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靖 楊振菲 林坤霞
(福建省立醫(yī)院眼科,福州,350300)
作為眼科常見病,白內障的發(fā)生除了會對患者的視力水平產生影響外,也容易引發(fā)患者睡眠質量的變化[1]。白內障患者晶狀體透明度明顯下降,這一改變導致晶狀體對短波長光的通透性水平也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下降[2],而由于受到藍光透過率水平改變的影響,白內障患者的光感受功能減弱,引發(fā)睡眠質量的變化。藍光濾過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是一種新型手術治療方法。為了判斷這種治療方法對青光眼白內障患者的影響,我們對116例患者進行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北京同仁醫(yī)院收治的白內障患者11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是否合并青光眼分為對照組(未合并青光眼,n=72)和觀察組(合并青光眼,n=44)。對照組中男37例,女35例;平均年齡(68.3±6.1)歲。觀察組中男22例,女22例;平均年齡(68.5±6.2)歲。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給予2組白內障患者行白內障超聲乳化吸出聯(lián)合藍光濾過型人工晶狀體植入治療。具體手術方法:術前3 d,持續(xù)給予白內障患者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單眼病變僅單眼用藥,雙眼病變則雙眼同時用藥)。于白內障患者患眼瞳孔3點鐘方位做切口,經切口向患者前房內注入適量黏彈劑。繼續(xù)于白內障患者患眼11點方位做一角膜切口,環(huán)形撕囊,充分暴露晶狀體核。以超聲乳化法吸除患眼晶狀體及殘余皮質。注入黏彈劑,向白內障患者患眼中部植入藍光濾過型人工晶狀體。術后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滴眼液。
1.3 觀察指標 1)分析患者的康復狀況,主要觀察視力和前房角恢復情況;2)比較2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變化,睡眠質量采用PSQI評分,滿分21分,累積總分越高,提示睡眠質量越差;3)評估患者的手術治療安全性,觀察2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2.1 2組患者康復狀況比較 藍光濾過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前,2組患者視力、前房角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組患者的視力、前房角參數均得到良好的康復,對照組術后1個月視力(0.64±0.16)、前房角(3.11±0.89)mm,均高于觀察組,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患者康復狀況比較
2.2 2組患者術后睡眠質量變化比較 術前,組間睡眠質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1個月睡眠質量(7.42±2.04)、術后3個月睡眠質量評分(12.93±2.01),均低于觀察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睡眠質量變化比較分)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術后3個月比較,△P<0.05
2.3 手術治療安全性 對照組眼壓升高、角膜水腫各1例,觀察組眼壓升高3例,前房炎性滲出及角膜水腫各2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手術治療安全性[例(%)]
近年來,白內障發(fā)病率逐漸升高[3]。這種以老年人為高發(fā)群體的常見病的危害主要是影響患者的視力水平,并波及其睡眠質量、生命質量等[4]。而青光眼則是一種由眼壓異常升高引發(fā)的眼部病變,青光眼與白內障均可引發(fā)視力下降、失明等問題。目前青光眼、白內障已經成為眼科疾病防治工作的重點。
目前,青光眼伴白內障患者的發(fā)病數量在不斷增加。與單純白內障患者相同,青光眼白內障患者的睡眠質量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早期治療單純白內障、青光眼白內障患者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既往白內障手術治療主要采用非藍光濾過型人工晶狀體,這類人工晶狀體雖然可短暫性改善白內障患者的視力狀況,但由于這種人工晶狀體無法影響其抑制藍光,因此隨著藍光對患者視網膜的不斷侵襲,仍然會產生不良預后。在這一基礎上,藍光濾過型人工晶狀體逐漸被用于白內障患者的手術治療中。這種晶狀體有濾過藍光特點,為白內障患者的治療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5]。對于白內障患者而言,藍光濾過型人工晶狀體手術治療方法的優(yōu)勢是植入藍光濾過型人工晶狀體后可有效抑制藍光的不良影響,幫助白內障患者減少藍光帶來的損害作用,保護眼底視網膜,避免損傷[6]。
為了更好評價藍光濾過型人工晶狀體在白內障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將116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2組均采用藍光濾過型人工晶狀體置入手術進行治療,結果提示:2組白內障患者的術后康復狀況均較好,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藍光濾過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在減輕單純白內障和青光眼白內障患者的癥狀方面均具較好效果。而合并青光眼的觀察組患者術后1個月睡眠質量評分和術后3個月睡眠質量評分分均高于未合并青光眼的對照組患者(P<0.05)。上述結果表明:相對于青光眼白內障而言,藍光濾過型人工晶狀體對單純白內障患者睡眠質量的改善作用更加顯著。事實上分析出現上述差異的可能為:白內障患者的睡眠質量主要受到白內障這一病理機制的影響,而青光眼白內障患者則在受到上述病變影響的基礎上,同時受到青光眼這一因素的干擾:青光眼可造成患者感光神經節(jié)細胞受損,并引發(fā)患者生物節(jié)律調控功能異常,上述變化與白內障的影響作用形成協(xié)同機制,可加劇白內障患者的睡眠障礙損害。由此可認為,相對于白內障患者而言,青光眼白內障的睡眠質量改善難度更高。
除了睡眠質量這一影響方面外,本研究還針對2組患者的手術治療安全性進行了觀察,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5.91%,高于對照組(P<0.05)。其原因是手術治療后,相對于單純白內障患者而言,青光眼白內障患者更容易因青光眼帶來的感光神經節(jié)細胞受損等影響作用,而形成眼壓升高、角膜水腫等相關并發(fā)癥。雖然2組患者均置入藍光濾過型人工晶狀體,但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的病變嚴重性提示:這類患者更容易合并相關并發(fā)癥。由此可認為,在圍手術期管理中,應加強對青光眼白內障患者的重視,通過對患者眼壓、角膜恢復狀況等的檢查,及時發(fā)現并發(fā)癥形成征象,進而充分保障青光眼白內障患者的手術治療安全性。此外還可配合術后藥物的使用,促進青光眼白內障患者預后的改善。
綜上所述,在青光眼白內障患者的治療中,可推行藍光濾過型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治療。而藍光濾過型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治療中,白內障患者的術后睡眠質量改善狀況優(yōu)于青光眼白內障患者,因此,應加強對青光眼白內障患者的重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緩解病情對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