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飛
人們常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最早的豆既不能種,也不能吃,它就是一個盛東西的器皿。
豆是一個象形字,開始是指一種專盛肉食的器皿,《國語·吳語》中說:“觴酒、豆肉、簞食?!币馑季褪怯糜x盛酒,用豆盛肉,用簞盛飯。我們從“豆”的甲骨文字形看,豆有點像我們現(xiàn)在用的高腳杯,只是比杯子大得多,有的有蓋有的無蓋,有的有耳有的無耳?!岸埂弊肿钌厦嬉粰M就代表蓋子,下面的“口”表示“豆”內盛有食物,接下來的兩條豎線就代表高腳(柄),最下面一橫就表示底座(鐙、跗)。豆,《說文解字》古食肉器也,從口,象形,凡豆之屬皆從豆。《詩·大雅·生民》:“印盛于豆?!薄顿u柑者言》:“若所市于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這里的“豆”都是盛肉羹的器皿。
“豆”的質地不同,叫法也不一樣?!稜栄拧罚骸澳径怪^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登?!薄岸埂弊肿鳛橐环N容器,與杯、碟、碗、盆一樣,既可以作名詞,又可以作量詞。《左傳·昭公三年》就記載說,齊國有豆、區(qū)、釜、鐘四種容量單位,“四升為豆”,即四升等于一豆?!吨芏Y·考工記》:“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薄睹献印じ孀由稀罚骸耙缓勈?,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边@里的“豆”字都是應該作量詞來理解的。
既然“豆”是一種容器,那豆類植物古代是用什么字代替的呢?“菽”!“菽”字就是古代豆類植物的總稱?!墩f文解字》日:“未,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薄洞呵铩た籍愛病罚骸拜恼呒谧顝姟9胖^之未,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庇终f:“然大豆日菽,豆苗日霍,小豆則日苔。”《詩·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薄稘h書·五行志》:“菽草之難殺者也?!边€有陸游的《湖堤暮歸》“俗孝家家供菽水?!钡鹊?,這里的“菽”就是我們今天的“大豆”。
由于“豆”“菽”兩字在古代讀音相近,再加上大豆太像盛東西的豆了,它們逐漸被人們通用。到了秦漢時期,人們干脆把“菽”稱為“豆”,這樣就有了作為植物的“豆”字了?!稘h書·楊惲傳》:“種一頃豆?!碧諟Y明不為斗米折腰,歸隱故里,親耕田疇,“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何鋤歸”?!洱R民要術》:“四月時雨降,可種大下豆?!边€有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边@里的“豆”已完全是表示植物的“豆”字了。
豆也算是全身是寶,豆可食,箕可做柴草。曹植就曾經(jīng)在一首詩里將豆和箕用得恰到好處:“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弊鳛槭澄锏亩梗锰幰埠軓V,按照《本草綱目》的說法,它是“可食、可醬、可豆、可油、可腐”的。這里的“可腐”,就是可以做豆腐。因為傳說豆腐是淮南王劉安發(fā)明的,而劉安自殺之前,一直攻擊儒家是“俗世之學”,所以豆雖然在古代是用于祭祀的器具,但以后做出來的豆腐是不能進孔廟的,怕豆腐噎著了我們的孔圣人。
“豆”字變成植物后,作為器皿的“豆”字雖然沒有立即消失,但人們已經(jīng)很少用到它了。到了今天,“豆”字早就沒有了器皿的身影,但我們了解“豆”字的來源,還是有利于我們閱讀古文,傳承漢語言文化的。
編輯/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