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燕
【摘要】中職語文教學應該貼近學生、貼近文本、貼近專業(yè),論述類文本的教學更應如此。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要考慮教師如何教,而且要思考學生如何學、如何應用,要重新認識語文的“語”,在“語”的基礎上深入鑒賞“文”,這樣才能實現(xiàn)論述類文本教學的精準化,在文本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人本提升。
【關鍵詞】中職語文 論述類文本 精準 教學策略
長期以來,語文課堂應該教什么,怎么教,教師如何發(fā)揮主導作用,學生如何體現(xiàn)主體地位等問題備受關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把自己當主導,學生卻沒有把自己當主體,雖有一些優(yōu)秀的教學設想,但真正落到實處的寥寥無幾。特別是中職語文“論述類文本”的教學,緣于文本的枯燥、艱澀,致使學生無興趣,教師無激情,課堂教學淺嘗輒止,趨于敷衍,收效甚微。這是一線教學的實際問題,不容忽視。
語文教學的個性化之一,就是根據(jù)不同的文本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中職語文論述類文本的教學也需要一種適宜的方法,為此,教師不僅要確定“教什么”“怎么教”,還要解決學生“怎么學”“怎么用”的問題,探究中職語文“論述類文本”的精準教學迫在眉睫。
一、課前準備要充分,精準定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充分的課前準備必不可少。有效的課前準備包含三個步驟:一是教師精心準備課前任務;二是學生根據(jù)任務自主預習(讀課文、查資料、注疑問);三是教師根據(jù)學生預習搜集疑難點。完成以上三步,教師便可以針對課前學習疑難點選擇一兩個合適的教學點(略高于學生現(xiàn)有水平)展開教學,從而準確定位一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等。比如,教授《讀書人是幸福人》的課前準備:
1.下發(fā)《小組合作探究任務單》,引導學生自主預習(讀課文、查資料、注疑問),填寫任務單,找出關鍵語句,品析內(nèi)涵,拓展現(xiàn)實例子,感悟讀書幸福。
2.通過問卷星,了解學生的自主預習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議論文的疑難點,并針對疑難點開展課堂教學。
調(diào)查問題: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你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選項:
A.理不清文章的思路
B.找不出關鍵語句
C.讀不懂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
D.論證方法不會用
E.其他
依據(jù)課前調(diào)查結(jié)果,教師可明確這堂的教學重點是關鍵語句的品析,教學方法可以是教師示范解讀,學生小組合作探究,這就是本堂課教學精準有效的必要前提。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教什么和怎么教,絕不是憑空可以規(guī)定的。他們都包含‘人的問題,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著不同了?!币虼耍處熢诳紤]教學內(nèi)容、教學策略的時候,要關注學情,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學為本,做到“從教師走向?qū)W生”,真正實現(xiàn)“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理念。
二、淺層篩選要到位,精準概括
中職語文教學大綱在“閱讀與欣賞”中要求“能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要點、中心意思和寫作特點?!闭憬为毧荚囌猩Z文考試大綱對現(xiàn)代文閱讀也要求“篩選文章中的關鍵詞語和句子”“概括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歸納中心意思。”論述類文本是一種講究理性和邏輯的文體,往往是內(nèi)容枯燥,論證繁瑣,學生閱讀興趣低下,思路混亂。對中職學生而言,我們可以適當降低論述類文本的閱讀難度,指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句,來準確篩選并概括文本的關鍵內(nèi)容與核心觀點,以達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首先,可以根據(jù)初步理解確定關鍵詞句。課前預習,初讀文本,學生在不受別人思維影響的情況下,根據(jù)第一感覺在文中劃出關鍵詞句。這時劃出的關鍵詞句可能不準確,但卻是學生自己對文本的最初理解,一些會有意想不到的價值。
其次,可以根據(jù)題目內(nèi)容確定關鍵詞句。課文題目往往是文本的中心,反映文本的主要思想線索,根據(jù)題目內(nèi)容確定關鍵詞將不失準確性。
最后,是師生探討,明確關鍵詞句。學生找出相關信息后,教師要對其信息進行修整,如舍棄枝葉進行壓縮,壓縮后再朗讀,朗讀后再壓縮,反復多次,最終就只剩下了關鍵詞。
比如,《拿來主義》中分析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三種錯誤態(tài)度,通過篩選和概括,主要信息可準確顯示用如下表:指導學生學會在閱讀中確定關鍵詞句,是讓學生貼近文本的最好方法。學生透過關鍵性詞句,認識文本時從句到段、再從段到全文,保證理解時詞不離句,句不離段,能整體把握文本內(nèi)容,做到思路清晰,要點突出,便于問題的發(fā)現(xiàn),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實現(xiàn)對論述文信息梳理和內(nèi)容理解的精準化。
三、質(zhì)疑批判要嘗試,精準判斷
論述類文本以議論文為主,依據(jù)不同的時代和社會背景等,作者的觀點是否具有說服力,我們是全盤接受還是部分接受或是完全不接受,需要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基礎上進行質(zhì)疑,也就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批判性閱讀的嘗試,鍛煉學生的精準判斷能力。比如,對《善良》這篇議論性隨筆的語句分析時,有些同學發(fā)現(xiàn)一些句子存在語法問題,由此老師就可以引導質(zhì)疑:
①為了有限的毒蛇和惡狼而不惜將一切視為為毒蛇和餓狼,不惜以對付毒蛇和餓狼的法則為自己的圭臬(“為了”表示目的,此處用“因為”表示原因更恰當)。
②她屬于更文明更民主更發(fā)展更富強的社會(在社會前面的修飾語中,從詞性角度來講“更發(fā)展”一詞是不太貼切的)。
③我們還可以問一下,我們以對待毒蛇和惡狼的態(tài)度對待過的那些倒霉蛋當中又有多少人是經(jīng)得住時間考驗的當真的毒蛇和惡狼(“當真”太口語化,用“真正”更合適)?
④那些等待著向他們伸出善良的援助之手的凍僵者或是重傷者當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者餓狼。(等待著“誰”向他們伸出善良的援助之手,不太明確)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質(zhì)疑是一種科學態(tài)度和能力,它與思維的關系密切。質(zhì)疑的過程閃爍著理性的光輝、探索的欲望、無窮的勇氣和批判性,閃爍著追求真理的可貴精神。在“論述類文本”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能力和批判精神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良好個性的發(fā)展、知識信息的儲備,指引學生學會學習,精準判斷。
四、理解感悟要深入,精準賞析
相對于文學類文本而言,論述類文本偏于理性,或過于簡單,說些人盡皆知的道理,或繁瑣無聊,艱澀難懂,學生學起來要么覺得文章一讀就懂,沒啥可學,要么覺得文章不知所云,無從讀起。許多老師在教學這類文章時,頭腦中也常常只有“論點、論據(jù)、論證”老三樣,不知此外還有什么可教之處?!吨新氄Z文教學大綱》還要求“注重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和領會,理解重要詞語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義和作用”,這就要求學生要根據(jù)文本的關鍵詞句,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揣摩詞句內(nèi)涵,真正完成論述類文本閱讀由“梳理信息”到“理解感悟”的提升,這也是學生精準賞析文本的關鍵所在。
比如,《拿來主義》中分析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三種錯誤態(tài)度部分,關鍵詞已經(jīng)通過表格清楚展示出來了,但是這些關鍵詞有什么意義,蘊涵了作者怎樣的思想觀點還是值得探討的,所以可以將上面的表格繼續(xù)發(fā)展一下,讓學生在概括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鑒賞感悟:
以上表格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深層次閱讀,根據(jù)所篩選的關鍵信息,指導學生鑒賞感悟,使學生不會為了找關鍵詞句而找關鍵詞句,而重在體悟詞句的內(nèi)涵。讓學生在思考與交流中調(diào)整自己的思維習慣、分析方式,精準提升語文賞析能力。
五、課堂評價要全面,精準反思
評價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元評價需要“有層次、有規(guī)律、有區(qū)分度”、需要“學生的參與度”、需要“激勵性”,還需要“及時客觀的反饋”,精準、全面、有效的多元評價可以引領和激勵學生的語文學習。
比如,《讀書人是幸福人》一文,依據(jù)課前學習任務單和小組合作探究,可用以下小組評價單來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面評價:
以上評價表涵蓋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情況,涉及語文學習聽、說、讀、寫綜合實踐能力,還包含了學生個人的參與度、小組的合作度等,不僅可以檢查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技能的情況(包括廣度、深度和熟練度),還可以了解學生獨立思考、查找資料和運用知識等方面的能力與智力的發(fā)展情況,客觀地評定其語文學習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指導學生精準反思,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內(nèi)部動因,提升學習動力。
中職語文教學關鍵要務實,拋棄自大的空話,找回迷失的自我,返樸歸真,切實提升教師自身素質(zhì)。立足學生實際能力,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平等對話的理念,以積極的態(tài)度迎接新時代的教育挑戰(zhàn),真正地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為職業(yè)發(fā)展夯實文化基礎。
參考文獻:
[1]榮維東.語文文本解讀實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2]荷烈治.教學策略——有效教學指南[M].牛志奎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韓志孝.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1,(35).
[4]王尚文.語文教學對話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5]王紅霞.中學語文教學評價與考試改革[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