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炯宇
王補宣院士曾經(jīng)回憶,在西南聯(lián)大求學時,學校的教學條件很差,師生的生活也是異常艱苦。當時同學們住的宿舍是32人一間的茅草房。房間很狹窄,放上16張雙層床后就幾乎沒有什么多余的空間了,大家都把不多的行李塞到床底下,或者堆到床頭上。在這么狹小的空間里,書桌是不可能放得下的。而且,即使有空間,在當時的戰(zhàn)爭條件下,也不可能給每位同學都提供書桌。那時候,他們常常是8個人把各自的箱子堆起來,放上木板、圖板,用作書桌。窗戶也多是“四通八達”,雖說是在號稱“春城”的昆明,可“一雨便成冬”,起風會毫無阻礙地刮進寢室。茅草房頂一下雨就叮叮咚咚直響。“有時候我還挺懷念那時候的響聲呢?!崩显菏靠┛┑匦χf。當時學校的伙食也不好,常吃摻雜有小石子和泥巴的“八寶飯”……
但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中絲毫沒有削減老一輩求學的熱情和對知識的渴望,他們憑借著堅韌的意志和不悔的決心,努力求實創(chuàng)新?!?941年~1943年日本飛機轟炸時,警報一響,聯(lián)大工科學生會緊急疏散到三四公里外的山上,每個人都隨帶筆記本、計算尺等去山上討論問題、做功課。等到警報一解除,又馬上返回上課。大家不怕苦,因為知道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責任?!泵慨斚肫疬@些,王院士心里都會涌起一陣陣感慨,他欣賞那些和自己一樣揮灑汗水和熱淚的青年,也永遠懷念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西南聯(lián)大的精神讓王院士銘記終生,更為他此后的教學和科研生涯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