得夸贊。在短暫的自責和失落后,我重整旗鼓,因為我知道,這次事件正是一次絕佳的德育契機。我首先和小明來了一場促膝相談,肯定了他對小紹的付出和幫助,但也對這樣不恰當?shù)男袨樘岢隽伺u。我告訴他,無論什么形式的成就,都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我們對像小紹這樣的特殊學生肯定都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助,無論是在學習方面還是在心理方面。但是我們往往會忽略像小明這類“優(yōu)秀”學生的心理和品格,他們爭強好勝,重視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常會為了贏得別人的認可而做出不恰當?shù)氖虑?。對于他們品德上的缺失,班主任是否就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兒童這個群體天真可愛,也很敏感,這種微妙的心理情感在班主任處理學生矛盾的過程中尤為凸顯。班主任應該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品德失衡的學生,并在關鍵事件中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會所有的學生如何愛自己、愛別人——這樣的平等,從童心出發(fā),是一種有深度的德育!
班主任的德育對象是兒童,在班主任的德育過程中,除了鉆研合適的策略與方法,更要把兒童的內在需求擺在前面。班主任只有從童心出發(fā),不斷拓展工作的視野,才能不斷獲得教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