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再娟
引導學生進行科普閱讀,關鍵不在于閱讀量的多少,而在于學生能讀懂多少、學會多少,有多少東西留在腦海里。
閱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他是不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的?!碑斀裆鐣S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科普閱讀能力變得十分重要,科學新課程理念也處處體現(xiàn)出對學生科普閱讀能力的要求。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加強閱讀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科普閱讀能力,為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會閱讀教材是基礎
課本是教與學的根本,是教材編制專家在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特征、教育教學原理、學科特點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不僅包含序列性的知識體系,而且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
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提前閱讀教材,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特別是那些要操作的項目,需要反復仔細閱讀,不能忽視任何一個細節(jié)。這樣可以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內容、原理和步驟,從而獲得準確的實驗結果、確保實驗成功。
為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不講學生能看懂的內容,讓學生在閱讀中自行理解。同時,在閱讀中要引導學生不僅要重視文字敘述,也要重視表格、插圖等——課本中的表格十分重要,它提供了大量的數(shù)據(jù)、材料,而這些數(shù)據(jù)、材料往往是說明概念的重要依據(jù);插圖則簡單明了,突出重點,能讓人一目了然,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
培養(yǎng)閱讀興趣是前提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取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得的參與者。”如果學生對閱讀沒有興趣,那么就很難收到良好的閱讀效果。因此,科學教師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科普閱讀的興趣。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之前,可適當?shù)貏?chuàng)設一些問題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以《開發(fā)新能源》一課為例,可先簡要介紹我國曾發(fā)生的特大煤礦事件,讓學生了解遇難人數(shù)和損失,在學生產(chǎn)生心理波動后,再引導他們閱讀課本及相關材料,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教師還可以引用經(jīng)典故事、歷史資料等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可以通過開展科學家故事會、科學信息發(fā)布會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當然,要使學生閱讀收到一定的效果,還要對閱讀情況進行檢查,可以采用同學互查、教師抽查的方式。
選擇閱讀材料是關鍵
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每節(jié)課都要注重選擇一些與課本密切相關的、對學生有用的、學生可以接受的閱讀內容充實到教學中來。
例如教授《植物向哪里生長》時,在學生閱讀完植物生長與土壤酸堿性的關系后,教師可引入話題:“植物生長對土壤酸堿性有一定的要求,那我們每天都吃各種各樣酸堿性不同的食物,它們進入人體內又會怎么樣呢?對我們的健康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同時,可出示常見的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酸堿失衡影響腸胃等相關資料,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又如,在講《探索宇宙》時可適當補充“嫦娥二號”等相關資料給學生閱讀。
需要注意的是,在為學生選擇閱讀拓展資料時,并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來決定,要與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相適應,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這樣的拓展閱讀才是最有效的。
加強閱讀指導是保障
引導學生進行科普閱讀,關鍵不在于閱讀量的多少,而在于學生能讀懂多少、學會多少,有多少東西留在腦海里。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進行閱讀,寧可少而精,也不多而濫,切忌好高騖遠、貪多求全。
另外,學生在泛讀中可能會遇到一些自己讀不懂的內容,這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借助相關工具書進行查詢,或求教于其他人。同時,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最好以教學內容為載體。例如在進行《我們的地球》單元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課前在網(wǎng)上查閱地球結構、自然災害、地球運動等相關資料,并到圖書室借閱《十萬個為什么(地學)》等書籍。學生圍繞課本和相關資料課前自主閱讀研究,并做好相關記錄,課上可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教師在課中、課后對學生的研究記錄逐一批閱,對于學生的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全面整理,然后針對學生閱讀情況給予相關點撥。如此一來,學生的閱讀水平就會循序漸進地提高。
為了避免閱讀內容的隨意性、提高閱讀效果,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將收集的資料按單元進行整理、裝訂,并做好傳閱、回收等相關管理工作,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實現(xiàn)資源共享,也便于不斷修改、完善。同時,為了最大限度地提供閱讀資源,可在實驗室里布置科學圖書角,放置《科學大眾》《未來科學家》《少年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等科普讀物,供學生隨時借閱。
總之,學生科普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漸進的、動態(tài)的過程,需要教師理性選擇閱讀資料、努力培養(yǎng)閱讀興趣、智慧指導閱讀方法等。只有這樣,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才會得以提高。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州市雙語學校)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