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慕竹
唐宣宗李忱聰察強記,是個非常睿智的人,司馬光評價他“明察沈斷,從諫如流”,有“小太宗”之稱。因為這種天賦,很少有人能夠糊弄了他。
有一次,財政部門給唐宣宗的奏文中有“漬污帛”一句,“漬”字被誤寫為“清”字,樞密承旨孫隱中看到后,以為唐宣宗不一定看到了這個錯字,即將其改正,然后轉(zhuǎn)交到了中書門下。奏文經(jīng)宰相府官員簽署后送入宮中,不料唐宣宗看文件非常仔細,他發(fā)現(xiàn)奏章被改,大為憤怒,加以追究,將擅自修改奏章的孫隱中給予降職處罰。
唐宣宗的記憶力超強,對宮禁中當差掃地身份低賤的廝役,也都能知道他們的姓名,并熟悉這些人的性格及特長,所以招呼他們干活,從不會叫錯人,出現(xiàn)誤差。對官員的名字,同樣也是過目不忘。有一次,宰相令狐詢推薦李遠做杭州刺史,宣宗說:“朕記得李遠一首詩中有‘長日惟消一局棋的詩句,這樣的人能勝任地方長官嗎?”
唐宣宗能夠做到明察秋毫,除了天賦之外,與他凡事用心有很大關(guān)系。有一次,他外出游獵,遇到一位樵夫,便跟他聊了起來。他問:“你們這兒的縣令是誰???”樵夫回答說:“李行言?!碧菩谠賳枺骸袄钚醒栽诳h為政情況怎么樣?”樵夫回答說:“李行言性格固執(zhí),有幾個強盜關(guān)押在縣監(jiān)獄,宦官統(tǒng)領(lǐng)的北司禁軍來縣府要人,李行言就是不放人,硬是將這幾個強盜全部處死了?!被貙m后,唐宣宗將李行言的名字行事寫在一個帖子上,掛于自己寢殿中的柱子上。幾個月后,唐宣宗提拔李行言為海州刺史,李行言入朝謝恩,唐宣宗賜給他金紫衣裳,說:“你知道為什么賜給你紫衣嗎?”李行言很疑惑,說:“不知道?!碧菩诩疵笥胰頀煊趯嫷钪由系奶?,李行言這才恍然大悟。
當然,唐宣宗不可能事事親為,但他自有辦法,他曾密令翰林學士韋澳將各州境內(nèi)的風俗名物以及各種利害關(guān)系次第編纂成為一本書,名叫《處分語》,他讀后默記于心,對各地之事洞若觀火。有一天,鄧州刺史薛弘宗入宮向唐宣宗匯報工作,出來后對韋澳感慨地說:“皇上對鄧州的事務(wù)了如指掌,處置和分析令人驚訝?!表f澳詢問其中之事,原來都是他在《處分語》中所寫的。
因為唐宣宗的眼光太過犀利,大臣們與他在一起時都會非常緊張,倍感壓力。令狐詢在宣宗朝任宰相最長,他深有體會地說:“我十年秉政,最承恩遇,然而每逢延英殿奏事,未嘗不汗透衣衫。”
然而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如此聰明的唐宣宗也不是沒有弱點,他太想長生不老,所以經(jīng)常四處尋訪丹藥,并聽信一些術(shù)士之言,服用那些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仙丹。不是沒有人勸諫他,可一到這個問題上,他的大腦就出現(xiàn)了短路。
唐宣宗曾經(jīng)請嶺南著名的道士軒轅集入宮,向他請教說:“長生的道術(shù)可以得到嗎?”軒轅集回答說:“廢止歌舞和女色,去掉食物的滋味,對待哀和樂像一件事,施舍恩惠不偏不倚,自然和天地會合恩德,日月齊明,到達堯、舜、禹、湯的治道。長生不老的方法,算得上什么難呢?”然而唐宣宗想聽的并不是治國之道,而是長生之術(shù),軒轅集無奈告辭而去。
韋澳出任河陽節(jié)度使時,有一次唐宣宗讓中使捎去一封親筆信,詢問韋澳最近有沒有丹術(shù)藥方,如有,可讓使者帶回京城。韋澳隨即寫了一封奏章讓使者帶回,勸諫說:“方士殊不可學,金石有毒,切不宜服食。”可惜這樣的話唐宣宗根本聽不進去。
大中十三年(859),年僅五十歲開創(chuàng)了“大中之政”的唐宣宗因為服用伏火丹砂,引發(fā)疽瘡而亡,讓后世之人無不為之嘆惜。
北宋名臣范純?nèi)试?jīng)說:“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比松谑?,看人容易看己難。當年有人向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請教什么是智慧,蘇格拉底回答說:“認識你自己。”要擁有這樣的智慧,就需要經(jīng)常進行反向思維,“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如此才能避免唐宣宗式的聰明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