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洪斌
當前,各項“扶志”措施已在各地廣泛鋪開,但如果只是簡單地做一些宣傳標語、組織幾次培訓,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還很容易引起貧困戶反感。全面落實“扶志”工程,關鍵要突出“精準”二字,堅持因材施教、因人施策。
思想引導要精準。“扶志”首先是從“扶思想”入手,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里是第一步,廣大駐村干部、第一書記和村干部要像對待自己親人一樣,一對一進行溝通和交流,準確把握他們的真實想法,把脈問診、對癥下藥。對于有畏難情緒的,要及時加油打氣;對于抵觸扶貧政策的,要詳細宣傳黨的扶貧政策和脫貧規(guī)劃;對于想不勞而獲的,可適當進行“批評”,讓其紅臉出汗,知恥而后勇。
技能培訓要精準。要堅持“想聽什么就講什么、需要什么就補什么”的原則,讓貧困戶能夠自主“選課”,給貧困戶“按需上菜”,將組織需求和個人脫貧需求統(tǒng)一起來。各級黨組織要在培訓的內容和方法上下足功夫,既要有集中輪訓,又要有域外培訓;既要有上門問診,又要有電話答疑;既要培訓相關技能,又要培養(yǎng)市場意識,真正讓貧困戶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正向激勵要精準。適當?shù)募顧C制可以克服貧困戶的“厭戰(zhàn)”情緒,提升參與意識和榮譽感,調動貧困戶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制定出符合貧困戶特點和需求的激勵措施至關重要,樹立起“人人可為典型”的導向,努力發(fā)現(xiàn)更多貧困戶身上的“閃光點”,表彰一批“進步之星”“愛心模范”“最美村宅”等典型,引導貧困戶實現(xiàn)自我激勵,加快脫貧步伐。(作者單位:中共臨江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