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連彬
摘 要:德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育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中學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更是推進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德育教學改如何進行呢?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德育;方法
德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育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中學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更是推進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觀點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一門課程,是學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徑。廣大思想政治教師要抓住課程改革的好時機,準確把握思想政治課教育功能的命脈,積極改進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和形式,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方式教學,把傳授知識與陶冶情操、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切實增強思想政治課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實效性與針對性。力求在優(yōu)化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使學生知、信、行等品德要素和諧發(fā)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社會對思想政治課的認識。
一、充分認識政治課教學德育的重要性,確定育人目標
政治課不僅僅是一門文化知識課,而是學校德育教育體系的最主要載體。在高考這根指揮棒的引導下,人們通常將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指標,以分數定高下,然而現實的評價標準卻是多元的。
思想政治課本質上就是一門德育課,它的任務不僅在于給學生提供認識事物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鑄造學生的靈魂。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體現對學生比較系統(tǒng)的德育知識的教育,其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和思想政治覺悟。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是內在統(tǒng)一于教學過程之中的。這就決定其教學任務有三:一是幫助學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基本常識及其他社會科學的基本知識;二是提高學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分析、綜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教導學生把知識、覺悟和能力有機結合起來,運用到實際行動中去。也就是說,要做到知識、能力、覺悟和行動四者的有機統(tǒng)一。 思想政治課的育人目標,是指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所要培養(yǎng)的學生在道德品質和政治素質等方面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育人目標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制約著思想政治課德育功能的發(fā)揮。要想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制定清晰明確、具體適用的育人目標,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思想品德不斷自主提高的內外條件,更多地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并以此實施育人活動必不可少。
二、在教材里充分挖掘德育素材
高中政治教材中任取一節(jié)知識都是德育滲透的優(yōu)秀素材,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例如,《經濟常識》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的金錢意識,納稅人意識,消費者意識,理財意識,經營者意識等。在《紙幣的發(fā)行》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紙幣,觀看并談談人民幣上的圖案蘊含的意義,然后做出總結,教師做補充:第五套人民幣繼承了中國印制技術的傳統(tǒng)經驗,借鑒了國外鈔票設計的先進技術,在防偽性能和適應貨幣處理現代化方面有了較大提高,體現了我國科技的發(fā)展。各面額貨幣正面均采用毛澤東主席建國初期的頭像,底襯采用了中國著名花卉圖案。背面圖案通過選用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圖案,充分表現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壯麗的山河,弘揚了中國偉大的民族文化。使學生逐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渡钆c哲學》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三觀”為己任,無論是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價值觀,教師在滲透德育時都可以做到潤物無聲。例如,在講授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時,為了使學生正確認識逆境也能成才的深刻道理,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講述“青蛙效應”然后讓學生分析:“這只青蛙的悲劇說明了什么?”“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是否也上演過青蛙式的悲???”及“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所蘊含的深層哲理等,讓學生深刻體會這個心理學試驗的哲學寓意 。
三、使用多元化教學法
良好的教學方法能讓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師們需要擯棄傳統(tǒng)"灌輸式"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法才能契合新課改的要求,才更科學可合理。例如使用問題導學法、交流展示法、合作探究法、精講點撥法、遷移運用法、情境導入法等都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下面簡述一二:問題導學法。問題導學法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由問題導入要學習的內容,不直接向學生轉述知識,而是組織、引導學生自學求知。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職能由傳統(tǒng)教學中的"授"轉變?yōu)?導";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由傳統(tǒng)教學中的"接受"轉變?yōu)?自學",從而發(fā)揮和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設置問題時必須注意以下兩點:第一,問題必須符合課標要求;第二,問題難度系數要適中,不能過于簡單或者過于復雜,要考慮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 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共同進行探討、合作以獲取知識的方法。用合作探究法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既可以是整節(jié)課的討論,也可以是幾分鐘的討論;既可以是全班性的討論,也可以分小組討論。教師應視教學需要,適當安排。在采用合作探究法教學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討論的問題應對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最好是社會、日常生活中有討論、鉆研價值的熱點問題。②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啟發(fā)引導,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勇于發(fā)表見解,注意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討論的主題和爭論的焦點上,引導討論向縱深發(fā)展,使關鍵問題得到圓滿解決。③在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做好討論小結,簡要概括討論情況,以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tǒng)的知識,糾正學生錯誤的、片面的認識。
四、注重教學實踐
僅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生,知、行會嚴重脫節(jié),在實際生活中只會成為“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不是教育的目標,教育要培育的是能學以致用的學生。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到本地的一些著名企業(yè)去參觀訪問,在高一《經濟生活》介紹企業(yè)管理的時候,就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實踐來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最終達到鞏固和提高的目的。把課外實踐活動和理論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可以使學生在實踐中印證自己所學的知識,加深印象。例如在學校附近發(fā)現有工廠違規(guī)違法亂排廢水廢氣時,教師就可以在講授《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政治參與”的知識時,告訴學生可以通過政府網頁向有關部門提出意見,環(huán)保部門將會對此做出回應。讓學生明白政治課上所學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是切實可用的,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政治的熱情。學生在實踐中培養(yǎng)了學以致用的能力,并增強了對政治的認同感和對自己能力的信心。
五、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引入時事政治
高中學生思維活躍,自主判斷能力日益增強,他們以自己的眼光審視社會,往往感到書本理論和現實生活存在一定反差,課堂教師所教所說與自己所聞并不相同,由此產生對國家方針政策認識上的偏差、社會生活的困惑以及人生價值的迷茫,這些問題不解決不僅影響思想政治課的可信程度,而且阻礙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結合思想政治課的時代性特點,把時事政治引入思想政治課,能很好地解決學生的思想政治問題,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扈愛玲.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德育的滲透.魅力中國.2016
[2]梁富松.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學園.2013
[3]謝林勃.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德育方法初探.讀與寫.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