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
破格提拔9位中央委員
在胡耀邦開啟了干部解放和思想解放的新局后,鄧小平又放手讓萬里、谷牧、習仲勛、方毅等人各盡其才,各放異彩
1997年2月24日,鄧小平去世5天后,在去往八寶山革命公墓的路旁,北京大學師生打出了“再道一聲小平您好”的橫幅。解放軍總醫(yī)院里,也擠滿了前來送別的人們。萬里、谷牧、習仲勛、方毅……他們都已是80多歲的白發(fā)老人,或趕赴醫(yī)院,或以不同方式表示悼念。
改革開放中素有“改革八賢”之說,但是在被譽為改革元年的1978年,鄧小平親點的干將是這四位,他們有的由鄧小平點將主政一方,有的協(xié)助鄧小平主抓某個領域工作,后來都成為改革開放大局中的干將。
“北方談話”:“改革開放的序曲”
2018年11月的一天,鄧小平生前的警衛(wèi)秘書張寶忠接受了采訪。提起40年前,他說,這一年小平同志十分關心外貿(mào)問題?!?月30日上午,他在會見阿根廷外賓之前,還抽空找到時任外貿(mào)部部長李強和交通部部長葉飛,說:‘我國對外貿(mào)易的步子應該快些了。為什么臺灣、香港地區(qū),韓國、新加坡這些國家可以做到的,我們做不到?我們這樣大的國家,只有這么一點點貿(mào)易量,不行,必須趕上?!?/p>
1978年又是諸事交錯的一年。就在和李強、葉飛談話的同一天,鄧小平又為另一件事發(fā)了脾氣。他在準備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稿時,對中國社科院院長胡喬木等人說:“毛澤東思想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實事求是?,F(xiàn)在發(fā)生了一個問題,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都成了問題,簡直是莫名其妙!”
原來,5月10日,中央黨校主辦的刊物《理論動態(tài)》發(fā)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一文,緊接著,《光明日報》《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相繼轉(zhuǎn)載。這是一篇與“兩個凡是”針鋒相對的文章。據(jù)中央黨校教授沈?qū)毾榛貞洠?977年初“兩個凡是”被拋出之后,首先是鄧小平站出來表示不同意見,他在1977年4月給黨中央寫信,提出要用“準確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工作,并多次提到,“準確完整”是針對“兩個凡是”的。
1977年12月,在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人的建議下,中央決定胡耀邦任中組部長兼中央黨校副校長。新中國成立之初在西南工作時,鄧小平曾評價胡耀邦“有主見,不盲從”。《標準》這篇歷史性的文章,就是1978年5月6日,經(jīng)胡耀邦審閱、修改后,在他家中定稿的。
最先對《標準》作出反應的是當時的幾個中央高層和宣傳部門負責人,他們批評這篇文章的傾向是錯誤的,動搖了“兩個凡是”的根基。這篇文章的組織者受到了很大的壓力。鄧小平因此而發(fā)了脾氣。
7月21日,鄧小平與中宣部長談話,提出嚴肅批評,明確要求“不要再下禁令、設禁區(qū)了,不要再把剛剛開始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向后拉了”。第二天,他又把胡耀邦叫到家中,肯定他的做法,說《標準》“是馬克思主義的,爭論不可避免,爭得好”。
兩個月后,鄧小平視察東北三省和唐山、天津等地。9月16日,他在聽取吉林省委常委匯報工作時說:“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為中央黨校題了‘實事求是’四個大字,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就是這四個字。馬克思主義要發(fā)展嘛!毛澤東思想也要發(fā)展嘛!”
第二天,鄧小平在聽取遼寧省委常委匯報時,進一步說道:“我們太窮了,太落后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我們的思想開始活躍,現(xiàn)在只能說是開始,還心有余悸。要開動腦筋,不開動腦筋,就沒有實事求是,就不能分析自己的情況,就不能從實際出發(f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他說這是在“到處點火”。
“吉林省委書記王恩茂當時問小平同志:揭批‘四人幫’,真理標準大討論結(jié)束之后干什么?鄧小平答道,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不能再搞‘以階級斗爭為綱’,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要轉(zhuǎn)移到經(jīng)濟建設上來。王恩茂說,聽了小平同志的談話,一下子就開竅了,搞經(jīng)濟建設才是‘綱’?!痹醒胛墨I研究室第三編研部主任龍平平告訴記者,王恩茂之所以“開竅”,是因為當時全國各地各部門主要精力都用在揭批“四人幫”上,“四人幫”被粉碎快兩年了還在揭批,導致正常工作和業(yè)務根本沒法開展,很多人對未來感到迷茫。
鄧小平的這次“北方談話”迅速傳開。10月至11月,18個省委第一書記發(fā)表文章參加討論。工作重點轉(zhuǎn)移問題被提出來了,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打下了思想基礎。由此,“北方談話”被譽為“改革開放的序曲”。
由亂到治的一個重要標志
11月10日下午,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京西賓館開幕,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作準備。開幕會上,華國鋒宣布了會議的三項議題:討論《關于加快農(nóng)業(yè)發(fā)展速度的決定》和《農(nóng)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試行草案)》;商定1979年、1980年兩年國民經(jīng)濟計劃;討論李先念在國務院務虛會上的講話。
可會議剛開始,陳云就在東北組提出“向后看”的問題:“對有些遺留的問題,影響大或者涉及面很廣的問題,是需要由中央考慮和作出決定的。對此,中央應該予以考慮和決定。”接著,他列舉了薄一波等六十一人所謂叛徒集團一案、“彭德懷案”、“天安門事件”等6個問題。12日下午,姚依林、呂正操等都談了“六十一人案”“天安門事件”和康生、謝富治的問題。13日,中央工作會議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華國鋒宣布,從今天下午起轉(zhuǎn)入討論農(nóng)業(yè)問題??筛餍〗M繼續(xù)把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當成中心話題。
“與會者討論來討論去,矛頭指向了一位中央副主席和3位政治局委員,他們堅持‘兩個凡是’,在毛澤東去世后仍阻止為冤案平反。雙方越討論情緒越激動,甚至拍桌子,進行面對面的批判。”龍平平說。
有人提出這些犯錯誤的人應該主動辭職,有人說應解除他們的領導職務,有人說應改變中央領導機構(gòu),這更加超出了此次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議題。華國鋒十分被動,完全失去了對會議的控制。當時國際輿論中還出現(xiàn)了中國將要“非毛化”的聲音。
“鄧小平果斷地提出,‘不能再向后看了,當然向后也要看一下,為的是向前看’。這個口號的提出,成為中央工作會議由亂到治,最終實現(xiàn)偉大歷史轉(zhuǎn)折的一個重要標志。”龍平平說,為此鄧小平提出三大決策:
第一,旗幟鮮明地表示,毛澤東的旗幟不能丟。“中國領導人永遠不會干赫魯曉夫干過的事(清算斯大林)?!?/p>
第二,提出處理歷史遺留問題不要糾纏歷史舊賬,更不能搞新的政治運動,歷史問題只能搞粗,不能搞細,一搞細就要延長時間,這就不利。時任浙江省委第一書記鐵瑛說:“‘文革’中許多問題是一筆筆糊涂賬,往往越爭吵越糊涂。依小平同志的建議,對過去問題的處理宜粗不宜細,全黨團結(jié)起來向前看,我們感到小平同志的見解確實高明?!?/p>
第三,確定“只能上不能下”的人事變動原則:現(xiàn)有的中央委員,一個不去,不要給人權力斗爭的印象,要給人民、給國際一個安定團結(jié)的形象。
對于誰上的問題,鄧小平說:“至少加三個政治局委員。太多,也不恰當,不容易擺平。加上幾個什么人?陳云,兼紀委書記,鄧(穎超)大姐、胡耀邦。夠格的人有的是,如王胡子(王震),也夠格。有兩個方案,一是三個人,一是四個人。黨章規(guī)定,中央委員會不能選中央委員,想開個例,補選一點兒中央委員,數(shù)目也不能太多。有幾個第一書記還不是中央委員,如習仲勛、王任重、周惠,還有宋任窮、韓光、胡喬木、陳再道。這樣就舒暢了,將來追認就是了?!?/p>
中央工作會議開了36天。閉幕會上,鄧小平作了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jié)一致向前看》為主題的講話,這實際上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只開了5天,中間沒有發(fā)生更多的波折。全會決定,從1979年起,把全黨的工作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全會原則通過了關于農(nóng)業(yè)和農(nóng)村人民公社的兩個文件及1979年、1980年的計劃安排;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并選舉了第一屆中紀委領導成員,由陳云擔任第一書記,領導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增選了中央領導成員,增補黃克誠、宋任窮、胡喬木、習仲勛、王任重、黃火青、陳再道、韓光、周惠9人為中央委員。
9人中,習仲勛、王任重來北京開會時,還分別是廣東省委、陜西省委的第二書記,中央工作會議快結(jié)束時均被任命為第一書記。不久后,他們又都到中央工作,分別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宋任窮1977年10月任七機部部長,三中全會剛結(jié)束,就被任命為中央組織部部長。這樣,到1978年底,鄧小平初步選定了一個改革開放的班底。
營造和平國際環(huán)境
“1978年,小平同志多次找到當時主管國家計委工作的谷牧同志,商談向國外開放方面的問題。谷牧率團連續(xù)訪問和考察了許多國家,為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的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經(jīng)驗,做出了很大的貢獻。1978年以后的一年多時間,小平同志出訪了幾個國家。這幾乎是他過去出訪的總和。從亞洲到歐洲、美洲,一方面為盡快對外開放,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與周邊國家和平相處?!睆垖氈一貞浾f。
1978年10月22日,鄧小平訪問日本,這是新中國領導人對日本的首次正式友好訪問?!?0月26日,小平同志乘坐日本的新干線時,日本記者請小平同志談談感受,他說:‘就感覺到快,有催人快跑的意思。我們現(xiàn)在正適合坐這樣的車?!睆垖氈一貞浀溃霸谒上鹿?,小平同志與時年83歲的松下幸之助交談了20分鐘。小平對這位具有‘經(jīng)營之神’稱譽的老人給以稱贊,他說:‘值得我國學習的東西很多,希望松下老先生和各位給予援助?!上滦抑吲d地說:‘我們什么都傳給你們?!F(xiàn)場響起一片掌聲。”1987年,松下在中國設立了第一家合資工廠。
1978年11月12日,鄧小平抵達新加坡。在會見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時,他稱贊新加坡在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祝愿新加坡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新的成就。他還邀請李光耀訪華,李光耀說等中國從“文革”中恢復過來就去。1980年至90年代末,李光耀幾乎每年都會來中國,親眼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發(fā)展變化。他曾說:“中國的開放政策給我印象最深的特征,當數(shù)鄧小平的果斷堅決和不遺余力?!?/p>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1月28日到2月5日,鄧小平應美國總統(tǒng)卡特邀請,對美國進行了為期9天的訪問,參加了近80場會談、會見等活動,還有22次正式講話,8次會見記者或出席記者招待會。他參觀了福特汽車公司的一個裝配工廠,稱贊其技術先進,預言中國汽車工業(yè)20年后將見到成績。他參觀了波音747飛機裝配廠,說“看到了一些很新穎的東西”。
1978年并不是一個美好的年份,那一年有紛繁雜亂的國際局勢,有中美蘇大國關系的再平衡,也有爭論激烈的國內(nèi)時局,還有方方面面工作從何起步等一系列難題。鄧小平在國內(nèi)與國外的繁雜矛盾、淬火歷練中,任用了一批有擔當、有能力、有闖勁的干將。在以胡耀邦開啟了干部解放和思想解放的新局后,鄧小平又放手讓萬里、谷牧、習仲勛、方毅等人各盡其才,各放異彩。一時間,改革開放的時代舞臺上風云際會,巨變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