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靜雯
【摘要】:“同等條件”作為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中股東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的實質條件,因公司法沒有作出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導致對如何認定“同等條件”眾說紛紜,也造成了實踐中濫用“同等條件”的案例頻發(fā)。本文主要就“同等條件”的認定問題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同等條件 優(yōu)先購買權 有限公司 股東
一、股東優(yōu)先購買權概述
股東優(yōu)先購買權是指,當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發(fā)生對外轉讓的法律事實時,在同等條件下,該公司的其他股東享有優(yōu)先于第三人購買該股權的權利,股東可以選擇行使,也可以選擇放棄。根據(jù)我國《公司法》的第71條規(guī)定,股權轉讓分為對內轉讓和對外轉讓兩種,對內轉讓即轉讓股東向公司內部的其他股東進行的轉讓,此類轉讓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對外轉讓是指轉讓股東向公司外部的人員進行轉讓。由于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人合性,這類公司大多情況是由關系親近的人員組成,對外轉讓股權意味著將有新的股東加入,而第三人的加入可能將在后期與老股東的磨合中產(chǎn)生一些對抗性,這些對抗性無疑是不利于公司發(fā)展的,此即為股東優(yōu)先購買權存在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二、同等條件在優(yōu)先購買權中的地位
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優(yōu)先購買權得以行使是以同等條件為前提,同等條件是優(yōu)先購買權的核心要件,它包括了價格、標的在內的多個條件的集合,而非僅僅局限于價格條件。先買人想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的前提條件是要滿足出賣人向第三人所要求的條件,即同等條件。首先,優(yōu)先購買權并不是無條件就可以行使,它的前置條件是同等條件。優(yōu)先購買權并不會因為其優(yōu)先性而得到交易上的優(yōu)惠性。其次,同等條件是保護出賣人和第三人利益的屏障。優(yōu)先購買權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第三人的購買機會,若先買人無條件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不僅對第三人利益造成嚴重傷害,而且也對商業(yè)交易造成巨大沖擊。因此,同等條件的設置,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減少對第三人利益的損害也是保護商業(yè)交易的安全。但是《公司法》一直未作出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從而造成了在現(xiàn)實的實踐當中有轉讓股東與第三人濫用同等條件,虛抬轉讓價格使得同公司股東不能購買只能放棄優(yōu)先購買權的情況,以及享有優(yōu)先購買權的股東濫用同等條件,排除轉讓股東與第三人間的特殊利益而造成轉讓股東遭受實質損害的情況。
三、對同等條件的認定
同等條件的內涵和解釋應當以促進股權轉讓的充分實現(xiàn)為原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股權轉讓價格的完全相等。
股東購買股權的價格必須與非股東購買的價格完全相等,可以是不同種類的貨幣,但按照中國人民幣匯率換算后,價格相等或基本相等。
《合同法》里價格是指雙方或多方當事人之間對于某一交易物品相互磋商與約定的數(shù)值。對于“同等條件”中價格相同程度的判斷,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學者認為,確認“同一價格”不合理。第三人出于對該公司目前披露的經(jīng)營狀況進行判斷是否購買股權,而且對于該股權的價格定位也是根據(jù)其有限的了解,可能會誤判以較高的價格購買該股權。相對于公司的股東來說若是以相同的價格購買對于他們來說比較吃虧,他們最了解公司的經(jīng)營狀況和股權價值,他們對股權價值有一個較為準確的定位。還有一種情況是某種特殊原因給予優(yōu)惠價格,如第三人愿意以某種對轉讓股東較有吸引力的條件作為其降低股權價格交換要件,若其他股權以優(yōu)先購買權取得股權,對于轉讓股東來說,其損失的不單單是股權的價值還有原本可以得到的其他相關利益。因此,對于價格的理解不能簡單認為只要與轉讓股東和第三人協(xié)商的價格相同就符合同等條件,應該還需要考慮形成價格背后的要素。并且可以簡單把這些因素折價的方式進行同一折價。
2、股權轉讓價款的支付方式應當相同。
當股權價格被確定后,支付方式是影響買賣雙方當事人的經(jīng)濟利益的最大要素之一。非股東以現(xiàn)金方式支付,欲購買股權的股東除非經(jīng)過轉讓股權股東的同意,不得以土地使用權、房屋、知識產(chǎn)權等支付,也不得以定金及股權質押的方式支付,更不得以債權轉讓的方式履行。支付方式一般分為一次性支付方式和分期支付方式。一次性支付方式不存在分期支付潛在的信用風險,并且轉讓人可以一次性獲得所賣股權的現(xiàn)金,所以一次性支付對于轉讓股東來說是最為有利的支付方式。分期支付方式分期的次數(shù)越多,則付款時間就會越拖越長,那么轉讓股東的風險就會越大,其不確定因素太多。支付方式是一次性支付還是分期支付也是由轉讓股東和第三人之間相互協(xié)商。轉讓人同意第三人采取分期支付是對于第三人的個人信用和自身財產(chǎn)狀況都有一個預判,或第三人會對該支付方式提供相應的擔保??梢哉f,轉讓股東同意第三人采取分期支付的方式會出于一定的考量。對于其他股東來說采取分期支付的方式更多時候會減輕其壓力,但會給轉讓人帶來巨大的利益風險。這時是否能讓其他股東單純以符合“同等條件”為由采取分期支付的方式?顯然不可取。如果這樣就過于從其他股東的角度出發(fā),而忽視了轉讓股東的個人經(jīng)濟利益。因此,若轉讓股東是因為第三人的信用、支付能力或有提供相應擔保,那么其他股東也應該具備和第三人一樣的支付能力、信用或提供相應的擔保才能算是符合“同等條件”的要求。
3、付款期限相同。
期限一般是指付款時間,即轉讓股東與第三人相互協(xié)商支付價款的時間。一般而言,先轉讓人和第三人之間合同成立在前,而轉讓人和優(yōu)先購買權人之間買賣成立在后。付款期限影響擬轉讓股權股東債權實現(xiàn)時間,股東購買權的付款期限原則上應于非股東在股權轉讓合同中約定的付款期限相同,為保障股東的優(yōu)先購買權,可在不實質影響擬轉讓股權股東轉讓價款實現(xiàn)的情況下,規(guī)定受讓股東的付款期限不得遲于非股東付款期限的30天。
結語:關于有限公司股東優(yōu)先購買權的“同等條件”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也希望國家的立法部門能盡快對“同等條件”的認定作出明確規(guī)定。
【參考文獻】
【1】申文君,許建興.約定股權回購效力認定[J].蘭州學刊,2018,(1):150.
【2】查日輝.論有限公司股權外部轉讓限制制度[D].合肥:安徽大學,2013.
【3】甘培忠.企業(yè)與公司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166.
【4】閆榮濤.論有限公司股東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的同等條件[J].公民與法,201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