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嘉潞
僅兩年多的時間,公主嶺市龍山滿族鄉(xiāng)土門嶺村在第一書記李成杰的帶領下就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上任以來,李成杰遍訪全村了解情況,掌握民意,體察村情,扎根土門嶺村,探索符合村情的扶貧方式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扶貧工作,用實際行動助力貧困戶脫貧、貧困村出列。李成杰用一名普通黨員的忠誠和擔當展現了第一書記的風采。
土門嶺村共有6個自然屯,350戶1187人,耕地面積289公頃,人均耕地2.4畝,人多地少,土地貧瘠,是國家級貧困村。
剛到土門嶺村,李成杰便俯下身子深入全村每個農戶家中,詳細了解每戶村民的經濟收支、致貧原因以及全村目前發(fā)展的短板,并在他的工作筆記上密密麻麻地記錄下來。經過前期大量摸排調查,李成杰和村“兩委”班子逐戶建卡造冊登記,量身定制針對每戶的幫扶措施。貧困戶劉立紅、趙連成和胡玉君3家院內遇到雨天泥濘不堪,他就幫助協調9000塊方磚,組織村民利用休息時間完成鋪設。貧困戶呂慶文的兒子患有腦出血和尿毒癥,透析費用讓一家人苦不堪言,李成杰協調民政部門幫助其辦理低保,解決透析醫(yī)療支出。貧困戶張國的妻子常年患病,家中已無法負擔孩子上學的費用,李成杰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協調教育部門聯系孩子就讀的公主嶺市職業(yè)技術學校,為其免去學費和食宿費,并提供外出實習的交通費。目前,孩子已經就業(yè),有效緩解了家里的經濟壓力。貧困戶葛淑琴患靜脈血栓,常年服藥,醫(yī)藥費支出不堪重負,李成杰就自費為其購買藥品,減輕葛淑琴治病的壓力。面對貧困這塊難啃的“硬骨頭”,李成杰沒有選擇退縮和抱怨,而是把每位村民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心中一一盤算,怎么能對癥下藥,解決難題。在李成杰帶領的駐村工作隊幫助下,完成11戶D級危房翻建、30戶C級危房維修改造,全村63戶121人實現了穩(wěn)定精準脫貧。
土門嶺村是龍山滿族鄉(xiāng)最貧困的村,道路不暢、村民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困難,路邊溝、排水溝等基礎設施未建設完畢,村部破損嚴重,極大地阻礙了脫貧奔小康的步伐。李成杰到村任職后,決定以完善基礎設施條件為突破口,將村基礎設施薄弱、環(huán)境臟亂差等實際情況積極向市級各相關部門匯報,通過多方的積極呼吁和奔走協調,將全村道路硬化、排水、村屯亮化、安全飲水工程納入規(guī)劃,村“兩委”辦公設備煥然一新。
李成杰多方協調資金完善土門嶺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村容村貌。爭取資金208.57萬元,實現村內硬面化道路、排水設施全覆蓋;協調爭取195盞路燈,實現整村亮化;帶領全村干部和群眾完成村屯綠化,打造全市綠美村屯。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引進北京環(huán)衛(wèi)集團,實現村屯日常保潔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
“原來我們屯的那條路啊,一下雨,水就漫路,開車的不敢輕易過,行人就更不方便了,李書記來了以后幫我們重新修的排水,現在好了,下多大雨我們出門也不愁了?!薄耙皇沁@次李書記幫著我二大爺申請危房改造,像他這樣無兒無女的一個人哪能蓋起新房子?!薄耙獑栁艺f呀,最大的變化就是咱們村這路燈安上了,天天扭完秧歌回家路上也有亮了。”記者路過土門嶺村二屯時,村民們坐在樹蔭下你一言我一語地講述著這位第一書記到來以后,他們身邊發(fā)生的變化。
在引導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李成杰常說,只有產業(yè)發(fā)展起來了,貧困的“癥結”才能根治。但發(fā)展產業(yè)不能只是一句空話,必須真正落到實處。
李成杰帶領全村以招商引資方式引進玫瑰莊園項目,發(fā)展玫瑰花種植、深加工及特色旅游業(yè),開發(fā)玫瑰酒、玫瑰花茶、玫瑰精油等玫瑰特色產品,通過吸納貧困戶就業(yè)、為貧困戶分紅等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考慮到土門領村的地域優(yōu)勢和資源優(yōu)勢,李成杰積極發(fā)展光伏項目,并利用光伏基站發(fā)展白鵝養(yǎng)殖,確保項目發(fā)揮最大效益。2018年,僅玫瑰、光伏兩個產業(yè)項目便實現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117元。
俗話說,“農村要致富,必須有個好干部”。一個好的班子是帶領群眾致富的關鍵。李成杰從到任的第一天起,就妥善處理第一書記與村“兩委”的關系,把加強村級班子隊伍建設作為脫貧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嚴格落實組織各項工作安排,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組織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規(guī)范班子成員、黨員、后備干部、村民代表行為。敦促村班子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確保村里重大安排部署在合規(guī)合法的范圍內開展。引導村班子成員、全體黨員和貧困戶轉變觀念,改變坐等靠思想,調動積極性,切實增強用好政策發(fā)展集體經濟脫貧致富的意識和本領。
嚴謹負責、雷厲風行、為民辦實事又不乏幽默是村民對李成杰的評價。自從來到土門嶺村,他所做的一樁樁、一件件實事,詮釋了一名新時代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