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艷
黃濤作為一名當代青年,對書畫的熱誠可謂是難能可貴。他的畫風偏于寫意,“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他作品中最為突出的意境,以象征的手法抒寫心意,流露著內心的清心寡欲。他的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清熟淡雅,在色澤的調配中講究混而無雜,既不單調,也不會產生審美疲勞。整體的作畫風格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風景畫的傳統(tǒng),一花半葉間,收放自如;將工筆與寫意結合,巧妙運用勾花點葉法和設色沒骨法,在各種筆法運用及設色調配中融入了國畫的精髓。在簡單卻不失悠逸的筆韻間寫意顯得更加真實,在不盡言語中更加引人入勝。
《素色》,此幅畫寓其色,以素為其風。在用筆上極為精湛,彰顯其樸素,在花卉的設色上先描其輪廓,其后以淡墨涂抹,一片淡墨必以濃墨破之,一片枯墨以濕墨潤之,其謂“干裂秋風,潤含春雨”,干濕相離相和,不氈不浸,通過其色澤之深淺,將花瓶之形態(tài)孕育而出。在花瓶的畫法上講究章法疊印,黑色和棕色相互疊加,層層相應,深淺有序,使整體的畫面顯現出一種柔和之美。在整個花卉的布局陳設上,注重章法力度,和諧統(tǒng)一,有意將一朵殘花落于花瓶下方,達到畫龍點睛之效,彰顯真實客觀之感。
《清妍》,此畫作含清之淡雅,韻妍之高貴,整體的局部以右為重心,在花瓶的擺放上偏向右葉,其后的插花落于左葉,顯得不公不正而布局合理。花瓶的畫法上先寥寥幾筆確定其輪廓,然后以黑墨的深淺色疊印,并混濁于少許棕色在其中相互疊加,層層相應間使畫面更為輕柔?;ɑ艿那o葉色澤偏于深沉,而花色卻偏于鮮亮,并且在盛開的花朵間與枯萎的花蕊間進行色澤區(qū)分,在整體的色澤搭配上既不黯淡,也不失風雅。干濕濃淡和疏密虛實的控制顯得章法有度,看似漫不經心,卻把自身的心意植入其中,流露著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安逸自在,在虛浮躁動的世俗間,留一份不為世俗所染的凈土。
《時時對蘭竹》,此畫作以氣統(tǒng)力,以韻助氣。巖壁為其畫作之基也,修其位者,得其精髓,所選其位的布局上精巧有度,使巖壁偏向于左側,其左右垂落筆點距紙張邊沿長度一致,不偏不離,在落筆間的干擦筆勢,以其落筆之輕重緩急孕其姿色,使其滋潤明潔。竹蘭的繪筆中,粗細調和有序,曲直平鋪有度,以線條之輕重緩急明其形、繪其意,一氣呵成,亦于叢蘭中加一絲花蕊,增添其美感。整個蘭竹剛柔兼并,設色濃淡混合,遠近間張弛有度,遠觀其勢,進取其質。筆力輕快,秀逸平和,透露著明潔優(yōu)雅的氣息。香遠益清,如隔屏的舞女,其朦朧間的舞姿讓人心生遐想,亦如周敦頤筆下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蓮“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每一幅作品都是作者內心的讀白,每一種創(chuàng)作風格都是作者性格的展現。中國以墨著其國畫,歷代水墨畫家深諳繪畫要旨,將其畫作的高瞻遠矚融于用筆、用墨、用線、用水等之中。黃濤的畫風偏于清新淡雅,用筆圓潤,飽和墨汁,章法有度??此谱鞣ê啙崳瑓s將其意境在畫作中若隱若現,正如唐代張彥遠論墨時所說一樣:“草木敷榮,不待丹碌之彩;云雪飄揚,不待鉛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鳳不待五色而彩。是故運墨而五色具,謂之得意,意在五色,則物象乖矣。”黃濤在構圖上講究對立統(tǒng)一,于穩(wěn)中求奇、險中求穩(wěn),運筆間的穩(wěn)重與飄逸相結合,設色的深淺與濃淡相照應,布局的遠近與邊距相配合。
黃濤在他的畫作中,重其深韻,淡其實體,神先逸后,構法精湛,章法入神,其筆韻之間,彰顯其“曲徑通幽處”后豁然開朗的明澈,心靜如止水,不為世俗所染。
黃濤簡介:
黃濤,字竺之,號蓽園。研習書畫十載。本科期間在校舉辦個展,2018年5月作品《香遠益清》獲安徽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二等獎,2018年10月作品《池亭修竹》入展浙江美術館“千載清風中國當代墨竹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