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當前《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閱讀是利用語言文字來提取信息、認知世界、開拓思維、獲取審美體驗的重要方法?!睘榇耍谛W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立足于學生發(fā)展的素養(yǎng)和要求,在品詞析句中強化對信息提取和世界認知,在融會貫通、學以致用中強化思維的拓展和審美體驗,科學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閱讀能力;品詞析句;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6-0040-01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小學生語文教學已不再是單純的以講授式為主,以掌握課本知識為主的教學定位,而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力,為此深入探究小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路徑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作為小學教師需要以課堂為平臺,以課本為載體,在課本內(nèi)容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藉此全面推進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1.品詞析句,明確閱讀方向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睘榇耍谛W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文本為載體,強化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通過品詞析句的方式,以文本的最小單位著手,在文本細讀中延伸到對整個文本的認知和理解。其中對于文本中詞句的理解在文本自身的基礎上要注意文本背景的解讀,如通過歷史看文本、透過作者悟文本等,透過關鍵詞或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在品詞析句中體會句子背后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例如,部編教材小學二年級上冊《場景歌》的閱讀教學中,通過讓學生體會詩歌的結構和語言表達的技巧和藝術魅力以外,透過品詞析句的方式,讓學生明確數(shù)量詞的正確運用和表達效果。文中“一只海鷗、一片沙灘。一艘軍艦,一條帆船?!边@里將“一只海鷗”換成“一群海鷗”,是否可以,有什么不同的表達效果。在學生的合作探究中,有的學生指出,“一群海鷗”作為數(shù)量詞的搭配是正確的,可以替換。我接著引導學生結合文本的上下句分析體會,換成“一群海鷗”后有什么不同的表達效果,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體會一片沙灘上飛翔著一群海鷗的熱鬧場景。然后在結合下一句的“一艘軍艦、一條帆船”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是熱鬧的畫面還是簡潔的畫風?在學生的品詞析句中,體會到作者想要描述的應該是一幅簡潔的風景畫,結合上下文將畫面構圖呈現(xiàn)出來,一只海鷗更符合文本表達的意境,接著引導學生在數(shù)量詞的分析感受文本描述的每一幅畫面。課后題對數(shù)量詞的考察也是檢查學生的品詞析句的能力,考察學生對于文本內(nèi)容的認知和理解程度,明確了閱讀的方向。
2.融會貫通,指導閱讀方法
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單一模式化的教育教學,應該在小學語文知識體系中培養(yǎng)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在文本閱讀中能夠?qū)崿F(xiàn)知識的有效銜接、延伸和創(chuàng)新。首先在閱讀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學會使用標記,通過不同的符號標示出閱讀中的感悟、體會或者重點知識點;接著要構建閱讀交流平臺,將自己對閱讀內(nèi)容的感悟和體會進行集體的分析和探究,在自評和互評中樹立閱讀的脈絡,深化對文本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部編本教材小學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一文時,我以課后作業(yè)題為導向,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和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融會貫通能力。在依據(jù)課文第四自然段對四個內(nèi)容排序,說出曹沖稱象的過程的時候,學生們幾乎都能依照課本內(nèi)容正確完成排序,這道題是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這種能力的考察在試卷中會以單獨的某個事件或者某個現(xiàn)象、某個過程為線索讓學生排序,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理解時不能僅僅依賴于課本內(nèi)容,而應通過自己的理解,將課本內(nèi)容內(nèi)化為自己的邏輯能力,以邏輯關系為順序解答問題,這是閱讀方法的重要方面。
3.學以致用,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的提升不能停留在對于文本閱讀的理解和認知的層面上,應該將其知識和寫作技能內(nèi)化為自身能力的一部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同時寫作也是閱讀成果的體現(xiàn)?!敖倘缓笾В瑢W然后知不足?!痹诶Ь澈筒蛔愕奶骄亢湍サZ中,讓閱讀內(nèi)化為知識和能力,進而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
例如,在部編教材小學二年級上冊的《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的閱讀教學中,通過對課后題的分析明確課本介紹的幾種會傳播種子的植物,認識到這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這是基礎層次上的閱讀能力,而要提升閱讀能力,需要實現(xiàn)學生的學以致用。接著,在引導學生思考除此之外別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并選用“乘著風、紛紛出發(fā)、蹦著跳著、漂浮、炸開”的詞語,仿照課文說一說。這不僅考察了學生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的相關生物知識,而且考察了學生對文本句式的學以致用的能力,這是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徑。
總之,當前《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閱讀是利用語言文字來提取信息、認知世界、開拓思維、獲取審美體驗的重要方法?!睘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立足于學生發(fā)展的素養(yǎng)和要求,在品詞析句中強化對小學生信息提取和世界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依托文本知識強化學生融會貫通和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對學生思維的拓展,在審美體驗中陶冶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徐曉彤.在品詞析句中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8(06)
[2]孫彩蓮.試析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漢字文化,2018(09)
[3]王淑芬.有效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路徑探尋[J].內(nèi)蒙古教育,2015(07)
[4]劉龍亭.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提升策略思考[J].名師在線,2018(09)
[5]相巴吉.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J].華夏教師,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