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紅
很多教師和學生都持有一種錯誤的觀念,即認為中國人學習英語缺少交際環(huán)境,所以在英語教學中,只注重讓學生背對話,背課文,背句子,背短語……。這樣,只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越來越反感英語學習。
其實我們確實是缺少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在英語課上學習英語,課下是沒有機會來聽,更沒有機會來說英語的。但是,“真實”的語言情境是可以創(chuàng)造的。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進行發(fā)散創(chuàng)造。如:在教過去進行時,出示一副簡筆畫有關(guān)一位學生在學習的情況,而旁邊有他的爸爸在看報。在出示圖時我們可以先把這學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問:What was the boy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那么這時同學們就會進行g(shù)uess,并積極發(fā)言,從而給他們提供了發(fā)散思維的機會。在學習新目標九年級英語unit13 the house of trash 時,我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畫了個小房子,然后讓學生看著圖畫依次來描述房頂、墻壁、窗子、籬笆分別是用什么材料來建成的。這樣,整篇文章就比較直觀,也比較簡單,學生也樂于復述。
而對于新授對話,我一般都要求學生聽錄音模仿、表演操練,所授新詞盡量以動作作輔助,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力爭做到課課有表演。不僅重視創(chuàng)設(shè)歡樂情景,更要重視教學的趣味性,讓孩子們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讓英語教學符合少年兒童的天性,讓學生在聽聽、看看、說說、跳跳和玩玩中學習,使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我相信:這樣真實的情境,不僅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英語,他們才能樂于學,才能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