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不少減肥的人會遇到這樣的尷尬時刻:本來接到朋友聚會的邀請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可細一想?yún)s又不免掙扎:與朋友一起吃飯會讓人胃口大開,這會讓減肥的成果功虧一簣。去還是不去,這是一個問題。
聚會越長,吃得越多
把吃得太撐怪罪于就餐伙伴是普遍存在的情況,每個人的朋友里都有讓人食欲大增的角色。研究表明,與朋友一起吃飯會讓人大快朵頤,而且大家用餐會容易隨大流,一起向盤干碗凈這樣的目標發(fā)起沖擊。這便會被挾裹著一起吃多,共同變胖。
吃多少和聚會時間長短有關,但和聚會人數(shù)的多寡并沒有正相關的關系。
英國科學家2006年曾召集了132個人進行實驗。讓他們在12分鐘或36分鐘內(nèi)吃餅干和披薩,他們或獨自,或兩人一組,或四人一組用餐。在每個固定的用餐時間內(nèi),不論人數(shù)多少,吃的東西數(shù)量都差不多。
人多的時候,可能帶來的一個影響是:會點更多的菜來滿足不確定的需求。往往在還沒點餐之前就下意識地決定放縱一把。美國食品科學家彼得·赫爾曼基于這一現(xiàn)象提出了“盛宴假設”的理論:放縱自己是社交聚餐的一部分,吃飯也是為了社交,這樣就算吃得更多,人們心里也不會有過度放縱的負罪感。
跟別人吃一樣的食物
美國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健康心理學家德卡斯特羅收集了500多人的日記,記錄他們的膳食以及就餐狀態(tài)。德卡斯特羅分析整理后發(fā)現(xiàn),和獨自用餐相比,人們在聚餐時吃得更多。德卡斯特羅將這一現(xiàn)象稱為“社交助長作用”,并稱其是“一個對飲食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影響,但作用尚待確定”。
有人陪伴對于胃口的影響如此之大,以至于一些“假陪伴”都會發(fā)揮出效果。比如,某些火鍋店會在獨自進餐的顧客對面椅子上放一只玩具熊,或者通過視頻設備,讓身處不同城市的人一起吃飯聊天,這些方式會讓人感受到一起吃飯的樂趣,進而有可能增加人們的食量。
在和朋友一起吃飯的時候,除了胃口外,連口味和偏好也會受到影響。人們更易仿效同伴的飲食習慣。女性選擇食物比男性更易受宣傳的影響。如果認為他人飲食得體,人們也就會照此方法選擇飲食。
英國伯明翰大學飲食心理生物學教授蘇扎內(nèi)·希格斯說,“我認為從年輕的時候開始觀察別人并跟別人吃一樣的東西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向那些長壽的人學習,因為他們的飲食習慣正確而健康?!?/p>
如何應對吃東西成癮
好消息是,真想一門心思減肥的話,還是有辦法在一群大吃大喝的朋友們中間“生存”下來的。
很多旨在減肥的人士都知道要想保持身材苗條,要少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各種低碳食譜也因此應運而生。碳水化合物也分不同顏色和種類,它們的作用和功能大不相同。
來自水果和蔬菜的膳食纖維屬于“綠色”碳水化合物?!熬G色”碳水化合物可以讓人感到吃飽了,并能減緩胃部排空的時間。它可以為人體提供維他命以及礦物質(zhì)?!熬G色”碳水化合物還可以讓牙齒和牙周更健康,同時對腸道有益。
因此,和一群朋友聚會時,在知道自己管不住嘴的情況下,可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綠色”碳水化合物,這可以算得上“不負賓朋不負餐”的雙全之法。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