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燕
摘要: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員、公職人員、涉外工作人員在對外場合的行為舉止已不再是一種個人行為,而會產(chǎn)生一定的對外影響,甚至影響到國家的榮譽。以“歐盟主席外交失禮”為例進行分析,提出相應解決措施,以期引起對外工作人員對于國際交流中姓名與稱呼禮儀的重視,更好地彰顯大國形象。
關鍵詞:國際交流 姓名與稱呼 禮儀 失禮
中圖分類號:C9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3-0080-02
一、背景介紹
科索沃是原南聯(lián)盟塞爾維亞共和西南部的一個自治省,2008年通過獨立宣言單方面宣布獨立,但并沒有獲國際社會廣泛承認。年僅35歲的警察部隊副總指揮阿蒂費特·亞希亞加臨危受命成為科索沃的第四任總統(tǒng)。
2008年比利時首相萊特姆因牽扯到富通集團的案件而引咎辭職,赫爾曼·范龍佩在國王授權下出任比利時首相,結束國內動蕩不安的政治局勢。之后在歐盟特別峰會上范龍佩被選舉為首位歐洲理事會常任主席。
二、情景描述
2012年7月18日,歐盟主席赫爾曼·范龍佩在和科索沃總統(tǒng)阿蒂費特·亞希亞加會談之后舉行了聯(lián)合記者招待會,兩人一起走上臺,突然在發(fā)言之前,歐盟主席范龍佩握著麥克風的手顫抖兩下,他靠近科索沃總統(tǒng)低下頭輕聲詢問:“女士,你叫什么名字?”這時聲音弱弱地從麥克風里傳了出來,阿蒂費特·亞希亞加雖然心里不是很舒服,但臉上還是極有耐心,連續(xù)解釋了兩次自己的名字,看到范龍佩點頭,確認過眼神兒之后才停止解釋。
三、案例來源
本案例來自中國日報網(wǎng)2012年7月20日的新聞,具體網(wǎng)址: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12-07/20/content_15603004.htm。
四、案例分析
國際交往過程中,由于各國語言不同,風俗習慣不同,稱呼和姓名上也有很大差別,如果稱呼錯了或者姓名不對,甚至臨時忘記對方的姓名,都會使對方感到尷尬,感覺自己不受重視,甚至引起重大誤會。
本案例中,歐盟主席范龍佩忘記科索沃總統(tǒng)的姓名這種情況即使是面對自己最親的人也有可能發(fā)生,都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在這種大型的國際性的記者招待會情況下,作為歐盟主席的范龍佩不會獨自出席,當發(fā)現(xiàn)自己忘記他國總統(tǒng)名字時,首先應該做的是向助理示意,由助理來提醒。即使身邊沒有助理,只有他和科索沃總統(tǒng)兩人,他也完全可以采用委婉的策略,采取尊稱,可是他選擇的是直接詢問。是他性格的原因,還是他真的就目中無人呢?這就耐人尋味了。
由于科索沃國小地少,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也不高,在政治上也和其他國家之間牽扯不清,自宣布獨立以來在國際上并沒有得到太多認可,本身就“國微言輕”。然而,越是弱者自尊心就越強,也越是可以激起人民的同情心。即使科索沃總統(tǒng)自己臉色不變、處變不驚,還很有耐心地解釋兩遍自己的名字。科索沃總統(tǒng)越是這樣表現(xiàn),就越是顯得歐盟主席的目中無人與傲慢,越是顯得歐盟主席的失禮與不周,輿論的力量自然也就呈一邊倒的趨勢。
后來歐盟主席的公關團隊意識到事態(tài)的嚴重性,事后給出的解釋是由于國家不同、語言不同的問題,導致工作人員在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偏誤,其實當時歐盟主席范龍佩先生的原話是“怎么拼寫你的名字呢,女士?”。若這樣理解的話,范龍佩先生做得就很周到,由于同樣的發(fā)音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拼寫方式,這樣問既緩解了自己臨時忘記對方姓名的尷尬,也充分考慮到了對方的情緒感受,使對方不至于感覺自己受到了輕視,那一邊倒的輿論自然就是空穴來風。只可惜歐盟主席的公關團隊做得還是不夠好,在輿論已經(jīng)滿天飛,歐盟主席范龍佩先生已經(jīng)被公認失禮、在國際交往中當眾出丑的時候,他的公關團隊才姍姍來遲,看似沉著冷靜的解釋是語言翻譯的問題,瞬間便把這頂帽子完美地甩到了工作人員頭上。在輿論發(fā)酵的情況下,這個解釋難免顯得有點蒼白無力,也太過牽強。
再者,如果說范龍佩先生提問方式比較直接,不符合國際交往禮儀,那么在他直接當面詢問科索沃總統(tǒng)姓名的時候放低聲音還是很有紳士風度的,但是沒有關麥克風就顯得有點思慮不周了。范龍佩先生若真是考慮到了壓低聲音來照顧別人的尷尬情緒,那參加過多次重大場合、見遍了大風大浪的他又怎么可能會忘記關掉麥克風呢?只是壓低聲音但它還是會通過麥克風傳出來,而且這兩個動作的用意又極其相悖,那答案就只能有一種——故意而為之。一方面壓低自己的聲音使自己看起來懂得照顧別人的尷尬情緒,好像紳士不少,另一方面不關麥克風又可以讓聲音順著麥克風傳遞出去,如此這樣既可以為自己營造一個紳士的好形象,又可以達到向科索沃總統(tǒng)施壓的目的,若說有什么不好的影響那也只能是他偶爾會小粗心一下,也不是什么大事,反而在不經(jīng)意之間賣了一個(下轉第79頁)(上接第80頁)萌??墒侨罕姷难劬κ茄┝恋?,一切的精心構思只要在結果面前就都會暴露無疑。
然而,大家都是聰明人,都懂得適可而止。若真是所有人都按照以上的思維模式去揣度一切,那歐盟主席范龍佩先生就真的可能因為一些細節(jié)問題沒注意到就丟了整個世界,也就沒有之后他為歐盟所做的眾多貢獻了。由此可見,國際交往過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禮儀也還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五、解決措施
在國際交往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的突發(fā)問題,同時也由于語言不同、文化禮儀不同也會出現(xiàn)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稱呼與姓名就是一個重災區(qū)。為了避免臨時忘記別人名字而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提前了解一些解決辦法也是應該的。
第一,向助理示意,由助理來提醒面前人的姓名、職務等一些基本信息,既了解概況,也可以彰顯自己對對方的重視,從而使整個環(huán)節(jié)順利進行。
第二,詢問身邊出席的其他人。畢竟每個人的記憶力都是有限的,即使是特別熟悉的名字也可能話到嘴邊卻臨時忘記。這種情況每個人都有可能會發(fā)生,并不會因此而感覺失禮。
第三,和對方簡單寒暄。在交流的過程中極有可能突然想起對方的名字,也極有可能對方在寒暄過程中又講出了自己的名字,這樣既顯示了自己對于對方的熱情關心,又可以避免直接當面詢問對方姓名的尷尬,還可以解決自己臨時腦力不足的問題,一舉多得。
第四,最后若只能詢問本人,可以用委婉的語氣表達出來,輕聲細語輔之以幽默氣息,談笑間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信息,也是高手所為。
第五,略過姓名環(huán)節(jié),直接用尊稱、頭銜、職務,甚至關系好的直接用昵稱也是可以的。過于嚴肅的公眾場合偶爾一本正經(jīng)地“皮”一下,也是迅速調動氛圍的有效手段,甚至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給人留下一個幽默開朗接地氣的深刻印象。
第六,手機搜索。出席國際會議的一般都是在某一領域極有影響力的人,可以迅速打開手機搜索基本信息。這也是一個最為直接有效的辦法。
六、結語
總之,不管什么時候遇到什么問題,一定要注意禮儀與禮節(jié)。尤其在外事活動中,因為這不僅影響個人的形象,還涉及國家的尊嚴。因此,我們應當重視遵守國際上通用的禮節(jié)與禮儀規(guī)范,學習國際交流禮儀知識,充分顯示大國風范。
參考文獻:
[1]大毛.外交禮儀談趣[J].世界文化,1999(3):7.
[2]高娟.淺談國際禮儀在外交中的作用與影響——兼論國家理論自信的提升[J].科技經(jīng)濟導刊,2016(2):174+167.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梁小紅.重視國際禮儀教育,迎接奧運盛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5):31.
[5]孫錦.尋求國際禮儀通行慣例[N].深圳特區(qū)報,2014-07-04:A6.
[6]祖曉梅.跨文化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