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超
物理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初中物理從八年級才開始開設,開課時間相對比較晚,學生普遍認為物理學習難度較大,不少學生在學習物理時表現(xiàn)出很強的不適應性,學習起來常常出現(xiàn)各種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不斷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下面筆者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就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多元化教學展開論述。
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要盡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趣的課前引入,即上課之前教師需要在有所鋪墊之后引入當堂所要講的內(nèi)容,這樣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學生會集中注意力聽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聲音的特性》的引入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韓紅的《青藏高原》和楊洪基的《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歌曲片段,學生聽完后,老師提問:這兩段歌曲聲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學生回答道:聲音的高低不同、聲音的大小不同、歌唱者不同、樂器不同等等。那這是為什么呢?對這類現(xiàn)象學生有真實的感受,為了急于知道結論,他們會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這時學生就能有目的地進行學習。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在物理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們農(nóng)村中學的物理課堂教學中,由于條件的限制,物理實驗很少做,就是做也是以演示為主,學生僅僅是旁觀者,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進行物理實驗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教師一定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實驗,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例如:我在講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這節(jié)課時,讓學生做教材中的吹紙實驗。通過實驗同學們發(fā)現(xiàn),原來向兩張紙的中間吹氣時,中間空氣流速變大,壓強變小,而兩張紙的外側壓強不變,所以紙向中間靠攏。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氣體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這樣讓學生通過實驗參與到課堂中來,通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課堂氣氛活躍,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使他們記憶深刻,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物理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的能力,在具體事物與抽象理論的聯(lián)系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機械能和內(nèi)能的相互轉化》時,我們可以給學生設置這樣一個問題:生活中,當我們用鋸子鋸木頭,鋸完后摸摸鋸條,鋸條變熱了,請大家結合本節(jié)課所學來討論一下鋸條變熱的原因。學生通過討論,很快找出了鋸條變熱的原因是:鋸子鋸木頭,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nèi)能(鋸子和木頭摩擦生熱),轉化成的內(nèi)能一部分傳給了木頭,一部分給了鋸條,使鋸條的溫度升高。這樣的教學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鞏固了新知,可謂一舉兩得。
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起源于美國,小組合作學習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種種弊病,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需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氣氛中進行交流和討論,形成一種伙伴關系,學生借助集體的智慧,提高自身素質(zhì)。例如:在探究“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這個問題時,可以給學生提供具體的情景,然后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和討論。問題一:同樣一件衣服,溫度高的晴天和溫度低的陰天(均無風),哪種情況下衣服干得快?問題二:農(nóng)民伯伯曬糧食時為什么要把糧食攤開?問題三:在其他條件都相同情況下,有風和沒風,哪種情況下衣服干得快?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回答出這一系列的問題,那么學生也就很好地理解并掌握這部分知識了。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他們學會表達、正確交流,使成員之間能互相傾聽、互相補充,使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有效性。
以上是我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并借鑒了別人的優(yōu)點而做出的相關總結。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當然,打造高效課堂的方法很多,我會繼續(xù)在教學一線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將多種教學方法穿插運用到物理教學中,從而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油槐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