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昌
每一位學生都喜歡充滿快樂和陽光的課堂,都喜歡在愉快輕松的課堂中學習。如果你去問學生們對于數(shù)學課的印象,估計大部分的學生都會說:數(shù)學課很枯燥,它沒有語文課文中那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音樂課上那悅耳動聽的音樂,也沒有美術課上那絢麗多彩的顏色。數(shù)學課本中僅有那單調繁瑣的計算、枯燥復雜的應用題。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作為數(shù)學老師,我們給學生呈現(xiàn)的往往是那些單調枯燥的數(shù)字,述說的是那些生澀的字眼。然而,事實證明,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小學生階段是個活潑好動的階段,他們喜歡的是有趣的事物,而數(shù)學中那些枯燥的數(shù)字并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進而讓他們能夠快速投入到數(shù)學課堂中去。這就要求我們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運用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詼諧的言語來感染和吸引學生,讓幽默走進數(shù)學課堂,使自己教得輕松的同時,學生也學得愉快。
俗話說的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國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很久以前就闡明了“快樂教育”的好處。那么讓幽默走進數(shù)學課堂到底有哪些好處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幽默風趣的言語能引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經常運用一些富有哲理又有情趣的幽默風趣的言語來進行教學,就會引起學生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深深地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的同時,又能使學生學得愉快。如:在課外興趣活動過程中,一位老師讓同學們解答一道有關雞兔同籠的問題:有100個頭,240只腳,問:雞兔各有多少只?同學們看到題目,議論紛紛,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筆算,卻始終算不出結果,學生思路紛亂,一時想不出好的解決辦法。每只雞的兩只腳和每只兔的4只腳在搗亂,如果兔和雞的腳只數(shù)一樣,那就好辦了。于是,教師說:“我們命令全體兔子立正(像人一樣兩腳著地)提起前面的兩只腳?!比鄬W生哄堂大笑,個個睜大了眼睛。師說:“現(xiàn)在,兔和雞的腳只數(shù)一樣多了。上面有100個頭,下面有多少只腳呢?”學生齊答,腳的只數(shù)是頭的個數(shù)的2倍,是100×2=200(只)。師問:“和原來腳的只數(shù)比,少了多少只呢?”學生計算后馬上得出是240-200=40(只)?!斑@40只腳到哪里去了呢?”教師問。學生回答:“被兔子提起來了?!睅熡謫枺骸艾F(xiàn)在籠里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雞?”學生們歡叫道:“有20只兔子,80只雞。”這是一個枯燥抽象的題目,但是經過了這位老師用幽默的言語進行了一番修飾之后,這個題目就變得淺顯多了。學生對此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和興趣,他們的思維得到了啟發(fā),他們很快就找到了解決的方法。
二、幽默的言語能提高教學批評的效果
人們都喜歡受表揚,特別是小學生。一句表揚的話可以讓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現(xiàn)實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犯同樣的錯誤,如果直接對他們通過講道理進行批評教育,許多學生往往對此左耳進右耳出,批評的成效微乎其微。如果采用罰重做的方法,也許短期內能有一些成效,但是并不能徹底的改觀。但是如果教師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去感悟學生,讓他們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直接去否定他們的謬論,將錯誤夸大化。以幽默詼諧的語言來引導學生對出現(xiàn)的錯誤有個更高層次的認識,讓他們自己意識到改正錯誤的必要性。我曾經遇到過一位非常幽默的老師,他在講《商中間有零的除法》時就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讓學生意識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上不夠商“1” 時,就在那一位上商“0”中的“0”不能漏寫。我記得 當時這位老師為了克服學生的這種錯誤,該教師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講了一個故事,我記得他當時是這樣說的:“同學們,你們是國家的主人,是國家的棟梁之才,但如果‘主’字少寫了一點,你們就成了‘王’人;如果把這一點,又點到了不恰當?shù)牡胤?,就成了‘玉人’了。你們可能答應嗎?”話剛說完,教室里便哄堂大笑起來,并齊聲回答:“不能”。接著他抓住時機,講解了商中間有“0”時不能漏寫的原因。這樣學生作業(yè)中漏寫商“0”的現(xiàn)象就會減少。教師適時運用幽默詼諧的言語來進行教育,為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幽默的言語能活躍數(shù)學課堂氣氛
大家都知道數(shù)學課堂教學過程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大部分時間都是枯燥無味的。老師用詼諧幽默的言語來講授知識,本來枯燥無味的內容變成了有趣的知識,課堂的氣氛也由沉悶壓抑變?yōu)榱溯p松、愉快,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在新集鎮(zhèn)李八小學馬云飛老師的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我曾今聽過他的一次公開課,他當時講的是《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數(shù)的幾分之幾的問題》。這節(jié)課的內容相對來說是枯燥的,按理說課堂的氣氛不會太活躍。但是馬老師在講課的時候用詼諧幽默的言語把找單位“1”的過程比喻成了兩個球隊進行找茬,被找茬的那隊就是單位“1”。通過這樣形象的比喻讓學生理解了單位“1”如何確定,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索誰是單位“1”,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
幽默的言語使小學的數(shù)學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能提供給學生一個輕松、快樂的課堂環(huán)境。讓幽默走進數(shù)學課堂,可以使每一節(jié)數(shù)學課都充滿歡笑,每個學生都能在愉快、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變“枯燥”為有趣,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