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的時候,我們總會猜想,嬰兒的性別到底是男是女呢?這個你猜我猜大家猜的活動特別有愛,貫穿孕期始終。
其實在當代人心目中,生男生女都一樣,都是全家之寶。但是,在養(yǎng)育男孩兒和女孩兒的心態(tài)上,卻真不一樣。
舉兩個我身邊的例子。
一個朋友生了女兒,欣喜之余跟我說:“養(yǎng)女孩兒可比男孩兒費心多了,我老公說了,等閨女上中學他就辭職,每天接送閨女,別讓壞小子拐跑了?!?/p>
雖然是個玩笑,卻是典型的男女孩兒家長心理的不同。青春期后,男孩兒家長大部分選擇放手,給孩子自由空間,尤其是在對待早戀問題上,隱隱有一種男孩兒不吃虧的心理。而女孩兒家長,隨著女兒出落成大姑娘,會愈加緊張,遇到晚歸、外出游玩,都會揪著心直到孩子進門。
另一種常見心理是閨女要精養(yǎng)。
我一個前同事,在妻子孕期跟我說:“我跟親戚朋友要了一堆二手兒童用品,床、推車、玩具,堆了一屋子?!比缓笸蝗辉掍h一轉(zhuǎn),“這都是給兒子準備的。要是我老婆生的是閨女,那就都扔了,全給我閨女買新的?!?/p>
聽完我哈哈大笑,這是一種典型的父親對女兒的嬌養(yǎng)心理,是對女兒格外的呵護之情。
當然了,還有很多很多不一樣的感受,都可以說明一個問題,養(yǎng)育男孩兒和女孩兒,在心態(tài)上、在方法上、在理念上都是不同的。
這些不同不僅因為男女孩兒在生理、心理發(fā)展方面均有不同,也因為他們會受到不同的社會評價和要求。
在學校,如果男生追跑打鬧,老師會覺得有點淘氣兒,如果是女生追跑打鬧,可能會被認為瘋瘋癲癲、舉止不妥,這是源于我們對性別的刻板印象。步入社會后,男生晚婚,可以理解為先立業(yè)后成家,而女孩兒如果晚婚,常常成為家里的難題,面臨更多的壓力。
從稱呼就可以看出來,過了一定年齡,男性被稱為黃金單身漢,甚至可以得到不少羨慕,女性則被認為是嫁不出去,被稱作剩女。
這些現(xiàn)實因素、社會因素無形中給了女孩兒更多的社會壓力和焦慮。作為父母,從小對女兒的教育上,需要更多地讓她看到自己的價值,對“做自己”有著更深刻,更明確的認識。這樣,在外界的干擾下,她才有可能不受過多的影響,有自己的堅持和判斷。
我也有一個女兒,我希望她長大后愛美,懂化妝、穿衣、搭配,甚至可以微整,但是這種美的追求,是因為她自己喜歡,而不是想要取悅他人或者順應社會評價。
認識自己、愛自己、珍惜自己,作為女孩兒的家長,還有很多很多要學習的東西,男孩兒女孩兒大不同,絕不是“富養(yǎng)女兒窮養(yǎng)兒子”這么簡單。
[—請參閱本期P9《家有女孩兒,一切要盡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