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端午節(jié)與五毒

      2019-09-10 11:25:35邢鵬
      收藏家 2019年7期
      關鍵詞:五毒石榴花蟾蜍

      邢鵬

      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其又名“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艾節(jié)”“夏節(jié)”等。農(nóng)歷五月天氣漸熱,細菌容易繁殖,癘疫常常發(fā)生。同時,被俗稱為“五毒”的蛇、蝎、蟾蜍、蜈蚣、壁虎(一說為蜘蛛)等毒蟲紛紛活動。故民間又稱五月為“惡月”,稱五月五日為“惡日”。為了驅邪避禍,人們通常進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動。如包粽子和吃粽子、賽龍舟及飲菖蒲雄黃酒等。這些民俗活動也出現(xiàn)在了明代小說《西游記》中。

      一、端午節(jié)民俗活動的內(nèi)涵與分類

      可以根據(jù)活動的主題,將端午節(jié)這天各種民俗活動大體分為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的活動與祛五毒活動兩大類。

      前者以包粽子和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為代表。小說《西游記》與此有關的內(nèi)容,如:

      (第五十六回)一路無詞,又早是朱明時節(jié),但見那:熏風時送野蘭香,濯雨才晴新竹涼。艾葉滿山無客采,蒲花盈澗自爭芳。海榴嬌艷游蜂喜,溪柳陰濃黃雀狂。長路那能包角黍,龍舟應吊汨羅江。

      后者以在婦女和兒童手腕或手臂上系五色絲線、佩艾虎、飲(噴)雄黃酒、沐浴蘭湯及在居室內(nèi)外灑石灰、屋門口懸艾葉和石榴花、插菖蒲等活動為代表。小說《西游記》與此有關的內(nèi)容,如:

      (第六十九回)國王道: “三年前,正值端陽之節(jié),朕與嬪后都在御花園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飲菖蒲雄黃酒,看斗龍舟。忽然一陣風至,半空中現(xiàn)出一個妖精,……寡人為此著了驚恐,把那粽子凝滯在內(nèi)……”

      (第七十回)國王道: “昭陽宮里梳妝閣上,有一雙黃金寶串,原是金圣宮手上帶的,只因那日端午要縛五色彩線,故此褪下,不曾帶上?!?/p>

      在祛五毒活動中,被選做祛五毒的各種物品也都是有寓意的,如菖蒲的葉子像劍而被稱作“蒲劍”“水劍”,被認為將其插在門上可以斬干邪;又如艾草有特殊且濃郁的馨香味,可驅蚊蠅、滅菌消毒及預防和治療一些疾病的作用,被認為將其懸于戶上可禳毒氣;再如石榴花正是當季花卉,其顏色鮮艷似火而被認為可以避禍。

      二、以虎祛五毒

      除了選取特定的植物之外,人們還認為虎作為百獸之王可以祛除五毒。東漢泰山太守應劭著《風俗通》(又作《風俗通義》)是漢代民俗著作,書中記載: “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亦避惡。”因此人們常借猛虎之力驅毒避瘟。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代紅色地“虎鎮(zhèn)五毒”妝花紗裱片(圖1),長32、寬10.7厘米。其以平紋方孔紗組織為地,用彩色絲線和片金線,以妝花技法織“虎鎮(zhèn)五毒”圖案;其織工精細,紋樣樸拙寫實、生動自然,呈現(xiàn)出典型的明代織物的風格和特點,表達了人們希望借助老虎的形象及威力來驅邪并護佑平安的美好愿望。

      從現(xiàn)存繪畫作品看,清代時“虎鎮(zhèn)五毒”紋的內(nèi)涵在民間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老虎已經(jīng)不再是征服者的形象,“五毒”也不再是邪惡的形象,兩者共同營造出喜慶祥瑞的氛圍。如首都博物館藏清代紙本《天中五毒獻瑞圖》(圖2),其縱92.8、橫64.7厘米,圖中繪仰首老虎,口銜紅色的長蟲(蛇)及綠色的艾葉與菖蒲葉;蟾蜍騎坐在虎背上,左前肢持一石榴樹枝,其上盛開著數(shù)枚石榴花,右前肢扶著蛇;蝎子位于老虎的前方,其用兩鉗狀須肢上舉一果籃,作向老虎獻禮狀;蝎子身旁有粽子及蘋果、櫻桃、桑葚等多種時令果品;在老虎的尾部有一壁虎,壁虎以后肢直立,兩前肢持一紅柄長戟,挑著一隨風舞動的幡;蜈蚣則體生雙翅,飛于幡前。

      明清以來還常在兒童的服飾上繡出“虎鎮(zhèn)五毒”紋,認為這樣也可保佑兒童健康成長。如首都博物館收藏有一件20世紀“虎鎮(zhèn)五毒”紋肚兜(圖3),長38、寬46厘米,其形狀大體為以黑色為底色的方形,在方形的一角設弧形領口;以藍布裁剪成花蒂形領邊,其外縫綴粉紅色花邊;肚兜中心用黃線等彩線繡一只仰頭的老虎,并以青綠色、淡藍色、米色、粉色、紫色等多種顏色的彩線圍繞老虎一周繡太湖石、五毒、菖蒲葉和艾葉等紋飾;老虎與五毒的形象都比較卡通化,顯得十分可愛。同樣主題的肚兜,在北京的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中也有收藏(圖4)。不僅如此,人們還在端午這天用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寫“王”字,也都是希望借虎驅毒、保護兒童健康。民間為兒童戴虎頭帽(圖5)、穿虎頭鞋(圖6)等習俗也有此類含義。

      值得注意的是,五毒在明末時已被妖魔化了。如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明萬歷五彩張?zhí)鞄煍匚宥炯y盤(圖7),其口徑10.6、高1.9厘米,盤撇口、淺弧壁、圈足,內(nèi)外青花五彩裝飾。內(nèi)底繪張?zhí)鞄煍匚宥緢D:張?zhí)鞄煶謩α⒂跇湎缕碌厣希車枥L蟾蜍、蝎、蛇等。內(nèi)壁繪相間排列的菖蒲葉、折枝石榴花、艾草等共八組;外壁繪相間排列的菖蒲葉、折枝石榴花、艾草等,間繪以蛇、蝎,蟾蜍、蜈蚣、壁虎等,圖案寓“祛毒辟邪”之意;盤外底有青花雙圈“大明萬歷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張?zhí)鞄熋懒?,是東漢五斗米道的創(chuàng)立者,他在民間推廣道教并用符水咒法給人治病。傳說他神通廣大,能除五毒并辟瘟消災,后世尊其為天師。民間習俗中常在端午節(jié)懸掛張?zhí)鞄煯嬒?,以祛邪除祟。從題材看,這應是一件萬歷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廠專門為宮廷燒造的供端午節(jié)使用的應景物品。由此可知,端午節(jié)除“五毒”的習俗在明代萬歷年間就已廣為流行了,而且此時的五毒在人們的觀念中已不再是簡單的五種毒蟲了,其已被妖魔化了,因此才需要張?zhí)鞄焷碜窖?/p>

      明代小說《西游記》正是借助這 觀念而虛構了部分故事情節(jié)的,其諸妖中也有“五毒”的身影。如唐僧師徒離開西梁女國時遇到“毒敵山琵琶洞”的蝎子精的故事(第五十五回),在小西天七絕山駝羅莊稀柿衙遇到蛇精的故事(第六十七回),以及在盤絲嶺盤絲洞遇到的七只蜘蛛精,之后又在黃花觀遇到號稱百眼魔君的蜈蚣精的故事(第七十二、七十三回)等。小說中雖未直接提及“蟾蜍精”,但也隱含了其文化因素。唐代徐堅編撰的《初學記》是古代綜合性類書,取材于群經(jīng)諸子、歷代詩賦及唐初諸家作品,保存了很多古代典籍的零篇單句?!冻鯇W記》卷 引《淮南子》的記載: “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羿妻妲娥竊之奔月,托身于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奔囱枣隙鸬搅嗽聦m變成了蟾蜍?;蛟S是不忍心破壞嫦娥在民間神話中的美女形象,亦或是為了保證小說中豬八戒故事的完整性,小說家沒有寫關于蟾蜍成精作怪的故事。

      明代小說《西游記》的故事深入人心,以其內(nèi)容為題材的年畫也很受歡迎。如首都博物館藏清代楊柳青系列故事年畫中就有以唐僧師徒遇到蝎子精為題材的《琵琶洞》年畫。其中既有已上彩的成品(圖8),也有只印出墨線輪廓而未上彩者(圖9)。

      除五毒以外,在小說《西游記》中還有許多以真實動物為原型的妖魔。其中既有黑熊(第十六回)、虎(第二十回)、狼和豹(均在第八十六回)等大型猛獸,也有黃鼠狼(黃毛貂鼠,第二十回)、狐貍(第三十四回)、老鼠(第八十三回)等常見的小型獸類。大型猛獸出沒于山林,易傷人,不必多言。小型獸類及“五毒”則或偷吃糧食、或損毀家具、或危害家禽、或令人生病等,也都被人們所厭惡。小說家將其均喻為妖魔,希望能將其全部殲滅。這些內(nèi)容既反映出當時條件下人們?nèi)粘I顗毫Φ牟糠謥碓?,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具體期盼。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得到楊靜兮、李文琪兩位同事的大力協(xié)助,特此感謝。)

      (責任編輯:牧風)

      猜你喜歡
      五毒石榴花蟾蜍
      石榴花兒開
      端午話五毒
      蟾蜍是誰?
      遠行的蟾蜍 外一篇
      “五毒”原來是良藥
      “五毒”原來是良藥
      科教新報(2020年11期)2020-03-17 16:57:12
      端午識“五毒”
      學與玩(2017年5期)2017-02-16 07:06:26
      蟾蜍記
      蟾蜍記.上
      石榴花
      丹棱县| 浮山县| 白朗县| 仙桃市| 渭南市| 磐石市| 灌阳县| 通州市| 玉门市| 新巴尔虎右旗| 海口市| 大关县| 中超| 富平县| 和顺县| 巴林右旗| 皮山县| 龙山县| 宝鸡市| 望谟县| 龙江县| 长沙市| 卢湾区| 济南市| 兰州市| 班玛县| 阿坝| 威宁| 仁布县| 牙克石市| 辉县市| 阳春市| 娱乐| 汉源县| 珠海市| 阿拉善左旗| 桦甸市| 虞城县| 永康市| 安义县| 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