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青龍 韋方 趙昌莉 王詠梅 馮琳
(貴州省人民醫(yī)院心內科,貴州 貴陽 55000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為搶救和治療STEMI患者的重要手段,PCI在STEMI患者的治療中療效顯著已得到大量臨床數據證實。但大量研究報道,在行PCI術的過程中常常會因為灌注損傷,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血壓下降等并發(fā)癥,而心律失常作為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疾病預后和生命安全〔1~3〕。有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鉀離子、鎂離子可增強細胞高能磷酸的活性,對心肌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并且患者體內的血鉀、血鎂水平與心律失常密切相關〔4~6〕。但關于鉀鎂合劑是否可以預防STEMI患者急診PCI圍術期惡性心律失常的國內外報道少之又少。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鉀鎂合劑預防STEMI患者急診PCI圍術期惡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及安全性。
1.1研究對象 2016 年12月至 2018 年11月于貴州省人民醫(yī)院急診擬進行PCI術治療的120例STEMI患者,其中男61例,女59例;年齡65~88歲,平均(71.11±6.03)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65~88歲,平均(71.14±6.13)歲;發(fā)病至PCI術時間0.4~11.0 h,平均(6.2±0.8)h;梗死部位:高側壁梗死10例,下壁合并右壁梗死18 例,前壁梗死20例,后壁梗死12例。觀察組男30例,女30例;年齡65~86歲,平均(71.08±6.01)歲;發(fā)病至PCI術時間1.0~12.7 h,平均(5.8±1.2)h;梗死部位:高側壁梗死11例,下壁合并右壁梗死17 例,前壁梗死20例,后壁梗死1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7〕:所有患者經臨床檢驗、心電圖檢測和實驗室檢查診斷為STEMI。排除:感染病、神經性疾病、精神病患者、鉀鎂合劑藥物過敏患者。本研究通過貴州省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患者在治療前均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
1.2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在進行PCI術前給予靜脈滴注注射用硫酸鎂加氯化鉀組成的鉀鎂合劑(國藥準字H20054292,廠家:上海現(xiàn)代哈森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一支含850 mg的L-門冬氨酸、114 mg鉀、42 mg鎂)做預防治療,即40 ml注射用門冬氨酸鉀鎂溶于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對照組給予等體積的生理鹽水。兩組患者均術前靜脈滴注1次。
1.3評價指標 ①比較兩組治療后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由兩名獨立的專業(yè)醫(yī)師檢查患者心律失常發(fā)生情況,并做好記錄。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十二導聯(lián)心電圖檢查指標變化,包括心率(HR)、QT間期(QTc),QT 離散度(QTd)。③比較實驗室指標水平:包括白細胞計數(WBC)、血紅蛋白(Hb)、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PG)、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超敏C反應蛋白(hs-CRP)。④觀察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休克、惡心嘔吐、皮疹、心力衰竭、房室傳導阻滯等。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17.0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
2.1兩組治療后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PCI術后24 h、48 h心律失常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PCI術后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比較〔n(%),n=60〕
與對照組相比:1)P<0.05
2.2兩組手術時間和X線曝光時間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22.44±9.24)min,對照組(26.78±11.04)min,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33,P=0.021);X線(300 mGy)曝光時間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8.47±2.52)min,對照組(12.52±3.85)min,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04,P=0.003)。
2.3心電圖檢查結果比較 治療前,兩組HR、QTc、QTd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HR顯著降低,QTc顯著延長,QTd顯著縮短(P<0.05);而對照組患者HR、QTc、 QTd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心肌酶譜比較 治療前,兩組B型腦鈉肽(BN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無明顯差別 (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BNP和CK-MB水平均下降(P<0.05),見表3。
表2 兩組心電圖檢查結果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1)P<0.05;與治療前相比:2)P<0.05,下表同
2.5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休克、惡心嘔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皮疹、心力衰竭、房室傳導阻滯的發(fā)生率顯著降低(P<0.05),見表4。
表3 兩組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n=60〕
由于老年患者肝腎等器官功能降低、代謝功能降低和免疫能力降低等特點,老年人急性STEMI發(fā)病較急,是內科常見急危癥之一。在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機制中,低血鉀是極為重要的危險因素,然而在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中常常被臨床醫(yī)生忽視。研究資料和臨床實踐都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鉀的病人發(fā)生心室纖顫的風險較正常血鉀者明顯增高。研究指出STEMI患者中約1/3發(fā)生低血鉀,同時又有大約1/3的病人出現(xiàn)致死性心律失常,以致猝死。STEMI心電圖表現(xiàn)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的特征,并且在急性期患者的病死率較高〔8,9〕。急性低血鉀為STEMI起病后早期并發(fā)癥,血鉀越低提示患者預后越差。PCI術是指經心導管技術疏通狹窄甚至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從而達到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治療方法,大量研究表明,在患者發(fā)病的12 h內進行PCI術可有效地治療STEMI,已經成為治療 STEMI 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但在行PCI術的過程中容易并發(fā)心律失常,特別是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嚴重危害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10,11〕。門冬氨酸鉀鹽和門冬氨酸鎂鹽是注射用門冬氨酸鉀鎂的主要成分,門冬氨酸具有較高的細胞親和力,可以調節(jié)鹽類藥物的吸收,特別是能增強機體心肌細胞鉀離子、鎂離子濃度〔12〕。低鉀、低鎂水平容易引起心律失常的發(fā)生,因此,適當增加心肌細胞鉀離子、鎂離子濃度,對于預防心律失常尤為重要。牛美芝等〔13〕研究結果表明,采用鉀鎂合劑治療小兒心律失常,觀察組患者的死亡率和室顫發(fā)生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黎清華等〔12〕利用肝寧心方聯(lián)合門冬氨酸鉀鎂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伴發(fā)心律失常,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死亡率和心律失常發(fā)生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本研究結果提示給予鉀鎂合劑可以提高術者的手術效率,減少X線曝光。PCI術前采用鉀鎂合劑預防STEMI患者心律失常有一定療效,這符合我們的預期。PCI術前采用鉀鎂合劑預防STEMI患者心律失常時,還可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等相關心肌酶指標水平,這進一步說明鉀鎂合劑預防性治療STEMI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的可行性,與既往報道治療心肌梗死改善血流動力學的結果較為一致〔1,2〕。進一步分析結果顯示,兩組休克和惡心嘔吐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明顯差別,但觀察組皮疹、心力衰竭及房室傳導阻滯的發(fā)生率降低,說明PCI術前采用鉀鎂合劑預防STEMI患者心律失常的同時并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示鉀鎂合劑預防性治療STEMI患者惡性心律失常安全可靠,有望廣泛應用于臨床。
綜上,鉀鎂合劑預防治療STEMI患者急診PCI圍術期惡性心律失常的療效顯著,同時在不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情況下提高術者的手術效率,減少X線曝光帶來的危害。本課題首次嘗試在STEMI 患者PCI術前給予鉀鎂合劑來進行預防心律失常,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性,但其確切療效及安全性問題還需要更多大樣本的臨床研究、前瞻性研究來驗證??紤]到本次研究中納入樣本的限制及藥物使用種類的單一,這是研究的不足之處,今后,本課題組將繼續(xù)探討更多STEMI 患者PCI術圍術期抗心律失常藥物,同時和本文研究的鉀鎂合劑進行對比分析,為臨床篩選更為安全、有效的藥物提供可靠的實驗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