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巴合熱木.塔依爾
摘要:化學學科是初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在初中的化學學科教學中,化學實驗是教學的基礎,實驗是化學的生命,是學生理解化學本質,探究化學新知的助推劑。因此,提高學生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是一項必要課程。實驗教學作為化學課程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結合化學學科特點,合理利用化學實驗契機,吸引學生注意力、化解教學重難點,構建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目前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教學有效性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本文著重分析初中化學實驗的有效教學路徑,旨在實現(xiàn)提升化學課程教學質量的目標。
關鍵詞:化學;實驗;有效教學
一、強化教師演示實驗,規(guī)范實驗操作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演示實驗能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初中化學演示實驗中,有的是實驗基本操作技能;有的是對物質性質的分析驗證;也有的是對化學概念、原理的論證。教師在演示實驗時必須操作正確、規(guī)范,起到示范作用。因此,教師應具有熟練的實驗技能,且實驗前做好充分準備,以免因教師操作不當或錯誤,對學生產生錯誤的引導,同時也給學生造成知識性的錯誤要做到實驗現(xiàn)象明顯、結果準確,教師應在課前對每一個演示實驗都要進行精心準備,既要考慮到儀器和藥品,又要考慮到操作的程序和技巧;如果演示實驗失敗,要利用失敗的案例與學生一起做好實驗失敗原因的分析。
二、引導學生正確觀察實驗現(xiàn)象
學生在觀察實驗現(xiàn)象時,只有觀察到位,才能通過正確的分析,綜合,最后得出準確的結論。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選擇的感知活動,是提高創(chuàng)造力的前提條件。對于學生來說,每個實驗前應事先告訴他們該觀察什么?從什么角度觀察?怎樣觀察?解決什么問題?目的明確了才能抓住重點進行觀察,觀察時才能仔細、全面。教師在演示實驗時應引導學生抓住實驗過程中的典型現(xiàn)象,如生成沉淀、放出氣體、溶解、燃燒等。例如“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先觀察紅磷燃燒的現(xiàn)象,等到冷卻后,再觀察打開止水夾有什么現(xiàn)象產生。如果課本中有些演示實驗可見度低,不利于觀察,教師可借助實物投影、錄像、光盤等輔助手段幫助學生觀察。
三、重視學生分組實驗,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
(1)落實和開發(fā)學生分組實驗
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卑盐覀兊母惺芨嬖V學生,不如讓他們在活動中親身體驗。只有體驗和實踐,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因此,教學中,應多提供機會讓學生實驗,凡是學生能做的實驗,教師都應盡可能讓學生動手去做,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除化學課程標準要求至少完成的下列化學實驗“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實驗、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實驗、金屬的物理性質和某些化學性質的探究實驗、鋼鐵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氯化鈉水溶液的配制實驗、酸、堿的化學性質實驗、溶液酸堿性的測定實驗、常見氮肥的檢驗實驗”外,在實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把演示實驗最大限度地轉化為學生分組實驗。例如證明分子之間有間隔的“酒精與水混合實驗”,大部分教師可能作為演示實驗,但是在演示實驗中,關于量筒的讀數(shù)變化,大部分學生看不到量筒的具體讀數(shù)是多少,實驗的可見度就比較小,實驗的可靠性也就降低了。針對這種情況,將演示實驗變成學生分組實驗,不僅解決了量筒讀數(shù)看不清的問題,而且為學生提供了親身體驗的機會;學生不僅掌握了“分子之間有間隔”這一基礎知識,而且也經歷了一種科學驗證的過程。
(2)提高分組實驗的有效性
學生在分組實驗時,容易出現(xiàn)以下問題:第一,大多數(shù)學生在分組實驗中只充當了一個看熱鬧的角色。如在進行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時,木炭、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現(xiàn)象讓有些學生興奮不已,然而讓他們描述實驗現(xiàn)象時,則丟三落四,他們根本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現(xiàn)象觀察上,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去觀察實驗現(xiàn)象,像這樣完成分組實驗只能算是走過場,收獲甚微。第二,目的性不強,盲目實驗。每個學生分組實驗都有明確的實驗目的,有些學生實驗前沒有做好充分預習,實驗目的不明確,實驗中只是看著實驗報告“照方抓藥”,邊看邊做,失去了分組實驗的積極作用。第三,實驗操作不規(guī)范,甚至出現(xiàn)錯誤操作。例如,傾倒液體時標簽沒有朝向手心;用過的火柴亂扔在地上或水槽中;使用膠頭滴管吸取和滴加液體的操作錯誤;用加熱高錳酸鉀法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實驗結束時,先熄滅酒精燈,后將導管移出水面。因此,在分組實驗前,學生應提前預習實驗報告,明確實驗目的、內容,熟悉實驗步驟,謹記實驗注意事項。每次實驗結束,要求學生清洗實驗儀器、整理藥品,保持桌面整潔,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3)組織和開展家庭小實驗,激發(fā)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家庭小實驗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將化學實驗延伸到課外,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認識到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還能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家庭小實驗集科學性、探索性、趣味性于一體,沒有現(xiàn)成的、成套的儀器設備,也沒有教師親臨指導,完全要由學生自己獨立設計完成,更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應結合生活實際有選擇性地設計一些裝置簡單,易于操作、安全系數(shù)高的家庭小實驗,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例如:“制作簡易凈水器”,安排學生回家動手去做,然后再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比,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自制冰糖晶體”,可以讓學生了解飽和溶液、溶解度的含義,體驗結晶現(xiàn)象;開發(fā)“廚房中的化學”家庭小實驗,學生可以利用家庭廚房里現(xiàn)有的物品進行實驗,如“清除沒擦干凈的菜刀、鐵鍋上留下的鐵銹”;“除掉長期使用的燒水壺和熱水瓶膽內沉積的水垢”;“制作無殼雞蛋”及“用廚房用品鑒別食鹽和純堿”等。結合農村學生的生活實際,還可以開發(fā)“硬水的鑒別”、“燃燒鑒別羊毛織物與化纖織物”等家庭小實驗。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加強以“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和家庭小實驗”為主要形式的化學實驗教學,是初中化學實驗有效教學的重要策略,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梁治國.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驗教學[J].中學生數(shù)理化,2018.08.
[2] 陳有武.高中化學教學中實驗教學的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