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地
[摘? ? ? ? ? ?要]? 公安院校在于為黨與人民培養(yǎng)出優(yōu)秀合格的人民警察,而大學生自身所具備的忠誠意識與我國人民公安隊伍的責任性密切相關[1]。因此,相關領域學者考慮到思政課是開展忠誠教育的主要途徑,要求院校在忠誠教育過程中重點突出思想政治建設,通過思政理論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與法制觀念,并具備良好的思想品質以及過硬的政治素質?;诖耍紫确治龉苍盒i_展忠誠教育的必要性,并重點針對忠誠教育的開展路徑進行探究。
[關? ? 鍵? ?詞]? 公安院校;大學生;忠誠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0-0012-02
忠誠是人民警察必須具備的政治品質以及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而公安院校肩負著培養(yǎng)忠誠警務人才的使命,由此可見,在公安院校中開展忠誠教育顯得極為重要。思政課是公安院校開展忠誠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其課程任務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促進思想覺悟的提升,形成忠于國家、黨與人民的意識。因此,在公安院校開展忠誠教育的背景下,如何通過思政課向大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并增強大學生的忠誠理念與職業(yè)信仰均是公安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問題。
一、公安院校開展忠誠教育的必要性
公安院校中的大學生在校期間接受忠誠教育,不僅是為其今后的成長提供幫助,而且更是關系到整個公安機關的良好建設與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公安院校面向大學生開展忠誠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其必要性主要體現(xiàn)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內外的形勢需要公安院校開展忠誠教育
在國際形勢上分析,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社會與人民生活均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在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西方的一些社會意識與價值觀念開始涌入國門,而大學生相對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或是尚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念,在成長過程中極易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在某個角度上分析,目前大學生群體開始引起了敵對勢力的關注,并且敵對勢力試圖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滲透,從而對我國未來接班人的培養(yǎng)造成不利的影響。從國內形勢上分析,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若是我國不牢牢抓住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這一優(yōu)勢,將會阻礙我國制度優(yōu)勢的發(fā)揮。人民警察作為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堅定力量[2],在我國持續(xù)發(fā)展進程中,更需要出打造一支政治可靠并且絕對忠誠的公安隊伍,因此開展忠誠教育是公安院校在培養(yǎng)公安優(yōu)秀人才過程中的首要前提。
(二)公安機關的職能與性質需要開展忠誠教育
公安機關作為國家的重要行政機關,其責任在于維護國家、機體與公民的合法利益,因此需要人民警察必須具備忠于祖國、黨與人民的意識,并且時刻做到維護國家、社會的秩序與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公安院校的大學生畢業(yè)后將作為預備警官,若想盡快適應工作崗位,并承擔起維護社會穩(wěn)定、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等使命[3],則需要院校通過開展忠誠教育的方式幫助其真正認識到肩上承擔的重任。
(三)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需要公安院校開展忠誠教育
公安院校作為培養(yǎng)公安人才的主要陣地,在開展教書育人工作的同時需要將忠誠教育作為首要任務,并且組織開展相關教育活動,引導作為預備警官的廣大大學生今后為社會主義公安事業(yè)的良好發(fā)展提供動力。因此,公安院校因其特殊的建立目標以及使命,培養(yǎng)人才的方式、方法需要與普通高校區(qū)別開來,并且嚴格遵循執(zhí)法公正、紀律嚴明等要求,將培養(yǎng)忠誠衛(wèi)士作為首要目標。
二、公安院校開展忠誠教育的具體路徑
公安院校因其特殊的建校目標定位,在開展忠誠教育過程中需明確目標、抓住重點,才能保證打造出一支過硬的公安隊伍。同時,需要全面認識思政課程的開設意義,借助思政課的優(yōu)勢,從多個方面使用多種途徑展開忠誠教育,具體路徑如下。
(一)通過深化課程改革,突出忠誠教育
若想在思政課中全面突出忠誠教育,則需要對思政教育和忠誠教育之間的差異性進行區(qū)分,部分學者錯誤地認為思政與忠誠教育二者無差異存在,但實際上這兩種教育不能等同。具體來說,思政教育具有涉及面廣、任務寬泛的特點,其重點在于“以什么方式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人”,而忠誠教育則具有任務具體的特點,其重點在于“如何成為人民警察,成為什么樣的人民警察”;同時,思政教育和忠誠教育的傳授內容側重點不一致,前者傳授的內容是指導學生對國家以及社會核心價值觀念形成高度的認同,并傳承與發(fā)揚這種認同感。同時,現(xiàn)階段各種思想熱潮與文化頻繁的進行交流與交融,如何有效傳播正能量,并且提高闡述理論與解決問題能力[4],均是思政教育的重點。而忠誠教育則是以人民警察職業(yè)素養(yǎng)、事業(yè)道德規(guī)范作為核心,并基于忠誠原則上開展的教育[4],不僅符合人民警察的崗位特點、工作需要,而且其教育內容可將公安院校的特性充分凸顯。因此,在開設思政教育課程的基礎上,公安院校還需要針對性地開展忠誠教育活動,由教師結合忠誠教育內容以及今后的工作性質,向學生講解忠誠的必要性與其含義等,同時在選擇題材時,需要挖掘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并且在課程中融入“四個忠于”,加深學生對忠誠的理解,提高對忠誠的認知。
(二)靈活應用紅色資源,樹立忠誠意識
紅色資源是我國革命時期留下的遺址與文物等珍貴資源,靈活應用于忠誠教育中可提高課程的有效性,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如何在忠誠教育中有效利用紅色資源,借助紅色資源的優(yōu)勢推進忠誠教育,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筆者認為,在思政課開始前收集大量的紅色資源,由于新一代大學生缺乏對歷史事件的了解,通過對紅色資源的解讀,可幫助學生認同馬克思主義,樹立百折不撓的精神,鑄造人民警察的忠誠信仰與信念,將忠誠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值得注意的是,在應用紅色資源滲透忠誠教育時,應摒棄傳統(tǒng)教育方式,避免單一通過某一場景與時期向學生講解忠誠教育,而是注重教育的系統(tǒng)性與連貫性,例如可通過觀看紀錄片、參觀教育基地等方式幫助學生直接了解紅色資源,感受革命時期的精神內涵,使紅色資源充分發(fā)揮出凝心聚力、資政育人等作用,促使學生學習紅色資源后樹立忠誠意識。
(三)構建校內交流平臺,引入忠誠理念
公安院校中開設的思政課稱雖然可以堅定大學生的政治立場,但需要在思政課程中引入忠誠理念,同時借助院校已有資源的優(yōu)勢,有效結合理論課程與實踐活動,推動忠誠教育的順利開展?;趯嵺`教學方面上,筆者認為可從如下兩點入手。第一,搭建校內溝通平臺,定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yǎng)大學生的忠誠意識,在堅定其政治立場的同時也可實現(xiàn)培養(yǎng)未來接班人的過程。例如,在思政課中以忠誠為主題開展演講活動,指導學生通過查找、整合資料、撰寫演講稿與傾聽相關專家的演講等方式對人民警察的優(yōu)秀事跡進行學習與了解,并且在學習后發(fā)表感想,從而提高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勇于保衛(wèi)國家與人民的使命。第二,挖掘校內外優(yōu)質資源并靈活應用。由于公安院校中擁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并且在培育人民警察方面上積攢了大量的經驗,因此公安院??赏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將大學生的忠誠理念轉變?yōu)橹艺\行動。同時,專業(yè)實訓與專業(yè)實習等均可成為學生在思政課中的一種實踐方式,由于院校中開設的思政課教學內容相對枯燥乏味,僅是通過接受理論知識無法加深學生對忠誠教育的理解,若是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聯(lián)合實踐活動,可為大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通過實踐提前步入并適應社會,增強自身的忠誠意識[5]。并且校內教師在課堂中僅能夠講述理論知識,而校外民警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可以指導大學生進行相應的演練,例如維護治安與街道巡邏等,有助于大學生在實踐活動后不斷規(guī)范自身行為,并提高其忠誠度。此外,筆者了解到公安院校學生的校外實踐可分為兩種類型:單一型、雙向型,前者即學生在假期時前往與院校合作的公安局實習,如此一來不僅可開拓學生的視野,也為公安局人民警察的工作提供幫助,在學生學習專業(yè)技能的同時緩解人民警察的工作壓力,而后者則是學生在公安局實習的同時民警將前往院校開展交流學習,以實現(xiàn)共同合作的過程。但值得注意的是,為確保校外實踐的方式可為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并保障雙方的利益,需要公安院校與實習單位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關規(guī)章制度,并明確兩方責任、義務與目標,為學生學習、民警指導提供強勁有力的支持,便于依據(jù)制度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通過這種方式實現(xiàn)共享資源、培育人才的目標。
(四)加大文化建設力度,打造忠誠環(huán)境
校園作為大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之一,對大學生身心的成長以及觀念的樹立有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公安院??赏ㄟ^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三個方面開展校園文化的建設工作,通過加大文化建設力度為大學生打造忠誠環(huán)境。首先,物質文化建設是公安院校最直觀的文化教育,其承擔著艱巨的任務,公安院??稍谛@中設立人民警察英雄模范事跡展覽室,尤其是在每學期開學階段,指導剛入學的大學生進行專項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忠誠意識。公安院校建立制度的目的在于規(guī)范師生的言行舉止,在公安院校中進行制度文化建設,對教師與學生均提出嚴格的要求,才能夠保證樹立文明的校風,確保教書育人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在新生入學時需要指導新生學習校訓與校歌等,增添校園生活的趣味性,避免單一通過講述理論的方式引發(fā)學生的抗拒感。此外,在精神文化建立角度上分析,需要院校定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并組織大學生積極參與,在活動與生活中滲透忠誠教育,對學生的思想品行進行良好滲透,促使其對校園形成認同感與歸屬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公安院校作為培養(yǎng)人民警察的主要陣地,并且承擔著極為艱巨的重任,需要院校時刻謹記建校目標與治校原則,在思政教學過程中滲透忠誠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大學生樹立忠誠意識,提高忠誠度,在本質上保證公安隊伍的可靠性與忠誠性,進而推動人民公安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蔡培瀟.公安院校大學生忠誠教育實踐路徑探析[J].新西部,2018(29):134-135.
[2]李瓊.公安院校大學生忠誠培育路徑探析[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8,31(5):138-144.
[3]同康,宋美諭.公安院校加強忠誠教育的路徑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3):26-28.
[4]洪巖,邵雨琦.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社團的效用論析:以公安院校忠誠教育為視角[J].遼寧警察學院學報,2018,20(6):104-108.
[5]程小白.公安院校人格培育體系與知識學習體系融合發(fā)展的人才培養(yǎng)改革實踐與探索[J].中國刑警學院學報,2018,143(3):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