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瓊
摘要:銀杏樹也稱白果樹,是世界上十分珍貴的樹種之一。銀杏可以凈化空氣,具有抗污染、抗煙火、減少大氣懸浮物含量的功效。栽培銀杏防護林,以保持水土,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
關鍵詞:銀杏;栽培技術;林木管理
銀杏又稱白果,具有非常廣泛的用途,不僅可以作為干果進行使用,同時也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屬于珍貴稀有樹種之一。銀杏木材常被作為家具的原材料,進行雕花。銀杏果實兼具治病藥效以及滋補作用。樹干筆直堅挺,尤其是秋季滿樹金黃,景色宜人,因此,又常被作為重要的園林綠化樹種。并且該樹種能夠千年生長,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栽植以后,可以連年獲得一定的效益。正是因為銀杏樹的諸多優(yōu)點,發(fā)展銀杏產(chǎn)業(yè)具有很好的前景。
1選地,整地
銀杏樹栽培的選地要根據(jù)不同的生產(chǎn)目標來確定,如果進行播種育苗,要選擇土質(zhì)相對疏松、土層深厚一些的高地勢地塊,土壤要以砂質(zhì)壤土為佳,排水要好。如果進行扦插育苗要選用黃壤土、壤土。育苗地要進行翻整,然后進行耙平耙細,確保土壤疏松細碎,其次進行做畦,畦面要做成龜背形,寬1.2米,高25厘米,中間要略微高一些,四邊略低一點,要在畦塊四周開溝,以利于排水,避免雨季積水過多產(chǎn)生浸苗情況。另外要配套一些水利設施,便于天旱時灌溉,促進育苗成功。育苗后的銀杏樹移栽,地塊選擇上要注意選日照時間長的地塊,且地勢較高為佳,土層要求深厚,以排水性能較佳的砂質(zhì)壤土或壤土為宜,土壤呈微酸性或中性,這樣的土質(zhì)條件利于銀杏樹生長,成林較早,銀杏樹相對適應性較強,可集約栽培,統(tǒng)一管理,建立生產(chǎn)基地進行生產(chǎn),也可以利用房前屋后、道邊、風景區(qū)等零星地塊進行栽植。
2銀杏的繁殖方式
2.1實生播種。利用銀杏種子進行播種育苗的為實生播種。實生播種繁殖可在秋季或者春季進行。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育苗,需要2~3年幼苗才能出圃,但是幼苗生命力強,移栽成活率較高。
2.2扦插繁殖。扦插也是銀杏的主要繁殖方式之一。選取合適的枝條,蘸上發(fā)根劑,在春季將其扦插在疏松的土壤中即可。這種繁殖方式成活率較低,但是成本低,不需要經(jīng)過育苗的階段,繁殖速度快,而且還可保持母株的優(yōu)良特性。
2.3分蘗繁殖。利用銀杏樹根際蔭蘗進行繁殖,切除根蘗,附帶部分老根際須根,在春季土壤化凍后萌芽前進行分枝移植。這種繁殖方式生長速度快,繁殖后的幼苗開花結果較早,一般能比實生播種的早10年左右,而且繁殖成本低。但是受到的限制較大,繁殖量小。
2.4嫁接繁殖。嫁接繁殖是銀杏繁殖的另一種主要方式,可使枝條矮化,達到豐產(chǎn)、豐滿、提早結果。但是對砧木的要求較高,繁殖量也極為有限,而且嫁接成活率較低。
3栽植
銀杏的栽植地宜選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開闊地,以砂壤土為佳,要注意不宜選在低洼的濕地以及鹽、堿較重及土質(zhì)較粘的地塊。株行距一般在4.5米左右,密植則可以縮短一點距離,如果興建采葉園,則可以實行高密度栽植,株行距可控在1米左右,相對一些零散的地塊,園林綠化及行道旁,由于株行距可以增大到6~8米,所以很容易長成大樹冠,形成美麗景觀。移栽時要盡量避免傷到根系,因為銀杏樹長得較慢,樹苗大,傷后恢復也較慢。栽植時應按照“深穴、足肥、淺栽、踏實”的原則來進行。不論何種土壤條件,栽植時必須采用大坑穴,同時施入一定量的有機肥,或者將一些腐熟后的農(nóng)家肥施入坑內(nèi),栽植樹木時,培土一定要高,很好地對樹體進行控制,確保土壤墑情。銀杏樹定植以后,應當澆足水分,保證其成活率,為后期生長奠定基礎。而且,應當注重授粉樹的栽植,因為該樹種為雌雄異株類型,這是豐產(chǎn)的關鍵因素。栽植授粉樹時,雌樹應當保持統(tǒng)一性,確保其花粉量,配置比例依照20∶1進行栽植,一般將授粉樹栽植于銀杏樹的中間地帶。而且應當選擇在銀杏園主風口的位置上,確保花粉能夠順利進行擴散。
4銀杏樹的后期管護
4.1病蟲害防治。銀杏樹對病蟲害的發(fā)生具有一定的抗性,其分泌物能夠抑制多種病蟲害的發(fā)生。但是仍然有少數(shù)病蟲害能夠影響到銀杏的正常生長。常見的病害有莖腐病、枯葉病、黃化病以及銀杏疫病等;常見的蟲害有金龜子、銀杏超小卷葉蛾等。對于這些病蟲害的防治,首先要通過合理的肥水管理,提高其抗性,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其次是勤于關注周邊地區(qū)病蟲害發(fā)生情況,早做準備,一旦有病蟲害發(fā)生要及時進行處理,尤其是對于病害,及時將發(fā)生病害的樹枝,甚至整棵樹進行焚燒處理,避免病害傳染。
4.2除草。銀杏樹栽培后,由于苗木尚小,而且銀杏樹長得較慢,所以初期為了利用土地資源,可以進行林間套種,比如在苗間空地種植一些豆類、薯類及其他矮稈農(nóng)作物或草本中藥材,達到充分利用地塊的效果。同時在管理農(nóng)作物的同時,也加強了對銀杏樹的管理,在除草追肥方面起到同時進行的作用。
4.3施肥。銀杏樹生長緩慢,如果營養(yǎng)不足,則長勢會更慢,所以要確保養(yǎng)分充足??梢栽谡貢r施足基肥,補充土壤中的養(yǎng)分,結合整地畝施基肥3000公斤,以有機肥為主,達到提高地力的目的,另外要及時進行追肥,在樹冠郁閉前,一年最好給銀杏樹施肥三次,春季一次,3月中上旬進行,主施氮肥,加配磷肥。夏季在5月中上旬,仍以氮為主,配少量磷肥。秋季約在7月中下旬進行,氮、磷、鉀三種肥要混合施用,用以提高種子品質(zhì)和產(chǎn)量。
4.4花果管理
4.4.1人工授粉。銀杏屬于雌雄異株,授粉借助于風和昆蟲來完成。為了提高銀杏的掛果和坐果率,要進行人工授粉,其方法如下:采集雄花枝,掛在未開花前的雌株上,借助風和昆蟲傳播授粉,可大大提高結實率。
4.4.2人工疏果。根據(jù)銀杏座果率,合適進行疏果,只有在適合的果量下,才能達到高產(chǎn)的目的。
4.5采收與管理
(一)果實采收。銀杏果由青色逐漸變成黃色以后,果核變硬,逐漸從暗色轉變?yōu)槊魃?,出現(xiàn)大量褶皺時,就可以進行采收工作,可以利用長竹竿進行敲打,收集在一起,然后將果皮退掉,進行漂白。也可將銀杏果收集在一起,堆積成堆,在上面覆蓋一些秸稈,用水將其噴濕,通過3天左右,果核的外皮就會自然爛掉,然后退皮處理就會容易很多,退皮完成后,再進行漂白。最后用清水洗凈,晾曬,干透后即可進行包裝處理。(二)采后樹體管理。當將所有的銀杏果實采收完畢后,應當對銀杏園進行清除,包括雜草、腐枝敗葉,同時,施入一定的肥料,澆一遍水,提高土壤肥效,便于樹體恢復,為翌年提高銀杏產(chǎn)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5結束語
深化苗木栽培技術,堅持科技育林,是現(xiàn)代林業(yè)發(fā)展的基礎。隨著現(xiàn)代林業(yè)技術的開發(fā),銀杏樹的栽植與管理也將伴隨著生物科技的創(chuàng)新而不斷拓展,有利于綠色保健事業(yè)的推進,更有利于現(xiàn)代生活生態(tài)的環(huán)保。
參考文獻:
[1]王華田,孫明高,皇甫桂月等.銀杏豐產(chǎn)栽培技術研究[J].林業(yè)科技通訊,2015,12.
[2]代雨濱.銀杏的栽培管理技術[J].農(nóng)技服務,2010,27(01):87-88.
(作者單位:大竹縣自然資源局(綠化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