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元
梁實秋(1903-1987年)是20世紀的文學大師、著名翻譯家。他用30年的時間,在無任何報酬的情況下,成功翻譯了世界名著《莎士比亞全集》。鮮為人知的是,梁實秋之所以花長時間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竟是為了履行自己對胡適的諾言。
1891年出生的胡適是安徽績溪縣人,實際年齡比梁實秋大11歲。梁實秋的妻子程季淑老家也在績溪,因為老鄉(xiāng)這層關系,梁實秋在一次飯桌上認識了胡適,從那以后,兩人成了莫逆之交。
1934年,國立山東大學(今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大學前身)鬧學潮(學生罷課),梁實秋面臨無法在該校繼續(xù)當老師的艱難處境。得知這個消息后,身為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的胡適向梁實秋伸出了援手。經過胡適斡旋,梁實秋于這年9月被聘為北京大學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有了胡適的這一次幫忙,梁實秋自此不愁生計了。
1937年,考慮到《莎士比亞全集》影響力特別大,而梁實秋又是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胡適便建議梁實秋利用業(yè)余時間來翻譯這部巨著。
對于胡適的建議,梁實秋想都沒想便答應了。因為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工程量巨大,為了早日完成這本巨著,胡適另外物色了聞一多、徐志摩、陳西瀅和葉公超四個人一起加入到翻譯行列當中。再后來,由于種種原因,這四人都相繼退出了。這樣一來,翻譯任務便落到了梁實秋一人身上。對此,梁實秋覺得,既然自己已經答應胡適,不管別人怎么樣,自己絕不能退出。就這樣,只要一有空閑時間,梁實秋便加班加點投入到翻譯工作中……
1962年2月23日,胡適病危。在生命彌留之際,胡適仍放心不下《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工作。為了讓胡適走得安詳些,梁實秋當著胡適的面發(fā)誓:無論如何也要完成《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工作……
1967年5月,梁實秋在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后,最終完成《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和出版工作——距接受翻譯任務,恰好30年。
元末明初的戲曲家高則誠說:“受人之托,必當終人之事?!绷簩嵡镉?0年的時間做成一件事,他的成功,不但得益于他的執(zhí)著精神,更得益于他將信守承諾看做生命中最寶貴的品質,這樣的精神值得每個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