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行至美國猶他州卡納布鎮(zhèn)以南幾千米,一個龐然大物映入眼簾,它由南至北向上爬升,大致由五層不同色彩的大階梯構成,這便是大升梯,拾級而上,便可登頂這一自然奇觀。
大升梯位于科羅拉多高原之上,狂風呼號;科羅拉多河的支流經(jīng)過這里,沖刷地表。在風與水的共同作用下,層層巖石被剝離,露出了它們潛藏千萬年的面貌,那些藏在巖石里的歷史也漸漸展開。
大升梯的五層臺階各有各的顏色,各有各的歷史。
大升梯的最底層是深深的巧克力色,像一塊巨型巧克力,似乎想誘人咬上一口。不過若你真咬上一口,大概要和你的牙齒說再見了,這巧克力般的臺階主要由石灰石組成,形成于2.25億至2億年前,也就是三疊紀時期,是五個臺階中資歷最老的。
那時的北美洲還不是北美洲,地球上只有一個大陸——盤古大陸,除了海岸和河谷,大部分內(nèi)陸地區(qū)是茫茫的大沙漠。當時的北美洲大陸與非洲大陸、歐亞大陸緊密相連,它的西邊是汪洋大海。在這個時期,恐龍開始出現(xiàn),卵生的哺乳動物也開始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往上一層是朱紅色的臺階,形成于2億至1.65億年前,由紅色砂巖組成。此時,地球已步入侏羅紀時期,頻繁的火山活動將北美洲推向西北方。地殼結構因板塊運動而產(chǎn)生劇烈的變化,一系列的造山運動開始了,如內(nèi)華達造山運動、塞維爾造山運動、拉拉米造山運動等,科羅拉多高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這一時期的生物種類也豐富了許多,有袋類的哺乳動物、鳥類、被子植物等紛紛涌現(xiàn)。
看到白色的砂巖,你可能會猜想這是白堊紀遺留下來的產(chǎn)物,其實并非如此。這層白色臺階仍是形成于侏羅紀,時間跨度為侏羅紀中期至晚期,最年輕的部分形成于1.5億年前。這一臺階是五個臺階中高度跨度最大的,也是五個臺階中最大的一個,且位置居中,所以一眼看過去,一般會首先被白色的階梯所吸引。
再往上則是一層灰色臺階,灰色臺階的顏色與白色臺階的顏色對比并不十分強烈,兩者之間由一個石灰?guī)r構成的臺地間隔開來?;疑碾A梯形成于1.3億年前,主要由白堊紀頁巖和砂巖構成。在這個階段,恐龍由繁榮走向滅絕,有胎盤的哺乳動物出現(xiàn)。
最后一層是粉色臺階,是五個臺階中最年輕的,由砂巖、頁巖等組成,形成于600萬—500萬年前。這時地球已經(jīng)步入第三紀,大部分哺乳動物崛起,逐漸成為了地球的新霸主。
這五個階梯幾乎記錄了地球的大部分歷史,是地球的地質(zhì)檔案館,也是地質(zhì)學家、考古學家追尋地球生物蹤跡的巨大寶庫。
五個臺階自下而上,幾乎形成了地球生物發(fā)展的完整時間線,科學家們在這些顏色分明的巖石中搜尋不同地質(zhì)時代的生物化石,拼湊生物的發(fā)展史。
大量的貝殼、海綿等各種生物化石嵌在巖石中,忠實地記錄著地球歷史。其中,大部分人最感興趣的大概要屬恐龍化石了。在這里,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了大量生活于7 5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2002年,一個近乎完整的恐龍化石被發(fā)現(xiàn),這是一只格里芬龍,它長約9米,高約3米,強而有力的大嘴中包含著超過800顆牙齒。后來,科學家還在此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恐龍,它有一個威風凜凜的名字——西南風血王龍。這種恐龍大約生活在距今9 500萬年前的北美大陸上,是霸王龍科恐龍的一個分支,不過它生活的年代比我們熟知的霸王龍要早1 300萬年左右,被認為是霸王龍科中歷史最悠久的成員。
當然,人類感興趣的還有古人類化石,科學家也在此地探尋古人類定居的遺跡。找尋古人類的痕跡,需要搜尋的范圍相對小了許多,畢竟人類出現(xiàn)的時間比之其他動植物要晚許多,例如,在巧克力色的巖層里就不可能發(fā)現(xiàn)人類化石。
科學家從種種痕跡中發(fā)現(xiàn),在大升梯中有古人類在此追逐猛犸象、野牛、野馬等大型動物的痕跡,經(jīng)研究判定這種追逐行為大約發(fā)生于1.15萬年前,這些動物很可能是當時人類的主要食物。到了9 000年前,許多大型哺乳動物紛紛滅絕,那時的古人類將狩獵對象轉(zhuǎn)向小型動物。后來,采集和耕種的生活方式漸漸占了上風,1 200年前,玉米、南瓜已經(jīng)成為當時人們主要的食物。
關于大升梯的地質(zhì)研究還在繼續(xù),佇立于高原之上的大升梯看似靜謐,但卻在悄悄地述說著地球不同地質(zhì)年代的歷史。
(:科學之友 2019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