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
在2018年的大國博弈中哪個問題最吸引眼球呢?答案一定是中美之間的貿易戰(zhàn)。要對此形成初步的認識,可以從“事件回放——原因探析——真實目的——影響陳述——未來展望”這幾個部分來了解中美貿易戰(zhàn)的來龍去脈。
【事件回放】
序章:華盛頓時間2018年1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進口光伏產品和大型洗衣機分別采取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2月16日,美商務部公布了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的國家安全調查(232調查)報告,認為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嚴重損害了美國內產業(yè),威脅到美國家安全。2月27日,美國商務部發(fā)布對中國鋁箔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最終裁定。3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命令,決定將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全面征稅,稅率分別為25%和10%,暫時排除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產品。
挑事:3月23日,特朗普在白宮正式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對從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yè)對美投資并購。宣布美國對中國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技術、機械等產品加收25%的關稅。
應對:3月23日,中國商務部發(fā)布了針對美國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用對美的30億美元關稅表明了中國的態(tài)度:貿易戰(zhàn)中國不愿打!美方在此時提出的磋商請求毫無誠意,說是磋商實際上是施壓。從4月2日凌晨起,中國對原產于美國的7類128項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關稅,對水果及制品等120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為15%,對豬肉及制品等8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為25%。
再挑:4月3日下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根據所謂301調查,建議加征關稅的自中國進口產品清單,該清單包含大約1300個獨立關稅項目,價值約500億美元,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術、機器人和機械等行業(y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建議對清單上中國產品征收額外25%的關稅,并提出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是為回應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計劃對美國企業(yè)采取的“脅迫政策”。
再對:4月4日,中國發(fā)布對美國的關稅反制措施。中國對原產于美國106項商品加征關稅,計劃對美國的飛機進口加征25%關稅,對美國的玉米和棉花加征關稅、牛肉以及小麥和高粱加征關稅。4月5日,中國就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項下向美方提出磋商請求,正式啟動爭端解決程序。
......
隨后中美雙方你來我往,美國出爾反爾、花樣翻新,中國見招拆招、步步為營,一直持續(xù)到現在。大概知道了這么一個輪廓,我相信很多人不禁要為:為什呢?特朗普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原因探析】
這半年多來,網上出現的關于中美貿易戰(zhàn)的文章是鋪天蓋地,對于這個問題也談到了不少,例如有:問題:美國焦慮說;服務選舉說;中國責任說;美國吃虧說等等。美國真的吃虧了嗎?中國撿了大便宜了嗎?
先看來自聯合國的數據顯示。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的增速高于對全球出口的增速。得了便宜賣乖呀,揣著明白裝糊涂啊。再看來自美國商務部的數據,美國對中國服務方面出口遠高于進口。打臉??!還有這張,中國每年支付給美國的知識產權的費用是在逐年上漲的,美國賺了不少??!
客觀地說,中美之間確實存在較大的貿易差額,其原因實際上中美貨物貿易差額是美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必然結果,也是由兩國比較優(yōu)勢和國際分工格局決定的。中美雙邊貨物貿易差額長期存在并不斷擴大,是多重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不是中國刻意追求的結果。
第一,這是美國國內儲蓄不足的必然結果。美國經濟的典型特征是低儲蓄、高消費,儲蓄長期低于投資,據統計,美國有40%家庭沒有任何存款。2018年第一季度,美國凈國民儲蓄率僅為1.8%。為了平衡國內經濟,美國不得不通過貿易赤字形式大量利用外國儲蓄,這是美國貿易逆差形成并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第二,這是中美產業(yè)比較優(yōu)勢互補的客觀反映。從雙邊貿易結構看,中國順差主要來源于勞動密集型產品和制成品,而在飛機、集成電路、汽車等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和農產品領域都是逆差。因此,中美貨物貿易不平衡是雙方發(fā)揮各自產業(yè)競爭優(yōu)勢的情況下市場自主選擇的結果。
第三,這是國際分工和跨國公司生產布局變化的結果。隨著全球價值鏈和國際分工深入發(fā)展,跨國公司利用中國生產成本低、配套生產能力強、基礎設施條件好等優(yōu)勢,來華投資設廠組裝制造產品,銷往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市場。
第四,這是美國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的結果。美國在高新技術產品貿易方面擁有巨大競爭優(yōu)勢,但美國政府基于冷戰(zhàn)思維,長期對華實施嚴格的出口管制,人為抑制了美國優(yōu)勢產品對華出口潛力,造成美企業(yè)喪失大量對華出口機會,加大了中美貨物貿易逆差。
第五,這是美元作為主要國際貨幣的結果。二戰(zhàn)后美國利用美元“囂張的特權”向世界各國征收“鑄幣稅”,美國印制一張百元美鈔的成本不過區(qū)區(qū)幾美分,但其他國家為獲得這張美鈔必須提供價值相當于100美元的實實在在的商品和服務。另一方面,美元作為主要國際貨幣客觀上需要承擔為國際貿易提供清償能力的職能,美國通過逆差不斷輸出美元。美國貿易逆差背后有其深刻的利益基礎和國際貨幣制度根源。
【真實目的】
一是阻止中國擁有國際金融話語權。今年我國成立了上海石油交易所,用人民幣交易,賣出石油獲得的人民幣可以買黃金。俄羅斯、伊朗等產油國響應,上海石油交易所石油交易量迅速增長,直追紐約、倫敦石油交易所,位居世界第三。人民幣國際化威脅到美元霸權。
二是阻止中國擁有科學技術話語權。二戰(zhàn)之前科學與技術話語權掌握在德國,二戰(zhàn)之后美國取得話語權。我國發(fā)展顛覆性和原創(chuàng)技術,讓美國感到不安。
三是美國開始反全球化。第二次全球化從1950 年到現在,是以美國為主導的,通過自由貿易理論建立的美式全球化。但到了近幾年,美國人開始認為,在全球化中,美國利益受損,中國受益。美國年財政赤字、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美國藍領工人20 年沒漲過工資,基礎設施破舊沒錢修,美國有三分之一人口沒出過國。特朗普代表了美國多數選民,代表了孤立主義,特朗普要干的事情就是要反全球化。
四是擔心中國模式威脅到美國模式。美國模式的基礎是私有制、多黨制、三權分立、個人主義、人均 GDP 強調個人發(fā)展;中國模式是公有制、集體主義、綜合 GDP 看重綜合國力。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非論壇、東盟 10+1,上合組織,提出全球治理,讓美國擔心。
貿易摩擦是美國重新調整中美關系的一種手段,中國再退讓、退多少步也沒用,美國不允許中國繼續(xù)這樣發(fā)展。它要打亂中國的發(fā)展節(jié)奏,遏制中國的崛起,繼續(xù)當世界的老大,維持它的霸權和強化,剝削和壓迫其他國家。
【影響陳述】
對中國的影響:
對中國經濟影響不大。2008年金融危機,沿海出口企業(yè)貨物賣不出去,倒逼中國調整經濟結構。經過 10 年調整,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斷下調,2017年只占到82萬億GDP的10%左右。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65089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三季度增長6.5%??傮w評判,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wěn)、穩(wěn)中有進。
對情緒面影響較大。對局部地區(qū)和企業(yè)影響較大,美國加征關稅對沿海個別地區(qū)影響大一些,但是我國上市公司主營業(yè)務出口美國的是極少數。600億美元關稅對該浙江地區(qū)GDP影響1個百分點,加征 2000億美元,影響會到3 個點。
對世界的影響:
美國本末倒置、以鄰為壑、逆經濟規(guī)律而動的行為,只會降低全球經濟效率,引發(fā)世界各國反對,損人而不利己。美國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極端貿易保護措施,破壞了國際經濟秩序,傷害了包括中美經貿交往在內的全球經貿關系,沖擊了全球價值鏈和國際分工體系,干擾了市場預期,引發(fā)國際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劇烈震蕩,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和風險源。
對美國的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各國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別是大型經濟體存在緊密的相互聯系。美國這些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貿易霸凌主義、背信棄義的做法也會影響自己。
其實我們回顧事件,探析原因,揭示目的,陳述影響,可能會發(fā)現這已經不是單純的貿易戰(zhàn),背后還有輿論戰(zhàn)、心理戰(zhàn)、金融戰(zhàn)等等看不見的硝煙,大家最關心的還是中國怎么應對?中國的命運會怎樣?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思考美國害怕中國做哪些事?我們就專心做好哪些讓中國強大起來的事情就是了。
【未來展望】
在貿易戰(zhàn)的背景下,面對不確定不穩(wěn)定不安全因素增多的國際形勢,中國將堅定維護國家尊嚴和核心利益,堅定推進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發(fā)展,堅定維護并推動改革完善多邊貿易體制,堅定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堅定保護外商在華合法權益,堅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國堅定促進與其他發(fā)達國家和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互利共贏合作,堅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無論美方采取什么樣的辦法,國際形勢往往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國順大勢、擔正義、行正道,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貿易戰(zhàn)終將成為中國發(fā)展過程邁過的又一道坎。
參考文獻:
1.電子文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關于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2018年9月24日.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638292/1638292.htm.
2.電子文獻:央視網.關于中美貿易摩擦,你需要知道的幾個問題.2018年9月23日.https://news.163.com/18/0923/22/DSE07Q2O000189F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