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繪本具有簡單易懂、直觀有趣的特性,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能夠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zhèn)第五小學積極探索以自編心育繪本為載體的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具有實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實踐證明,心育繪本校本課程體系適用于心育課堂和主題班會課堂,并能達到很好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心育繪本;校本課程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80-0049-03
【作者簡介】黃海健,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zhèn)第五小學(廣東東莞,523000)教師,二級教師。
繪本即畫出來的書,以圖畫為主,并附有少量的文字。繪本不僅是講故事、傳授知識,還可以幫助學生建構精神世界,培養(yǎng)多元智能。根據(jù)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zhèn)第五小學(以下簡稱“第五小學”)積極探索以自編心育繪本為載體的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一種全新的、具有實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一、心育繪本校本課程的特點
心育繪本作為小學低年級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載體,其簡單易懂、直觀有趣的特性能夠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心育繪本與其他繪本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繪本設計滲透學校文化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必須考慮到本校學生的認知背景與需要,并結合學校文化,凸顯學校自身特色。第五小學的心育繪本校本課程充分結合學校的文化特色,主人公“恒仔”和“樂樂”即學校的“吉祥物”,“恒仔”寓意做事有恒心,“樂樂”寓意積極面對學習與生活。在繪畫背景中也加入了不少學校的元素,如學校的大門、校標、特色活動等,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學校文化,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
(二)繪本內容基于核心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未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和靈魂,校本課程在其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北京師范大學劉恩山教授指出:“核心素養(yǎng)是一種跨學科素養(yǎng),它強調各學科都可以發(fā)展的、對學生最有用的東西?!钡谖逍W的心育繪本校本課程的設計理念中也包含了跨學科的成分,整合美術、心育和班級文化,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打下基礎。
二、心育繪本校本課程的建構
(一)課程總目標設計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中提到,小學低年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幫助學生認識班級、學校、日常學習生活環(huán)境和基本規(guī)則;初步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重點是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與訓練;培養(yǎng)學生禮貌友好的交往品質,樂于與教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學生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初步學會自我控制;幫助學生適應新環(huán)境、新集體和新的學習生活,樹立紀律意識、時間意識和規(guī)則意識。學校嘗試根據(jù)教育內容,從人際關系、自我認識和學習習慣三方面出發(fā),設計心育繪本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見表1)。
(二)教學大綱與目錄設定
根據(jù)課程總目標的三大板塊,擬定心育繪本校本課程的10個主題,每個主題設立相關的課程目標,形成了心育繪本校本課程的教學大綱與目錄(見表2)。
(三)教材結構設定
完成了課程總目標及心育繪本課程的教學大綱與目錄設定之后,需要具體細化和設定教材結構。教材結構的設定,即將課程設計落實到每頁內容,繪本形式的創(chuàng)作把每頁內容變成一個故事或環(huán)節(jié),這個故事或環(huán)節(jié)是否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如何體現(xiàn)并結合教學,是一個討論和細化的過程。繪本教材結構的設定需要結合課程設計來進行,既要有故事的主線,又要方便教師授課。
三、心育繪本校本課程的實踐探索
根據(jù)心育繪本校本課程的建構成果,筆者所在課題組將每個主題的內容形成教學設計、PPT課件、微課資源和教材內容四部分。此課程不僅能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課,還能用到主題班會課上,大大增強了心育繪本校本課程的實用性。
(一)科學形成課程資源
心育繪本校本課程最主要的課程資源是繪本教材和教學設計,教材是教學設計的基礎,教學設計是對教材內容的補充和拓展。以《我的名片》一課為例,教材決定了課程應該有什么環(huán)節(jié),做什么事情;而教學設計則回答了該環(huán)節(jié)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教師應該怎樣引導學生,應該關注學生的哪些方面,通過幾個課時來達到這個主題的總目標等問題(見表3)。
(二)效果評估與評價
對心育繪本校本課程的評價,不能僅僅著眼于課程本身,更應該關注學生在課程完成后的收獲和成長。
1.進行前后測量表分析。
《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是一個適合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評定的工具,可使用該量表對學生進行前后測,分析課程結束后學生在性格缺陷、社會適應障礙和品德缺陷三個維度上是否存在顯著變化。該評價方式能科學地評測學生的變化,但因為量表維度和授課目標存在偏差,不能作為課程效果的絕對性評價方式。
2.建立立體的質性評價體系。
心育繪本校本課程的效果評價策略應具備多樣化和開放性的特點,評價主體應是教師、學生和家長三方,教師評價授課過程是否達到三維目標,學生評價課程學完后對自己的幫助,家長評價學生學完相關課程后的變化。
3.開展多元評價活動。
可以采用豐富多彩的、多元化的活動對心育繪本校本課程的效果進行評價,如開展自畫像大比拼、“戰(zhàn)勝生活中的懶惰蟲”系列漫畫創(chuàng)作大賽,通過繪畫等形式,了解學生對心育知識的掌握與應用情況。<\\Ysc01\d\江蘇教育\2019年\心理\05\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