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宏
大伯母今年80多歲了。
正月去大伯家拜年,老人家端出她的拿手絕活——一盤地道的東北餃子。
席間,大伯母感嘆道:“又活過了一年啊,又多掙了一年!”
有這等樂觀和淡定佐餐,這頓餃子,我吃出了人生的豪邁。
活一年掙一年,一年又一年,“還要向天再借500年”,快樂幸福年。
期末成績出來了,女兒的英語又沒有考好。
我安慰她:“下個學期再努力,一定會考好的?!?/p>
寒假來了,我問女兒:“你想去哪兒玩?”
女兒說:“重慶,我要去找幼兒園的同學玩?!?/p>
暑假來了,我問女兒:“想去哪兒玩?”
女兒說:“北海,蘇武牧羊的地方”。
南昌沒有直飛貝加爾湖的航線,幾經尋找,還是不能如愿。
女兒得知此情,說:“那就去丹麥吧,貝加爾湖寒假再去?!?/p>
于是,我去找旅行社,整理簽證材料,手忙腳亂,最后發(fā)現(xiàn)怎么趕都趕不上合適的團期。
女兒說:“要不去尼泊爾吧。”
好吧,丹麥只有等到下一個寒暑假了。
自從和女兒分開以后,能跟她形影不離的時光,只有在一起出游的時候。不長不短,大約要等半年,半年的期待,等來半個月左右的朝夕相處。
父女快樂出游,竟然被這半年的等待渲染成悲劇式的深刻,讓我久久無法忘記。
站在一株綠植前,女兒驚問:“現(xiàn)在還是春天,八月的桂花怎么就提前開了呢?”
我說:“這是月桂,每個月都會開花的。”
花開月將滿,凋零月漸虧。
每月一次的問候,除了月桂,還有關餉和按揭,更有那虛應不止的繁文縟節(jié)。
熟悉我作息規(guī)律的朋友都知道,周六不要喊我出來聚會,沒空。
每逢周六,我要教孩子們用文字釀酒,一醉千年。
一周一次,雷打不動,我會去蓮塘與好友小聚。就因為我的一句玩笑話——還奢談什么財務自由,現(xiàn)在連水果自由都是癡心妄想。于是,每次趕過去,這位朋友都會提前備好水果,將我的后備箱塞得滿滿當當。
瓢蟲用七顆黑點標榜自己的個性,北斗七星以勺的形式向宇宙報告自己的方位,而我被水果鐫刻成一方印章,上面寫著“每周遇見”四個醒目的陽文。
“今天終于讀完今年的第11本書啦?!彼K于放下書本,伸了一個長長的懶腰。
我問:“你每天都要讀書嗎?”
這位同事說:“必須的呀!”
想起若干年前,我和小伙伴天天都在電腦上掛QQ升級的日子。天天都在線,升級看得見。
心理學家說,每天進步一點點,累積起來會很驚人。掛QQ可以升級,讀書可以養(yǎng)心,日行一善,則善行天下。
朱熹說:“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h3>五分鐘
有家長問:“陳老師,孩子怎樣才能寫好作文呢?”
我說:“每天讓他寫五分鐘,一定會寫好的?!?/p>
以前,中央電視臺有一檔節(jié)目,主持人馬華的開場白很有意思:“天天跟我練,每天五分鐘?!?/p>
五分鐘不長,但藏著大大的神奇,會給你意外的收獲。
“文化的力量”是江西省舉辦的一次文創(chuàng)集中展示活動。著名作家、南昌大學教授阿袁在此次活動中有一個小說講座。從頭聽到尾,我印象最深的袁氏金句——“我現(xiàn)在很忙,時間用秒計”,當時我呆愣了老半天,沒緩過神來。
用秒來計算自己的時間,那得多自律啊!這樣的人不虛度每一秒,焉有不成功之理?
時間是宇宙的漣漪。
一層,一層,又一層,蕩開來,漫開去,層層細紋里,翻開來看,都有或隱或顯的刻痕,從太古到現(xiàn)今,映出一個紛繁復雜的大世界。
大樹,一圈一輪是一年,巖石一層一疊億年計,不論是一年的記憶,還是億萬年的沉默不語,都是雕刻在時光里的印痕。
光陰如紙,期待一雙雙手在上面留刻下自己的印跡,讓不斷流逝的瞬間,成為永恒的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