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明
[摘 ?要]聲樂是一門技巧鮮明、內容豐富、藝術性極強的課程,教師只有結合學生特征,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欣賞、訓練、表演、編創(chuàng)等綜合素養(yǎng),才能實現(xiàn)課程教學目標,增強學生的就業(yè)能力。當前,隨著高校的擴招,聲樂專業(yè)學生人數(shù)越來越多,批量化、規(guī)模化的人才培養(yǎng)導致現(xiàn)有教學模式出現(xiàn)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聲樂課程教學經驗,在系統(tǒng)總結當前高校聲樂課程教學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的基礎上,探討小組聲樂匯報教學模式在聲樂課程中的應用價值,以期為高校聲樂課程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提供必要的指導與借鑒。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 ?小組聲樂匯報 ?執(zhí)行方式
聲樂課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各類歌唱技巧的,該課程包括視唱練耳、樂理知識、器樂知識等諸多內容,不同學生的音準、節(jié)奏、樂感各不相同,他們有不同的嗓音條件,在前期形成了不同的音樂基礎、學習能力。因此,在高校聲樂課程教學中他們的學習進度、知識需求、興趣點也迥然不同?;诖耍咝B晿氛n程作為一項技巧性較強的藝術門類,教師在專業(yè)課程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訂清晰明確的教學計劃與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還必須考慮特定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當前,我國高校聲樂課程教師在長期的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雖然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教學模式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1.集體課程替代了一對一教學模式
聲樂是一項藝術性極強的課程,不同的學生表現(xiàn)出不同的專業(yè)性、學習進度、學習方式。因此,高校傳統(tǒng)聲樂課程主要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方式,每個教師教數(shù)名學生,由教師根據學生特點,為其制訂學習目標和具體教學計劃,隨后采用小課教學和課下單獨指導的方式精細化地培養(yǎng)學生。但近年來,我國高校聲樂專業(yè)普遍擴招,學生人數(shù)迅速擴大,雖然在形式上仍然采用小班授課,但每一個班級的學生少則30人,多則40人以上,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仍然以課程為模塊,由一名教師負責為特定班級學生制訂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隨后采用“一對多”的大班授課。這不但無法體現(xiàn)高校聲樂專業(yè)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能力、興趣及知識需求等特征,而且增加了聲樂課程教師的工作量,導致其只能單向講授課程知識,很少有時間對學生進行示范表演與訓練,大部分學生仍舊處于被動接受、聆聽的狀態(tài)。這顯然無法激發(fā)學生聲樂學習的興趣,無法適應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久而久之不僅會降低課程的教學質量,甚至還會導致學生產生排斥、抵觸的學習心理。
2.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演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聲樂課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所有視唱練耳、樂理知識、器樂知識都必須通過實際表演實現(xiàn)知識的升華,發(fā)揮其應有的實用價值。然而這一學習過程既要依賴教師的指導和訓練,又要求學生具備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學生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掌握一定的技能知識之后,才能夠在課外根據個人學習進度和學習情況,采取正確的方法加以訓練、鞏固、提升,才能切實掌握所學知識。當前,高等院校聲樂專業(yè)普遍采取大班授課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說教”為主,很少鼓勵學生進行表演訓練,更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缺少對學生進行技能和方法的訓練。這就導致學生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僅僅停留在聆聽、理解、感悟教師所講授的聲樂知識和表演技能上,無法通過實際訓練、實際表演將這些理論知識上升為自身實踐能力,尤其是無法通過教師的指導和自己的摸索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因此,聲樂專業(yè)學生普遍存在表演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不足的問題。
3.缺乏課外聲樂表演活動的配合
課堂上的理論教學和表演訓練固然很重要,但聲樂作為一個具有廣闊應用空間的藝術,在課外應該具有更多樣化的實踐表演形式。因此,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課外表演機會,這樣不但能夠配合課堂教學活動進一步鞏固學生對于聲樂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而且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實踐表演經歷,實現(xiàn)從“課堂”到“就業(yè)”的順利過渡,這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是十分有用的。然而,當前高校聲樂專業(yè)學生人數(shù)普遍較多,聲樂課程教師工作量比較大,再加上學校激勵機制與督促力度沒有到位,從而導致部分教師缺乏創(chuàng)新聲樂教學模式的積極性。很多教師即使清楚課外表演活動對聲樂專業(yè)學生有非常大的幫助,但考慮到教學時間、個人精力等因素,很少組織學生進行相關課外活動。這就導致當前高校聲樂課程教學出現(xiàn)了缺陷,既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小組匯報教學模式是對常規(guī)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有益補充,教師在聲樂課程教學中可以采用專題授課形式,把知識分成不同的主題,增強授課內容的針對性與深入度,更重要的是在授課結束之后,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效果,對其進行分組,并且為每一個小組安排一個適合的訓練或表演主題,要求學生在課外加強練習,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教師還可以采用課堂匯報、周末表演匯報、月度匯報的形式展示學生的訓練成果,隨后進行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從而使學生在相互促進、相互激勵的過程中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小組匯報的教學模式有效地解決了當前高校聲樂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其教學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激勵性
當前,高校聲樂課程普遍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既缺乏對學生個性化學習特征和知識需求的關注,同時又表現(xiàn)出明顯的說教為主、單向傳輸?shù)奶卣?,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小組匯報教學模式則是教師在授課結束之后,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將其分成不同的小組,結合該小組學生實際情況,為其安排一個合適的訓練或表演主題。該教學模式充分增強了聲樂課程訓練與表演內容的針對性,既符合學生的學習特征,契合學生的學習進度,又能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另外,小組匯報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而且也可以面向所有學生進行周匯報、月匯報,使學生在真實狀態(tài)下進行表演,以此提升學生對訓練活動的重視程度,尤其能夠為學生帶來成就感,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訓練和表演,同時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增強學生的聲樂表演能力
聲樂課程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表演能力。當前,高校聲樂課程教學普遍存在時間少、內容多、教學方法不合理、缺乏表演機會、表演能力不足等問題,在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方面缺乏有效的銜接。小組匯報教學模式是聲樂課程教師在完成理論教學之后,根據學生實踐情況將其分成不同的小組,根本目的是為了鼓勵各個小組的學生在課外積極地進行研究、訓練、表演,并通過“展演”“匯報”等形式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這一過程本身就能培養(yǎng)學生的聲樂表演實踐能力,通過實踐鞏固學生的聲樂理論知識。正如上文提到的,學生在展演、匯報過程中會產生強烈的興趣與成就感,能夠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訓練,提高自身聲樂表演質量,還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自身聲樂表演能力。
3.落實課堂教學內容
聲樂課程涉及視唱練耳、樂理知識、器樂知識三個模塊的內容?!耙暢毝笔腔灸芰?,是培養(yǎng)學生聽辨、視唱音樂作品中的音階、音程、旋律、節(jié)奏能力的?!皹防碇R”是基本知識,要求學生掌握豐富的聲樂風格、特點、流派、技法、學說方面的理論知識。“器樂知識”則是培養(yǎng)學生欣賞、體會各類樂器的美感,甚至認知和掌握樂器的演奏技巧。每一個模塊都是一個獨立的知識體系,要求學生能夠深刻認知,系統(tǒng)掌握,而且還能夠融會貫通地加以應用。常規(guī)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問題,學生完成了課堂學習也就意味著結束了學習任務,缺乏實踐訓練環(huán)節(jié)。但教師采用小組匯報教學模式時可以在課外為學生設定一個明確的訓練或表演主題,內容以課堂知識點為核心,融入其他相關知識,以此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課堂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使其能夠有效地掌握課堂所學知識。
4.有效釋放聲樂教學的壓力
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當前高校聲樂課程教學之所以存在以上問題,根本原因在于擴招使聲樂課程教師人數(shù)與學生人數(shù)之間的差距急劇增大,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聲樂課程教師的工作量,導致其缺乏足夠的時間、精力細化教學活動。小組匯報教學模式一個突出的優(yōu)點便是可以有效釋放聲樂課程教師的教學壓力,教師可以適當削減理論知識教學內容,將部分知識點融入小組匯報中,鼓勵學生自學,隨后給予必要的引導和幫助。在此情況下,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則是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從而以更小的工作量、更高效的活動方式開展聲樂課程教學。
筆者通過自身教學經驗,結合其他學者對小組匯報教學模式的研究成果,認為當前高校聲樂課程小組匯報教學模式的實施應遵循以下三個步驟。
1.學期開始之前,教師應根據聲樂課程的課時安排,將課程內容分成主題鮮明、內容連貫的多個模塊。比如,一個學期的聲樂課有48個課時,教師就可以將內容分為24個知識模塊,保證每一個模塊都能有2個學時,1個學時進行理論知識教學,1個學時進行匯報表演。
2.開始聲樂課程教學之前,教師應根據授課班級學生數(shù)量、基礎水平、學習能力、知識需求情況,將其分成與課程模塊數(shù)量相同或者一半數(shù)量的小組,詳細介紹該課程實施小組匯報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特征與要求,并為第一小組的學生分配一個明確的主題模塊,讓學生做好訓練與匯報的準備工作。
3.聲樂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一節(jié)課的理論知識教學,隨后讓第一小組的學生進行聲樂匯報,周末可以集中在教室或禮堂進行匯報,教師和其他小組學生對其進行點評并打分,作為期末評定學生成績的參考依據。教師還要對這一模塊的知識內容進行簡要講解,并為第二小組學生布置匯報主題,其余課程內容也可按照這一模式繼續(xù)推行,直至學期結束。
聲樂專業(yè)是我國高校音樂專業(yè)系統(tǒng)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存在集體課程替代了“一對一”的教學模式,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演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缺乏課外聲樂表演活動的配合之類的問題,弱化了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而小組匯報教學模式則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激勵性,增強學生的聲樂表演能力,落實課堂教學內容,緩解教師教學壓力,還能夠充分解決當前聲樂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但前提是教師必須做好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執(zhí)行計劃,這樣才能夠有效地發(fā)揮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娟娟:《基礎音樂教育改革與高校音樂教學的對策》,《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2]金海玉:《“參與型”課型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8期。
[3]石山:《從整合角度看現(xiàn)代高校音樂教學課程改革》,《藝術百家》2005年第4期。
作者單位:西安音樂學院 ?陜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