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志娟
在人大附小任教的28年中,我見證了學校教學設施的更新、地址的遷移;見證了學校前進的艱難與壓力;見證了學校在鄭瑞芳校長的帶領下打贏教學的“三大戰(zhàn)役”;見證了“四聲課堂”讓學生進步、成長;見證了校本課程和畢業(yè)課程對學生的深遠影響。我為自己身為附小的教師而驕傲。在學校發(fā)展進程中,我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
愛校如家,愛生如子。教師要有仁愛之心。從教35年,我把自己的情感傾注到每位學生身上,平等地對待他們,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呵護學生的自尊。我主動與家長溝通,形成合力。愛在細節(jié),滋潤學生的心田。我的努力付出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愛。每到節(jié)日,我都收到孩子們的祝福,一朵小花、一張賀卡、一句暖語都讓做教師的幸福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大是大非,立場明確。作為黨員教師,在原則問題上,我始終旗幟鮮明、維護正義、堅持原則、從不懈怠。部分年級學生換校區(qū)上課、研學活動發(fā)車等問題曾引發(fā)家長不理解,甚至不滿意,我堅持正確的立場,積極配合學校工作,通過打電話、發(fā)短信、家訪等方式勸慰家長,盡力協(xié)調,最后圓滿解決問題。我牢記校長曾說過的“孩子是無辜的,要善待每個孩子”。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我體會到教師應具有博大的胸懷。
管理班級,與時俱進。在擔任班主任工作的35年里,我根據每個班級的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目標,力爭使班級成為積極向上、充滿自信、勤奮好學、團結合作的集體。我樹立正能量的班風,與學生共同制定《班級快樂公約》《日常行為規(guī)范細則》《公物保護制度》等守則,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時刻關注學校的各項日常評比,從小事抓起,形成良好班風。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辨析等活動,將活動內容按月分解、量化,實現月月有主題,人人有進步。我還開展“手拉手、一幫一”活動,培養(yǎng)學生互幫互助的意識;建立“特殊關愛基金”,此基金并非是收集流通錢幣,而是將學生關愛社會、他人的行為,以照片、視頻或鑒定等形式,存入“基金銀行”,以此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益意識。今年“六一”兒童節(jié),我組織學生到四季青敬老院慰問,讓學生懂得在享受愛的同時更需要傳遞愛。
認真工作,自覺反思。我有幸第一批被學校認定為“教學自由人”,可以不寫復備、反思,這是學校給予我的極大信任。我暗暗下定決心,多學、多問、多動手,經常向組長及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先進的教學理念,并將自己的感受與反思隨時記錄在備課本上。我還結合班級工作及組內教研,改進班級管理機制與課堂教學模式,以日記的形式將每天的點滴感受及時記錄下來。到學期末,我的備課本已被寫滿,其中教學反思有十幾篇,內容更具針對性、思考性和實際價值。
隨著教育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大,我不斷通過努力學習、廣泛閱讀汲取營養(yǎng)。我積極參加學校的錄課、評課工作,課前鉆研教材、收集材料,精心設計課堂結構,力求創(chuàng)新,利用多樣的課堂形式讓學生掌握豐厚的知識,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
責任編輯: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