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芬 劉題端 潘志強
“我們先量出菜地長寬,按行距和株距測算出能種白菜的顆數(shù),再通過實際劃線栽種來驗算……”隨著老師布置完任務,同學們饒有興趣地開始了測量,一邊計算,一邊在菜地上劃線驗證。
12月17日,記者在瀏陽市達滸書江完小看見,該校五年級的數(shù)學課課堂搬進了學校的菜園里。教師黃慶新通過紙上演算和手,上栽種,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間隔”問題?!耙酝蠋煻嗍峭ㄟ^畫圖給我們講授,現(xiàn)在將課堂搬到菜地后,理解起來也更容易,還能做到學以致用,我們的學習興趣更高了?!睂W生們點贊道。
不僅是數(shù)學課,其他科目的課堂也時常走出教室。語文課文《巨人的花園》中的巨人,就是園子里那棵最大的樟樹;寫作課上,學生們或蹲在;菜畦里細細觀察,或躲在果樹叢中靜靜傾聽自然聲音;科學課堂在學習《液體濃度和營養(yǎng)土的配比比例》中,同學們在菜地的漂浮育苗池進行了科學實驗……
達滸書江完小是一所典型的農(nóng)村小學,校園里有一個20畝的果園和一個2畝的菜園。從2016年起,學校就利用這一資源優(yōu)勢,開展勞動實踐示范基地建設,并開設勞動實踐課程,分設蔬菜栽培、果樹種植、家禽哏養(yǎng)、花卉培植4門課程。課程內(nèi)容由老師和家委會代表共同商定,每個時段都有不同的勞動課程,并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置不同的作業(yè)內(nèi)容。
目前,達滸書江完小的勞動實踐基地里實行蔬菜和果樹花木套種,種有桃、李、楊梅、枇杷等果樹兩千余株,養(yǎng)殖土雞、洋鴨、鵝等家禽,還基本實現(xiàn)了蔬菜的自給自足。
“隨著時代發(fā)展,鄉(xiāng)村孩子也少有實際勞動的機會了。將學科課堂搬到勞動基地,開展跨學科的項目整合學習,引導孩子們在真實生活、生產(chǎn)、生態(tài)中體驗、學習實踐,這也是學校正在探索實踐的新時代勞動教育!”該校校長楊雪梅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