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麗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構成中,童話閱讀語篇的教學十分重要,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童話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能夠極大促進學生語言文字的敏感度,對于未來的語文學習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童話故事可以將幻想與現(xiàn)實事物深度融合,讓兒童與童話人物共同經(jīng)歷喜怒哀樂,在審美體驗過程中,兒童逐步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能夠較為全面地認識社會中的善惡美丑,這對完善學生的人格認識意義重大。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如何進行童話故事與語文課堂的有效結合呢?
一、教師要為學生減少選文修改,完善童話選文
在新的課標改革下,編者對童話的選擇要進行改變,大的部分可以選擇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文章,在小的部分,選擇一些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文章。在選擇童話時,盡量不要改動童話作者的原語句、結構,盡量不要改變童話中作者所要表達的主旨和寓意。對于一些字數(shù)較長的童話故事,可分成課上閱讀和課下自學,這樣既保留了童話的原汁原味,又節(jié)省了時間,在課堂上學習的內(nèi)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課下就會閱讀另一篇,這樣的教材編寫方式一舉兩得。對于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童話選擇也要不同,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適當選擇童話教材,低年級應選擇簡單易懂、符合低年級心理特征的童話故事,高年級的學生可選擇一些童話劇和童話詩,這樣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小學童話的選文類型要多樣化、語言生動、活潑有趣,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愛上童話,走近童話世界。
二、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使語文回歸生活
教學資源分為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教學資源,教師在童話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輔助教學任務的完成,不能局限于中國童話,對于外國優(yōu)秀童話也要穿插講解。此外,還可通過課外書籍、報刊、網(wǎng)絡、電影電視等方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對童話的理解。
童話是文學對現(xiàn)實世界的再現(xiàn),是書本世界與現(xiàn)實生活世界的橋梁,教師在實施童話教學策略的過程中應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使童話教學回歸生活。例如:在講《小馬過河》時,要注意提問學生為什么老馬不直接告訴小馬河水有多深,小馬過河時在想什么。要知道語文本身即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要注重實體驗感悟,重視童話教學內(nèi)容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映射與回歸,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預設問題,調(diào)動學生好奇心,組織多樣的童話閱讀相關活動
小學階段的小孩對世界充滿了未知,尤其對新奇的事物、各種各樣的問題,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欲,老師在課堂準備時要精心設置相關問題,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讓他們自主自覺地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例如:小學生在學習課文《狐假虎威》時,老師可根據(jù)學生自身的特點,設置一些有趣且有意義的問題:他們狐貍是怎樣假扮老虎的、狐貍又是怎樣瞞過眾動物的、狐貍因為什么假扮老虎、又因什么事敗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等。老師通過設置一系列循序漸進的問題引導學生投入到課文中,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熱情,讓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這是童話教學的成功保障。組織學生閱讀童話作品的同時,引導學生將童話作品中的故事情節(jié)通過表演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小學生天真爛漫、好玩好動,這種玩加學的形式可以點燃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加深學生對童話理解的同時,也無形之中鍛煉了學生編排劇本、角色分工等動手實踐能力。
四、創(chuàng)設輕松的氛圍,通過表演學習童話
由于童話這種文學題材極富兒童情趣和幻想精神,情節(jié)生動、語言活潑,與其他體裁有很大區(qū)別,因此,教學的方式應發(fā)揮童話的特殊優(yōu)勢。表演作為童話的一種教學方式,可以為每一位學生營造表現(xiàn)自我的寬松氛圍。在這樣寬松的情境中進行童話表演,不但能促使兒童更主動地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童話的形象美,同時,又在特定的情境中訓練了語言;而且在揣測表演技巧以及理解角色心理的過程中,促進了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社交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使兒童產(chǎn)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并學會欣賞自己,感受成功。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童話《小木偶的故事》,講了一個只會笑的小木偶的三次遭遇,最后告訴人們一個道理:笑在生活中很重要,可只有笑是遠遠不夠的。課文寫小木偶的三次經(jīng)歷不僅生動具體,還有人物的表情、對話,所以很適合讓學生通過表演學習課文。有的教師進行了這樣一個嘗試: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確立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課堂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漲,在表演過程中,學生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明白了故事中蘊含的道理。
五、提高鑒賞童話、寫作童話的能力
童話教學的開展,教師的童話素養(yǎng)是關鍵。鑒賞能力是提升通化教學效果的關鍵要素,擁有高超的童話鑒賞能力,教師才能領會其內(nèi)涵,才能將童話作品的實質(zhì)內(nèi)容傳遞給學生。第一,教師要廣泛涉獵童話作品,深入理解童話作品的寫作形式,豐富多彩的幻想是童話的靈魂,太符合實際的童話不能稱之為童話,也降低了童話對讀者的吸引力。但是,童話不能毫無根據(jù)地幻想,其實質(zhì)還是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第二,教師深入學生的情感世界,適時、適量地創(chuàng)作一些童話作品供學生閱讀,可以增進師生的交流,讓學生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
總之,童話是文學體裁中主要面向兒童、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作品,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夸張、象征的手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jié)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童話教學內(nèi)容深受學生的喜愛,但是并不能簡單地把它作為故事進行講解,需要讓學生明白故事背后的含義。因而,在童話教學中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了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可讓小學生喜歡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