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井才
王禎在擔(dān)任安徽旌德縣縣令時,主編了一部《旌德縣志》。隨后,他找來旌德縣最大的一家印刷作坊,讓他們把縣志印刷出來。
一天,王禎來到作坊查看印刷的進展情況。他發(fā)現(xiàn)排字工揀字排版的速度很慢,因為排字工必須跑來跑去,在貯字的格子中尋找字模,然后取出,再放到印版上。
看到這里,王禎心想:能不能使排字工站著或坐著,而字?;顒悠饋砟??可是,字模是物,它不會繞著人運動。“定要借助什么裝置才行?!蓖醯潕е@個問題,想啊想啊,甚至在自己家里也擺上一堆字模,自己扮演排字工。
也不知想了多少個夜晚,試驗了多少次,他也沒有想出好辦法來。
一天早上,王禎忽然看見三個孩子在門口轉(zhuǎn)圈子捉迷藏。他眼睛一亮:有辦法了!
王禎立刻動手設(shè)計了一臺由輪盤和輪軸構(gòu)成的排字機械——轉(zhuǎn)輪排字架。他用木頭制成一米多高的輪軸,上面安裝一個直徑兩米多的大木輪。再用竹篾編織成與大木輪一樣大小的圓竹笆,鋪在木輪盤上面,圓竹笆上面再放置按韻分類的活字板面。活字分別排列在兩個輪架上,這兩個輪架分別被稱為“韻輪”和“雜字輪”。韻輪上的活字按音韻順序排列,雜字輪則排列一些雜字和助詞。這兩個輪架都安裝上可以旋轉(zhuǎn)的底座裝置,揀字工人只要坐在兩個輪架之間,轉(zhuǎn)動輪架即可找到需要的字模。
排字工的活兒變得既輕松又高效,印刷的速度也提高了許多。結(jié)果,6萬字的《旌德縣志》不到一個月就印刷裝訂好了。
(摘自《科學(xué)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