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忠
(一)飛鳥
對于鳥影的拍攝,一直有濃厚的興趣。懷揣著守株待鳥、愿者上門的心態(tài),抓拍著鳥影的千姿百態(tài),并以此為樂。關(guān)于這點,常將自己比擬成陸上的釣魚者,同樣有收獲后的快感。
漳州碧湖東邊的湖心島及其周邊,自從道路建設(shè)和綠化工程完工后,恢復(fù)了原來的寧靜,群鳥聚集,天氣晴好、舒適之時,歡快的鳥叫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佩服于小鳥們新奇的鳴叫方式,不噪耳,反而越聽越悅耳。這種不同于音箱、功放機播放出來的高保真音樂,純粹是大自然的聲音,因為悅耳,反而會聽上癮了。幾天沒聽,就會有點想念。
拍攝鳥影,其中的樂趣在于挑戰(zhàn)性。因為自己用相機連拍方式對鳥影一頓掃射后,想真正定格住小鳥們精妙的神態(tài),需要一點運氣,帶有點搏弈心態(tài)。
小鳥們是否有對話和約會的場面?常常見到小鳥形單影只,獨來獨往,見到兩只小鳥相會的這種情形,好似有點難得。有一次在茂密的柳葉后,發(fā)現(xiàn)兩只較肥碩的鳥兒,挨著身子靠在一起,雙爪抓立柳枝上,依偎在一起。我站在柳樹下“啪啪”快拍,這兩只鳥兒居然不為所擾。炎炎烈日下的樹蔭中,這對鳥兒親昵約會,一般情況下,只要人靠近,它們就會即刻飛離,今天竟無動于衷,是不是熱戀中的,即便是鳥兒,也是目中無人的。見此,我知趣地走開了,不打擾它們的美好時光。
我喜歡在初春時去拍攝鳥影,因為樹木未長出茂密的綠葉,不會輕易擋住樹枝的形體,樹椏的伸展,也為鳥影的攝影構(gòu)圖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在寒涼的天氣里,小鳥們很喜歡出行,一路暢飛,不好追逐。而初春時節(jié),氣溫適度,鳥兒愛在枝頭停留。在溫煦的晨光里,在暖暖的黃昏日頭中,小鳥們隨意停立枝頭,都會輕易構(gòu)畫出一幅新穎的特寫。沒有綠葉的遮擋,鏡頭對焦畫框里更易構(gòu)圖。
涉世未深的新生小鳥們過于謹慎,我必須遠遠地拍攝,才能捕捉到它們難得逗留的身影。小鳥們十分好動,較少長時間停留在枝頭上,除非周邊是一片靜謐的風景。晨光初現(xiàn)之時,吱吱喳喳的鳥叫聲總伴隨著它們躁動的身影,似乎為著向自然界證實,它們也來過一回。尋著鳥鳴,我也能輕易地捕捉它們的身影。這叫聲或是一種信號,其他小鳥也飛起聚集,在附近的枝椏上一起歡鳴,迎接初升的太陽,或目送西下的暖陽。日光映照在它們的身上,逆光下形成強對比度?;蛟S是經(jīng)過一宿的休眠或奔波一日的勞頓之后,小鳥們的脾性漸見溫和,相互打著招呼,不再嬉戲調(diào)皮,準備迎候新一天的到來或是即將來臨的夜。
初生不久的小鳥們純真無邪,躍躍欲試,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不時跳躍,不時晃動小腦袋。它們的身形,像初春的嫩芽,萌萌欲動,一天天小有變化,在未受到其他野生動物侵襲之前,暖暖感知,這世界多么美好。
(二)飛鷺
初春是飛鷺的生長期,炎夏則是飛鷺的成長期、成熟期。我常在冬與春的寒涼之時拍攝到成熟健壯的飛鷺,可在這炎夏之初,更多拍攝到初長成的飛鷺。有的小飛鷺身上披掛的是褐色羽毛,當翅膀伸展開后,潔白的羽毛便像孔雀開屏一般展露開來,也像從灰麻雀變成白天鵝一樣,眨眼之間,一只滿身潔白羽毛的飛鷺騰飛起來,華麗轉(zhuǎn)身。這種保護色著實可愛,將美麗的一面掩藏在深處,十分低調(diào)。初長成的飛鷺們,經(jīng)常相互打鬧,互相嬉戲。遠遠飄飛過來的白鷺,若是有意停留在另一只白鷺的附近,常會搖動本來安穩(wěn)的樹枝,原來的那只白鷺撲騰著翅膀,企圖穩(wěn)住;若逢心有傲氣的,哪經(jīng)受得起這般挑釁,一支硬長嘴便啄殺過去,算是反擊吧,誰讓你騷擾我的地盤。于是,兩支長嘴剎那間短兵相接,一場快樂的戰(zhàn)斗在狹長的枝頭上打響,樹枝劇烈顫動,白鷺漲紅著臉,頭頂本來放松的長羽毛頓時激動翹起,在我一連串晃花了眼的相襲動作后,才有所消停。這是一場故意挑起來的戰(zhàn)斗,更像是一場蓄意追逐的情感挑逗。從初春生長起來的白鷺們,到了炎夏,也該是它們的青春期,也該做些青春期該做的事情了。飛鷺青春期的典型特征,有求偶行為,甚至有早戀行為,打打鬧鬧,就再正常不過了。
在水岸一側(cè),逗留著三只白鷺,中間那只白鷺正叼著一條十幾厘米長的小魚,可能是魚的身子有些大,直接吞下有些困難,它還一直含夾在扁長的硬嘴上左甩右晃的。此番情景,右邊那只白鷺視而不見,倒是左邊那只褐色飛鷺有些不淡定,看著同伴有魚可吃,可自己還饑中待食。褐色飛鷺侵略性的將扁長嘴湊過來,猛地一啄,那叼魚之鷺也迅捷一閃,靈活躲開。過了一陣兒,褐色飛鷺再次進犯,這樣的動作重復(fù)了幾次三番后,叼魚之鷺有些不爽,遂揚展雙翅,獨自飛上高高的樹枝,用那長而有力的腳爪,抓牢枝頭,繼續(xù)嘗試吞食魚。
一天,在殘枝縱橫的水邊專心拍攝,我被微弱的連續(xù)聲響所擾動,回首一看,原來是一只孤單的褐色飛鷺在水面的浮枝上緩慢行走,離我兩米左右。炎夏中茁壯生長的蘆葦長葉,遮掩了飛鷺的半只身子,露出它的脖脛,還有那目光鋒利的眼睛。它好像不在乎我的存在,警戒性地在我的身邊游離而已。抑或是我的身影近期經(jīng)常在這里出現(xiàn),有點熟悉的樣子,它也就放松警惕了。它在浮枝上繼續(xù)行走,我趕緊將取景框罩住這個難得的場景,一連串的快門掃射,捕捉下來。輕微的快門聲從相機傳遞出去,但這只飛鷺也沒什么警惕和計較,任我接連拍攝。
這只褐色飛鷺的眼睛散發(fā)出鷹眼的光芒,望著那雙銳利的眼睛,不禁想象,飛鷺在凌云的高處,可以輕松俯視和捕捉大地的各個細節(jié)。它的雙腳健壯有力,但顯得粗糙,有些皮屑狀的皮層已蛻落翻起,盡是歲月的淘蕩痕跡。飛鷺的雙腳呈淺綠色,與我原來想象有些差別。若不是這么湊近看,我原以為其雙腳顏色是黃中帶紫。這雙腳長時間踩踏在綠草、綠葉叢中,與綠色環(huán)境為伍,已沾染、浸潤周遭的顏色,早已合二為一,為生存多了一層保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