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訪華后,中美關(guān)系開始解凍,西方國家也紛紛跟上,與中國建交。中國大門打開后,許多西方人士都想了解被封閉了20多年的這個“共產(chǎn)主義大國”到底是什么樣子,來華參觀游覽的西方客人逐漸增多。我(楊冠群,曾在外交部任職)當(dāng)時被國家旅游局從外交學(xué)院借調(diào)過來,負責(zé)外國游客的接待工作。
誤會無處不在
一個美國旅行團剛下飛機,被安頓在北京飯店。吃過晚飯,一對中年夫婦悄悄找到我,帶著試探的口吻問道:“在美國,我們倆每天早上都有跑步的習(xí)慣。剛才轎車路過天安門廣場,它離飯店不遠,我們想明晨開始到廣場跑跑步,不知可否?”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還需來“請示”?但細加琢磨,覺得情有可原,因為他們來中國之前受到了“到了中國行動不能自由”的提示。
海外來客們最想了解的問題之一,是中國人是否擁有私人財產(chǎn)。實行“人民公社”后,國外盛傳大陸取消了一切私人財物??匆姖M街的自行車,他們不約而同地問:“這些自行車是他們自己的嗎?”有時,我只好現(xiàn)身說法,用我自己的例子向他們說明真相。
我給外國游客開“記者招待會”
記得有一次,我從上海陪一個英國的醫(yī)生團去西安。漫長的火車旅程上,六七個團員擠在一節(jié)臥鋪車廂里,七嘴八舌向我提出各種怪問題,好像中國是個人跡罕至的世界?;疖嚨琅缘乃?、窩棚、磚窯、碉堡等都是他們從未見過的景物。我轉(zhuǎn)了幾個車廂,許多團員仍話猶未盡。到了西安,我干脆就借了旅館的大會客室,開起“記者招待會”來。會上,我請他們放開來問,不論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只要我能回答的,概不回避。
通過旅游參觀,在一定程度上,外國游客消除了來華之前對中國的誤解。在他們的印象中,中國百姓對外國人比較冷漠,但不排外;市面上供應(yīng)不充裕,但社會治安良好;國家科技不發(fā)達,但人民勤勞智慧。離去前,他們表示:過得很愉快,受到很好的接待,很有收獲。? ?(摘自《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