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吉林省高院對原審被告人金哲宏故意殺人案進行再審宣判,判決金哲宏無罪,從而讓他洗清了命案兇手的污名。被羈押8452天之后,昔日的文藝青年在監(jiān)獄里蹉跎了大半生。近日,金哲宏在吉林省高院領取了國家賠償決定書。這次,金哲宏共獲得國家賠償468萬元,其中包含羈押8452天人身自由賠償金2670324.88元(315.94元/天),精神損害撫慰金2009675.12元。入獄23年,468萬元打破紀錄的國家賠償,這是冤案的“對價”,也是司法機關的真誠道歉和彌補。
在其獲得的國家賠償中,精神損害賠償超過200萬元,打破之前劉忠林案的紀錄,可以看作我國國家賠償中對精神損害部分的越來越重視,也吸納了之前不少個案中公眾對于提高賠償標準的期待。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國家賠償案件適用精神損害賠償若干問題的意見》曾規(guī)定,在適用精神損害賠償條款時,具體數額“不超過人身自由賠償金、生命健康賠償金總額的35%”的標準。但是,這個35%的標準在實踐中一再被突破,特別是這次金哲宏案件中,精神撫慰金是按照人身自由賠償金的約75%處理的。這意味著,不僅公民人身是值錢的,公民的個人尊嚴同樣是“值錢”的,是需要對冤案負責任的機關拿出真金白銀做出補償的。
金哲宏入獄時,兒子不到兩歲,冤案導致他妻離子散,沒有和母親見到最后一面,23年冤獄,讓他從一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成為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更不說被4次判處死緩的內心苦痛。200多萬元的精神損害賠償,很多,是對之前賠償“慣例”的突破;但也不多,無法讓金哲宏回到入獄前的生活。
從張氏叔侄冤案的45萬元精神賠償,到之前劉忠林案的197萬元的精神賠償,再到這次金哲宏案的200多萬元的精神賠償,水漲船高的不僅是賠償標準,也是公民尊嚴的價值、司法公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