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要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更強調教師由傳授者轉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教師要摒棄“師道尊嚴”的舊觀念,設身處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寬松的課堂氣氛,形成學習共同體。因此,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對教學效果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氛圍
一、教師應保持良好的教態(tài)
教態(tài)是教師講課時的心情、表情和動作等體態(tài)的表現(xiàn),是伴隨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根據教師站或坐的姿勢、手勢和動作,學生可以推斷出對這堂課大概的態(tài)度、情感和興趣,主動配合教師做好課堂教學工作。
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教師能充滿熱情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熱情是發(fā)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一種與學生心理上的交流。老師溫柔的目光在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中也顯得尤為重要,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通常都是以目光接觸來表達思想和感情的,溫柔和藹的“目光語言”是提高課堂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溫柔的眼神、帶著微笑的面容,能使學生感到教師在情感上與之親近、思路上與之共融、知識上與之交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吸收知識。
二、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
語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學產生魅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作用就像菜肴里的鹽??菰锓ξ兜恼Z言如同一盤忘記加鹽的菜,不論其營養(yǎng)價值多么高,也會食同嚼蠟。幽默是教師智慧、學識、機敏、靈感在語言運用中的結晶,是性情豁達、思想樂觀的自然流露,是一種健康而完備的精神狀態(tài)。幽默風趣的語言能緩和氣氛,使學生放松心情,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創(chuàng)造一種師生雙方心理都舒暢的教學環(huán)境。因為語文本就是學習、運用語言的課程,因此,在課堂中教師如能恰當地運用趣味性的語言,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由喜歡教師到喜歡語文,能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
三、創(chuàng)設愉快的學習情境
在恰當的語言情境中,學生的學習可以事半功倍。因此,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使學生能夠放開心靈,發(fā)揮主動性,勇于探索,敢于發(fā)言,敢于質疑,大膽創(chuàng)新。
情境的設置要以學生為主,結合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現(xiàn)。比如,針對小學生喜歡聽故事、玩游戲等特點,可以有意識、有目的地把課堂內容代入到輕松的小故事中,使學生在趣味的學習情境中學習到語文知識。這樣學生不但不會感到厭煩,還會對下次上課充滿期待。
四、教師應欣賞每一位學生
對孩子來說,教師的一句稱贊就是一種興奮劑。我感受到孩子們很渴望得到老師的贊揚,很在意老師對他的評價,所以我對學生的上課表現(xiàn)一般都是用這樣的語言來評價:“謝謝你,給老師帶來了驚喜,你真像個小老師,你為同學帶了個好頭,你的想象好奇特,你的朗讀很動聽,你真會觀察,你的小腦瓜真會想問題”等。如果學生答問有偏差,我會說:“你的想法不一樣,但老師很欣賞你積極發(fā)言的表現(xiàn),再靜下來想想一定會找到答案?!蔽矣^察到,學生在得到這樣的評價之后,表現(xiàn)更加踴躍,主動大膽。孩子們的表現(xiàn)告訴我,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語言來評價學生,這能帶給學生學習的快樂,讓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敢想敢說, 充滿自信。
五、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滿足后,愛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會成為主要的需要。滿足人對愛和尊重的需要,人就會感覺自己在世界上是有價值、有能力的,從而能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勞動和生活中去。
愛和尊重是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和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學生只有在和藹可親的教師和愉悅、平等的教學氛圍中,才能縮短與教師的距離,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并且積極參與。我們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意見,不求討論的結果完全一致,教師對學生挑戰(zhàn)書本、挑戰(zhàn)權威的勇氣要表現(xiàn)出極大的耐心、寬容和尊重。同時教師也要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長、經歷和興趣,充分考慮他們的學習心理需要,重視其心理反饋。倡導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協(xié)商,以及對經驗和學習成果的共享,促進師生之間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形成。這樣才能使學生消除緊張拘束的情緒,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六、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是教師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綜合表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在影響語文課堂氣氛的諸多因素中,教師的教學藝術是一個重要因素。具體而言,教師的授課語言要具形象性,包括表情達意的準確性、辭約意豐的簡明性、和諧悅耳的音樂性和嚴密準確的邏輯性,教師要用這種語言描景狀物、述說人事,說明特征,剖析事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語文教師不僅要熟悉教材,對典范的名篇佳作記憶成誦,還應有鉆研教材的真功夫,常教常新,給學生以藝術熏陶和美的享受,成為學生求知與做人的良師益友。語文教師出色的藝術審美能力與藝術創(chuàng)新能力,有助于激活課堂氣氛,使課堂充滿朝氣與生機。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靈活采取適合的教學模式,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秀梅.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創(chuàng)設[J].學周刊,2012年19期
【作者簡介】
張麗娜,大學本科;:一級教師;從教29年;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重要榮譽】
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