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裕
故鄉(xiāng)是每個人的根,無論多遠,每到春節(jié),漂泊在外的游子都會選擇回到老家,共敘親情。今年春節(jié),我本家的五太爺爺從東北回到濰坊,他今年已經(jīng)85歲了,是一位老兵,曾參加過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從小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正月初五,太爺爺提議去一趟楊家埠,欣賞一下老濰縣的年畫藝術(shù)。太爺爺說“年畫是指尖上的傳承,以前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貼年畫,有灶王年畫、門神年畫、財神年畫等。這些年畫寓意保家護院、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招財進寶?!彪S后我們一起欣賞了年畫的制作過程,還參觀了一幅幅古典的年畫。每一幅年畫都有一個故事,看著看著,我看見太爺爺熱淚盈眶。他激動地說:“看到這些年畫,我就會想到過去,想到自己的童年,想到那個艱苦的年月,我的母親指著墻上的年畫,給我講里面的二十四孝,講打漁殺家,講劉海戲金蟾......”
年畫千版兒時夢,風(fēng)箏萬里騰飛心?!蹦戤嬍菫H坊的象征,濰坊被譽為中國畫都。所以,每一個離開故土的濰坊人,看到楊家埠年畫,都會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動,這種感動來源于年畫帶來的回憶,一張張的年畫里飽含深情,讓每一個漂泊異鄉(xiāng)的人都有家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