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淑梅
我來人大附小已整整15載,在這里我如魚得水,我對教育一切美好的想象在這個溫暖的家里都可以生根發(fā)芽。我認為愛孩子首先要相信孩子,更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善良的。即使有些孩子有時“犯錯”,我也相信他們絕非有意為之,他們也許是想引起我們的注意,或是用不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愿。比如我們班有一個孩子常在課間滿教室追打同學,但我相信他是心地善良的孩子。通過多次觀察、溝通與交流,我了解到他區(qū)分不清其他同學的無意碰撞與打架之間的區(qū)別。我告訴他這二者之間的區(qū)別,其他同學都像他一樣善良友好,即使別人犯錯了,也應通過好好溝通來解決問題。不到一個月,他不再追打同學,還主動為別人提供幫助,成了班上非常受歡迎的孩子。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積極的、上進的。我在日常教學中常常使用“示弱”的辦法,讓孩子們自己管理隊伍。早上做操喊口號時,我使用“激將法”跟孩子們說:“你們的聲音肯定沒別的班大?!焙⒆觽儾辉敢獗豢幢猓瑐€個精神抖擻喊口號。對于不愛吃蔬菜的孩子,我說:“我覺得青椒不好吃,你肯定也不愛吃吧?”結(jié)果孩子為了表明自己不挑食而大口吃青椒。孩子在學習上或與同伴交往中有困難時,我也給予鼓勵和支持。多年來我堅持給家長打“報喜電話”,肯定和鼓勵的話語會使孩子內(nèi)生出新動力,不斷進步。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價值。我依據(jù)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將自己的班級文化定位為“啟明星”。我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學得好,但不是在同一天,也不是用同一種方法。我們班以前有個孩子坐不住,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講。我通過和孩子們玩“對對碰”游戲——讓孩子用眼睛看老師的眼睛——吸引孩子注意力,后來那個坐不住的孩子上課也能專心聽講了。作為教育工作者,要用孩子能理解并喜歡的方式走進他們的世界。我總結(jié)了教師說話的三個標準:要慢,讓孩子聽懂;要甜,讓孩子喜歡;要細,讓孩子思考。我也鼓勵孩子在課堂中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老師不怕你說錯,就怕你不說。”
我相信當孩子被溫柔對待后,也必然會用同樣包容、平等與尊重的方式回饋社會。因為真心喜歡孩子,孩子也喜歡和我親近,他們下課后來摸摸我的手,蹭蹭我的臉,說我是他們在學校的媽媽。在家嬌生慣養(yǎng)的“小公主們”課間會來找我編頭發(fā),調(diào)皮搗蛋的小伙子們會主動為班級打掃衛(wèi)生。我曾帶過一個患有罕見病的孩子,總是擾亂課堂紀律,有些家長甚至建議“清退”他。我對孩子們說:“我們在一個班,就是一個大家庭。如果我們感冒了,爸爸媽媽一定不會不管我們,而是會照顧我們,為什么?因為爸爸媽媽愛我們。同樣,我們班這個小朋友也‘感冒’了,我們作為他的家人,都不要他嗎?是不是也應該像家人一樣包容、照顧他呢?”孩子們深以為然,真心包容并尊重這個孩子,這個孩子的治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相信等他長大了也會溫柔地對待世界。
我相信“相信”的力量,也希望更多老師與我一起,相信“相信”的力量!
責任編輯: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