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順
我的故鄉(xiāng)在輝縣市山區(qū),在童年的記憶里,每每大年正月初五過后,家家戶戶的主婦們便又為“茶”事忙碌起來,因?yàn)榘凑占亦l(xiāng)的說法,“十三不炒茶,餓得孩子就地爬”。由此可見,春“茶”在家鄉(xiāng)人心目中的地位,該是怎樣的特別怎樣的重要。
但此茶非彼茶也,一般意義上的茶,指的是茶的葉,而故鄉(xiāng)的春“茶”,則是一種面。其基本的做法是,先在大鍋里放入面粉,用微火攪拌翻炒,待面粉翻炒得白中泛黃時取出待用。然后另起鍋灶放芝麻、黃豆等翻炒,炒香后倒入炒好的面中攪拌均勻。
在我的家鄉(xiāng),春“茶”主要有兩種吃法。一是將“茶”調(diào)成糊狀下到鍋里,然后放些青菜下點(diǎn)面條,做成糊湯面。二是將“茶”調(diào)成糊狀下到鍋里后,放青菜下餃子。家鄉(xiāng)人有句口頭禪,叫作:“打茶下面條,找個好老婆;打茶下扁食,找個好女婿?!?/p>
不必說春“茶”本身質(zhì)地細(xì)膩口感甚好,也不必說它味道甜潤中還帶有濃郁的炒熟芝麻黃豆的醇香,單是沖著那美好的愿景,年輕的小伙和妙齡的少女,沒有不喜歡的。小時候吃茶飯是我的最愛。那個食品匱乏、買什么都要憑票的年代,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餓,而零食又特別少,好在母親充分體諒我們兄妹嗷嗷待哺的那種餓狼般的心境,每年春天總是比別人家多做一些茶面,放在墻邊的面缸里。每每我和哥哥.弟弟、妹妹從街上玩耍回來向她喊餓的時候,母親就會為我們及時沖泡一碗茶面。有春“茶”吃的日子,我們的生活充實(shí)而又幸福。
一晃多年過去了,人們的生活早巳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農(nóng)村春節(jié)后炒茶面的人家少之又少,茶面似乎漸漸地淡出了生活,但它那濃濃的香味和滑潤的感覺,猶如故鄉(xiāng)的明月令人難忘,并絲絲縷縷地令我掛念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