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謚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 文徵明在文學造詣上,與祝允明、唐伯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才子”。許多人對文征明或者江南四才子的朝代不甚明了,在這里特別指出,此四人皆為明代人。而文征明則是明代中期著名畫家、書法家以及文學家,文征明習字的故事到現(xiàn)在還廣為流傳。本文側(cè)重于介紹文徵明在繪畫、書法中的藝術(shù)成就,并且從他的個人性格以及生平經(jīng)歷敘述文徵明藝術(shù)風格的形成過程。
關(guān)鍵詞:文徵明;繪畫;書法
一、質(zhì)樸秀逸的繪畫風格
偶爾看到文徵明的《蘭竹圖》,認真品味之后被畫作中整體布局精妙和各種飄搖的蘭花枝葉的吸引。畫風秀逸自然,清新簡樸纖美。畫作中蘭花和竹子距離很近,兩種植物是整體造型。他畫的蘭花比其他作品風韻活潑,葉子有些密集,生動靈活。墨竹的造型也多了幾分柔美,彎彎的枝干葉片有風姿。這些曲線的變化有韻致。除此之外,畫作中的書法也是一種美。我所看的畫中上部有三種書法。大字體字看著秀美自然,中字體氣勢端莊,小字體小家珠玉乖巧放在一邊。接著你會領(lǐng)略到在頁面空白之處的印章。圓形、方形、橢圓形的印章有十幾個之多,字形有陰文、陽文。字的線條有直的方正線條、有象形文線條。每一款印章沒有破壞整體的勻稱美感。欣賞畫作能體會詩、書、畫相得益彰。書法豐富畫面內(nèi)涵,詩詞讓畫家表達主題和形式統(tǒng)一。容各種變化于一副畫作中絲毫沒有雜蕪擁擠。不由贊嘆畫家整體布局能力,這是中國文人設計的精美作品。
文徵明的作品數(shù)量多、畫作涉及的山水作品內(nèi)容豐富,而且不斷變化中進行創(chuàng)作。對比其他畫家作品,他的作品風格細膩,畫面比以前的畫家立體感強一些??坍嫷娘L景融合了人物生活狀態(tài)和自然的景致。很喜愛他創(chuàng)作的花鳥的作品。《蘭竹圖》中淡墨寫蘭,濃墨寫竹,飛白勾石,細筆寫草?!独婊p燕圖》中,兩小鳥相顧,生動有趣,線條細若游絲剛勁有力。觀賞這些畫作少了其他文人畫中的“枯”或者說他的畫情的表達多一些。他的書法精妙也為他的藝術(shù)增加魅力。
二、剛直醇厚的書法風格
文征明的一生傾注了大量心血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書林記事》記載: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于書,未嘗茍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意思就是,文征明寫字,以每天十本作為基本標準,這樣持之以恒,刻苦要求讓他的書法迅速精進。對于寫字,他從不草率而為。有時給人回信時,對自己寫的稍微有一點不合乎自己的心意,就一定會不厭其煩的多改幾次,直到自己滿意為止。于是,他的書法隨著年齡的增長,越老寫的就越加精妙。
文徵明的書法作品有些是書寫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文,有些則是書寫別人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詩文,但無論是書寫什么內(nèi)容,其書法都是非常出色的。在選擇別人的詩文作品時,文征明是很重視作者的人品的,所以很多品格高潔的文人所創(chuàng)作的詩文便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文征明的書法作品當中,比如北山移文。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孔稚硅。這是一位生活在南朝的著名文人,非常善于創(chuàng)作駢文,而且對于為了名利而偽裝高潔的人非常反感,所以便撰寫了“北山移文”這篇傳誦千古的優(yōu)美駢文。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是很推崇真隱士的,而與真隱士截然不同的則是文中批判的對象,也就是周颙;這個人物之前也號稱隱士,不過當他走上仕途之后,便完全拋棄了過去的偽裝,顯露了真實的利欲熏心的面貌。文征明本人也是一位隱士,他也曾在仕途中發(fā)展,可是因為不能適應那種丑惡的生活,所以短短幾年后便請辭回家,并且從此再也沒有產(chǎn)生過回到官場的心思,而是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書畫創(chuàng)作活動中。而且,就算是在隱居期間,文征明也一直沒有放棄過去的信仰,所以對于與自己信仰與原則相符的文章是非常喜愛的,北山移文便屬于此類。在書寫這篇“北山移文”時,文征明心中肯定也是涌動著那股對偽善虛假者的批判與反感,而且也產(chǎn)生了難覓知己的情緒,就像孔稚硅一樣。這些情緒都被文征明融入到其筆端之上,因此他對于自己寫的“北山移文”是比較滿意的。
文徵明在文學造詣上,與祝允明、唐伯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繪畫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并稱“吳門四大家”。文征明享年90歲,無災無病,自然死亡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他年近九十歲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志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 文征明不止文學藝術(shù)上的成就,在品行修養(yǎng)方面也不遜他人。
在那個時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擁妓飲酒不會令人詬病,反而是令人稱贊的是件雅事。女人如果為這種事大吵大吵,便會被鄰里冠以妒婦的惡名。但文征明卻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他情剛直純正,醇厚恭謙,不慕榮利,并且一生從不狎妓。歷史上的文徵明的私生活很方正,唐伯虎都說:詩與畫寅得與徴仲爭衡;至其學行,寅將捧面而走矣。這就說明,文征明的品行是很端正的。比如:劉昌在《縣笥瑣探摘抄》里記載:寧王朱宸濠有異志,一度熱衷拉攏江南名士,像唐寅,就干脆被他請到王府去做客了。寧王非常佩服文徵明的才華,寫了親筆信,派人送錢上門拜訪文先生。文徵明見使者到,稱病不起,拒絕了聘金,總之是不來往。從歷史典籍上就可以看出文徵明與寧王是扯不上多大關(guān)系的,是一個品德性情極好的人。
作者簡介:谷伊秀(1994.10-),女,漢族,江蘇宿遷,上海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國畫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