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成瓊
摘要: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出發(fā),分析了中小學校園欺凌事件的形成,從而提出了治理中小學校園欺凌的對策。
關鍵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小學校園欺凌
一、以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分析中小學欺凌的成因
近幾年來,校園欺凌現(xiàn)象在社會上層出不窮,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通過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分析校園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和受害者在成長過程中的需要缺失,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之策,有利于有效的避免校園欺凌事件的發(fā)生。
1、生理需要
中小學生的生理需主要是指他們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要。在這個階段的學生,生理心理都處于形成發(fā)展時期,學校作為主要的活動場所,應當關注學校食堂的飯菜質量、學生的住宿條件、醫(yī)療設施等,保障孩子的基本需求的滿足。此外,中小學生有模仿、攀比的心理,所以對孩子的生理需要的關注是必不可少的。
2、安全需要
中小學生較為活躍,但安全意識薄弱,容易發(fā)生事故。所以學校要各司其職,營造一個安全、有序的校園環(huán)境,以保證孩子的安全。此外,家庭是孩子的歸屬和港灣,父母的爭吵,感情不和等情況,都會給孩子帶來心靈的傷害,導致孩子心理的不健康發(fā)展。
3、歸屬和愛的需要
中小學生在青春期渴望融入集體和得到周圍人的愛護。但可能由于身體缺陷、生活習慣、性格等原因,會遭到同輩群體的排斥,造成孤僻、自卑等性格。而且由于急需別人的認可,可能會過早的涉入早戀、盲目的擇友,加入小幫派、小團體,以尋求心理的滿足。此外,由于現(xiàn)代經濟壓力較大,出現(xiàn)了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這也是誘導校園欺凌頻發(fā)的原因之一。
4、自尊需要
從自尊需要層面來說,無論老師、家長、同輩之間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部分老師對于一些成績較差、調皮搗蛋的孩子有時會以諷刺、挖苦、呵斥甚至是肢體沖突等不當?shù)慕逃椒▉磉M行管教,導致學生的自尊心受損,造成師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其次,同學之間會發(fā)生給別人取一些帶有侮辱性的綽號,取笑別人的外貌、成績、家庭情況等事件,這可能會導致校園欺凌事件的發(fā)生。然后,某些父母對孩子的管束較嚴,控制較強,甚至偷翻孩子的隱私,導致孩子容易叛逆或者性格沉默軟弱,不加以調節(jié),前者容易以欺凌別人作為發(fā)泄,后者容易成為被欺凌的對象。
5、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從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來說,中小學生都期望自己得到認可,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著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但在應試教育下,家長老師往往成績論影響,以分數(shù)作為評判的唯一標準。這會使部分學生喪失學習的動力,得過且過,把精力轉移到其他地方。有的甚至為了一種自我實現(xiàn)的成就感,在學校拉幫結伙,稱王稱霸,以欺負同學為樂。
二、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對中小學校園欺凌治理的啟示
(一)家庭
家庭是最先對人實施教育和影響的地方,家庭環(huán)境對子女的三觀形成起著不可磨滅的影響。所以注重家庭的教育是應對校園欺凌的關鍵。
家長要轉變不恰當?shù)慕逃绞?,以身作則,預防校園欺凌的發(fā)生。部分家長奉行“棍棒教育”,采取暴力、辱罵等方式來教育孩子,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和有沒有擔任班干部等具有功利色彩的問題,使親子關系疏離,產生自閉自卑心理,甚至是模仿家長的暴力行為。所以家長要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注意自己的言行,多與孩子溝通,善于傾聽,鼓勵孩子積極應對問題。二是多關心孩子的狀況,引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性格、人際交往等,教會孩子在面臨欺凌時如何保護自己和如何尋求幫助。受欺凌者往往比較自卑、敏感,不愿與人溝通,獨自承受。做為家長,要多關心孩子,多與其溝通,關注他們的情感生活,成為他們信賴的朋友,引導和幫助孩子去解決遇到的困難。
(二)學校
學校是人們著意營造的培養(yǎng)青少年的環(huán)境,對青少年的人格形成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要充分發(fā)揮學校的積極作用,預防校園欺凌的發(fā)生。首先,要重視德育教育?!暗赖率亲鋈说母??!币嘤龑W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深化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注重生命教育、法制教育等,預防和矯正青少年學生暴力等不良行為。
其次,教師要提高自我素質和專業(yè)能力,能夠采取正確的方法處理校園欺凌事件,引導學生認識欺凌的后果和嚴重性,學習應對欺凌的技巧,增進學生對班級和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學校可以制作學生行為守則宣傳欄等,營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老師重點關注、高低年紀結對互助等形式加強對校園欺凌行為的提前預防和干預的“人防”方式,在教室、校園內安裝安全監(jiān)控設施等方式,消除校園安全死角的“技防”措施。
(三)國家
公眾對校園欺凌的認識不足,認為僅是道德層面的問題,歸結于孩子不懂事、年齡小。再加上目前我國對校園欺凌的處罰力度較小,沒有有效的手段進行規(guī)制,導致校園欺凌事件的頻發(fā)。所以,我們應該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使國家和學校在處理事件時有充分的法律依據(jù)。首先,制定相關法律,強化各級教育行政機構、學校、家庭及社會的責任,對那些對待校園欺凌事件敷衍了事、玩忽職守的學校管理者或領導者應給予相應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處罰;其次,出臺處理校園欺凌的專門法律文件,制定反校園暴力法,有針對性地整治校園欺凌行為,加強對校園欺凌行為的法律干預。再次,完善法律法規(guī),增加有關校園欺凌預防與處置的內容,加大各級政府在對校園欺凌防治上的人力物力投入。最后,相關教育機構或者法治部門應定期在學校開展法治教育活動,加大宣傳教育,幫助青少年增強法律意識。
除此之外,政府應該加大資金投入,為貧困地區(qū)的中小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物質基礎,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做好思想工作,培養(yǎng)他們自強不息,克服困難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劉華錦:中小學校園欺凌:危害、原因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7(9).
[2]劉皓穎:中小學校園欺凌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 ].中學政治參考,廣西師范大學.2017
[3] [美]亞伯拉罕.馬斯洛著,許金聲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社.2007.
[4]文 竹: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對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第29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