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虹虹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副主任醫(yī)師
閆如玉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很多學校在9月新學期開始之際都安排了軍訓,目的是鍛煉學生的體能及心理素質。然而陽光依然強烈的9月,每天長達1 0小時的體能訓練,對于放松了一個暑假后無暇鍛煉身體的學生來說,無疑是非常艱苦甚至是有些危險的。諸多新聞報道顯示,各地軍訓期間易發(fā)生學生暈厥、猝死事件。那么,軍訓前應做好哪些準備?遇上突發(fā)情況,該怎么處理?
對于大多數(shù)青少年來說,軍訓期的運動強度要遠大于平日活動,再加上長時間處于戶外烈日下,可能會產生一些不適,輕則中暑,重則脫水、暈厥,甚則猝死。提前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有效預防或在突發(fā)情況下采取正確、積極的措施,幫助孩子或身邊的朋友。
軍訓雖然能鍛煉身心,但是對于身體素質差的人來說,也可能成為無法邁過的坎。軍訓條件艱苦,即使是身體健康的青少年,也可能突發(fā)各類疾病。暴曬高溫、運動量大、身體素質差等多種因素并存,青少年的軍訓需量力而行。
所以,凡是有醫(yī)囑不能劇烈運動、長時間暴曬等情況的青少年應在入學后應及時向學校反映疾病史,避免軍訓加重病情,以健康為重。如原本就有先天性心臟病、冠心病、哮喘等病患者,或患有傳染病、骨折等疾病,不宜參加軍訓。女性處于月經(jīng)期者,軍訓時要及時請假,避免劇烈活動。
此外,平時不愛運動的人,在軍訓期間如果出現(xiàn)頭暈、惡心嘔吐、腹痛等緊急狀況,應及時報告。
9月雖然已經(jīng)進入了秋天,但部分地區(qū)仍處于高溫狀態(tài),中暑是軍訓期間最容易出現(xiàn)的緊急情況。
中暑也分輕重,輕者如口渴、食欲不振、四肢無力、眩暈等,這屬于先兆中暑。嚴重者可能發(fā)生熱痙攣、熱衰竭,甚至熱射病,表現(xiàn)為痛性肌肉痙攣、高熱、極度口渴、大量汗出、全身乏力、頭痛、惡心嘔吐、意識模糊、心跳加速、休克等。
急救處理
1.緊急降溫
立即脫離高溫環(huán)境,轉移至通風陰涼處,將中暑者平臥或頭低腳高位,脫去外衣,以冰水擦拭皮膚,尤其是額頭、雙側腋下、大腿根部。
2.補充液體
如果能口服的話,盡量飲用含糖鹽成分的液體,如功能性飲料。
如果經(jīng)以上措施,患者的癥狀仍不能緩解,或病發(fā)即屬于重癥中暑,則需緊急送醫(yī)院進行救治。
為預防中暑,應做到:休息時多喝水,平均每人每天應補充水分4000毫升以上,但應少量多次;高強度運動時汗出增多,體內鹽分也會隨汗液揮發(fā),故在補充水分時可適當選擇淡鹽水(或富含電解質的飲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選擇綠豆湯和新鮮瓜果,可以防暑并且補充維生素;多擦防曬霜,以免曬傷。
切忌過度貪涼、飲冷,以免引發(fā)腹痛、腹瀉。切忌口渴時猛喝水,加重胃腸、心臟負擔。
軍人講究站姿挺拔、隊列整齊,站軍姿是軍訓最重要的項目。但排列整齊有序的隊伍,說不準什么時候就會倒下一位。不習慣食堂飯菜,沒胃口吃飯易引發(fā)低血糖性暈厥;天氣太熱、太曬會導致中暑性暈厥(中暑性暈厥可遵循中暑處理措施);心臟功能異常了,會導致心源性暈厥。
急救處理
1.低血糖性暈厥
多見于進食差、節(jié)食或運動量過大者。應迅速讓其平臥,緩慢給予糖水口服,待意識恢復后緩慢進食。為防止此類情況發(fā)生,軍訓期間不宜挑食或過于清淡,要保證足夠的能量供應,才能避免因高強度訓練導致的低血糖反應。
2.心源性暈厥
心臟結構或功能的異常,會引起突發(fā)的心臟泵血功能減弱,不足以支持腦血流灌注。此類情況應請醫(yī)務人員爭分奪秒地進行搶救。
3.其它
久坐后突然起立時,常見體位性低血壓暈厥;精神過度緊張、激動導致迷走神經(jīng)興奮性暈厥。這類暈厥一般持續(xù)時間較短,經(jīng)適當休息后可自行緩解,亦可按壓水溝穴以醒神開竅。
腹痛也是很多人軍訓期間容易出現(xiàn)的癥狀,可能由進食不潔、劇烈運動、女生經(jīng)期,甚則急性闌尾炎等導致。
急救處理
1.進食不潔
癥狀輕者可進食溫水、蜂蜜水,熱敷腹部后緩解;重者伴嘔吐、腹瀉量多者需就醫(yī)診治。
2.運動腹痛
平素缺乏鍛煉、準備活動不充分、身體情況不佳(勞累、精神緊張、休息不足、饑餓狀態(tài)下)、運動時呼吸節(jié)奏不均等情況導致的腹痛,在適當休息、調整節(jié)奏后,可自行緩解。
3.經(jīng)期腹痛
女生經(jīng)期應及時向教官請假,輕者可休息,寒性腹痛可對腹部進行熱敷,重者需要口服止痛藥。
右下腹劇烈疼痛考慮有急性闌尾炎可能;右上腹劇烈疼痛,考慮有急性膽囊炎可能;以上急性腹痛及經(jīng)簡單處理后不能緩解的,一定要及時送醫(yī)。
部分青少年因平日活動量較小,體能一般,或是運動前準備活動不充分,動作不準確,自我保護意識不足,可能發(fā)生局部關節(jié)扭傷、肌肉痙攣、皮膚擦傷、脫臼、骨折等。
急救處理
1.關節(jié)扭傷
立即停止訓練、局部制動,嚴重者需就醫(yī)進行包扎固定。前24小時冷敷,減少組織液滲出,減輕腫脹。24小時后熱敷,促進局部淤血消散。
2.肌肉痙攣
汗出過多、脫水易導致體內鈉、鈣等不足,這種情況需注意補充水分。也可能突然運動過負荷所致,這種情況需暫時休息,做局部肌肉的按摩、熱敷。
3.皮膚擦傷
需用消毒藥品清理創(chuàng)面、包扎,避免局部感染。
4.脫臼、骨折
需局部制動,并送醫(yī)處理。
“戎裝在身,一嘗軍中苦”,軍訓是人生中必經(jīng)的階段,它在短時間內磨練了大家的體魄與意志。雖說路漫且修遠,希望各位新生能以健康的身體,不懼疲憊、不畏艱辛,順利度過這段熱血青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