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異
【摘 要】目的:研究育齡女性發(fā)生陰道炎的原因,以此為基礎提出有效的預防保健措施。方法:將2015年-2018年確診為陰道炎的育齡女性進行資料分析,將陰道炎進行分類,統(tǒng)計個字的發(fā)生率,分析其致病原因,為患者提供合理的預防保健方法。結果:念珠菌陰道炎在2015年的發(fā)病率為0.21%,在2016年為0.23%,在2017年為0.25%,在2018年為0.29%。而滴蟲性陰道炎在2015年的發(fā)病率為0.16%,在2016年為0.17%,在2017年為0.19%,在2018年為0.22%??梢钥闯觯钪榫幍姥椎陌l(fā)病率要高于滴蟲性陰道炎,但組間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結論:針對育齡女性發(fā)生陰道炎的原因進行分析,了解病原學分布,據此提出有效的預防保健措施。
【關鍵詞】陰道炎;育齡女性;原因;預防保健措施
1 引言
陰道炎就是發(fā)生在陰道的炎癥,一般是陰道出現瘙癢、灼痛、刺激和異常等的病癥。女性陰道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防御性,但由于生活習慣、性生活、環(huán)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可能出現多種感染性炎癥。在臨床上說,陰道炎有多種,細菌性陰道?。ㄗ畛R姡?、念珠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老年性陰道炎、幼女性陰道炎等。不同類型的陰道炎有不同的致病因素。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出現很大變化,婦科疾病的發(fā)生率逐漸增加,對于女性生活質量有嚴重影響,而且還可能危及到胎兒健康。本次就針對育齡女性陰道炎進行分析,探究其發(fā)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2 資料與方法
2.1 材料
選擇我院2015年-2018年期間在醫(y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的育齡女性320例,都患有程度不一的陰道炎,年齡在17-27歲之間,平均(22.6±4.7)歲。所有患者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外陰部發(fā)紅、潮濕等癥狀,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瘙癢、疼痛。
2.2方法
念珠菌陰道炎診斷標準:應用消毒棉簽取少許陰道深部的分泌液,進行涂片,染色,鏡檢,如果鏡檢看出G+卵圓形孢子,或發(fā)現假菌絲與出芽細胞相連成鏈狀或分枝狀,就意味著檢出念珠菌。
滴蟲性陰道炎診斷標準:使用消毒棉簽取少許陰道深部的分泌液,放到37℃生理鹽水中,進行鏡檢。如果發(fā)現低倍鏡下呈波狀或螺旋狀運動,將周圍白細胞推動呈水滴樣即為檢出滴蟲。
2.3觀察指標
將這些確診為陰道炎的育齡女性按照確診的陰道炎類型進行分析,統(tǒng)計不同類型陰道炎的發(fā)生率,并分析其發(fā)病原因,同時為患者提供科學的防治方法。
2.4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實行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實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結果
通過統(tǒng)計結果得知,念珠菌陰道炎在2015年的發(fā)病率為0.21%,在2016年為0.23%,在2017年為0.25%,在2018年為0.29%。而滴蟲性陰道炎在2015年的發(fā)病率為0.16%,在2016年為0.17%,在2017年為0.19%,在2018年為0.22%。可以看出,念珠菌陰道炎的發(fā)病率要高于滴蟲性陰道炎,但組間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
4 討論
陰道炎是婦科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發(fā)生率較高,對于女性生殖健康有很大威脅。在本次研究中,我們發(fā)現從2015年到2018年,念珠菌陰道炎的發(fā)病率要高于和滴蟲性陰道炎的發(fā)病率都有所提升,且念珠菌陰道炎的發(fā)病率要高于滴蟲性陰道炎,但組間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在臨床上陰道炎有多個種類,致病因素也較多,病理十分復雜,在進行該病的治療時,如果能找到準確的病因,可以提升治療方案的針對性,提高治療效果。
在本次分析中,我們對育齡女性發(fā)生陰道炎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比較科學的預防保健措施。
4.1發(fā)病原因分析
對于陰道炎的發(fā)病原因,基本上是按照其類型進行分析的。
對于細菌性陰道炎,主要是由于陰道內部的正常菌群失調導致。正常情況下,陰道內部的菌群是乳桿菌較多,如果出現炎癥,會變成乳桿菌減少、加德納菌及厭氧菌等增加,進而引發(fā)混合感染。
對于念珠菌陰道炎,因為病原菌白假絲酵母菌在酸性環(huán)境容易生長,因此發(fā)病原因之一是陰道內部pH值降低,呈現酸性環(huán)境;妊娠、糖尿病、大量使用抗生素也可能導致該種類型陰道炎的發(fā)生;還有肥胖群體、喜歡穿緊身化纖內褲的女性以及胃腸道假絲酵母菌感染等,也可能導致其發(fā)生。
對于滴蟲性陰道炎,陰道毛滴蟲喜歡溫度適宜、pH接近中性、潮濕的環(huán)境,因此月經前后陰道pH接近中性,容易繁殖滴蟲;滴蟲寄生在陰道、尿道或尿道旁腺、膀胱、腎盂、男方包皮褶皺、尿道、前列腺等部位,也可能引起。
老年性陰道炎:主要是絕經后婦女的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陰道壁萎縮,陰道pH增高等,導致陰道的抵抗作用降低,容易受到其他病原菌的侵襲而出現炎癥,尤其是需氧菌感染。
幼女性陰道炎:主要是嬰幼兒本身正在發(fā)育階段,外陰發(fā)育不全,雌激素水平低,而且陰道內經常有異物,因此可能引發(fā)感染,常見病原體有大腸埃希菌及葡萄球菌、鏈球菌等。
4.2預防保健措施
對于婦科疾病,多是進行預防性保健,保持女性生殖健康,以此減少疾病的發(fā)生。
一是生活護理:主要是指導育齡女性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wèi)生習慣,陰道炎的發(fā)生主要是陰道部位比較臟所致,所以要指導育齡女性經常清洗外陰,清洗時使用溫水就可以,盡量不要用清洗劑等;避免異物進入陰道,平時避免用手觸碰;要經常洗澡和更換衣物,內衣褲最好一天一換,而且清洗時最好用熱水燙或太陽暴曬一下;注意飲食搭配,尤其是月經期間,科學飲食,保證維生素、纖維素、微量元素等的吸收,補充鐵和鈣等元素,避開辛辣刺激性以及一些發(fā)物;盡量食用清淡、好消化的食物;指導育齡女性加強鍛煉,提升抵抗力,合理安排運動計劃,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比如慢跑、瑜伽、太極等,一般來說每天鍛煉1-2次,每次0.5-1小時比較合適。
二是健康知識宣教:在基層地區(qū)進行女性生殖健康相關知識的講座,通過播放宣傳視頻,發(fā)放宣傳手冊,組織宣傳講座等方式,向育齡女性提供婦科疾病的相關危害、病因、病癥表現、檢查方法、診斷和治療措施以及注意事項等內容,提高育齡女性對婦科疾病的知識知曉率;向育齡女性宣傳日常生活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尤其是保持身體清潔衛(wèi)生的重要性,指導育齡女性養(yǎng)成外陰部清潔、勤換洗內衣褲、性生活等的良好習慣;在育齡女性進行婦科檢查時,向其發(fā)放婦科疾病防治宣傳單,對女性的病情進行針對性指導,促進恢復健康。
三是中醫(yī)藥調理:可以指導育齡女性使用中醫(yī)方法進行調理,比如拔罐、中藥、針灸、按摩等,調節(jié)體質情況,排除體內濕氣,增強體質水平,提高抵抗力。
參考文獻
[1]韓增萍.育齡女性發(fā)生陰道炎原因分析及預防保健探討[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5):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