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周
梁山一百單八將,論出身之高貴,誰也比不過“小旋風”柴進。
《水滸傳》第九回,店主人向林沖介紹柴進:“他是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孫,自陳橋讓位有德,太祖武德皇帝敕賜他誓書鐵券在家中,誰敢欺負他?”
同書第五十一回,作者用一首曲子贊美柴進:“累代金枝玉葉,先朝鳳子龍孫,丹書鐵券護家門,萬里招賢名振。待客一團和氣,揮金滿面陽春,能文能武孟嘗君,小旋風聰明柴進?!?/p>
還有第二十二回,宋江殺了閻婆惜,刺配江州,經(jīng)過柴進莊園。柴進拍著胸脯說道:“兄長放心,便殺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庫的財物,柴進也敢藏在莊里!”
綜上描寫,《水滸傳》中的柴進是五代十國時期后周世宗柴榮的后代,既是前朝的鳳子龍孫,又是宋朝的特權階層。當年柴榮駕崩,幼帝柴宗訓即位,禁軍統(tǒng)帥趙匡胤在陳橋發(fā)動兵變,年僅7歲的幼帝被迫禪位。趙匡胤為了收買人心,沒有馬上殺掉柴宗訓,反倒賜給這位前朝小皇帝一塊丹書鐵券,讓他傳給子孫后代,世世代代享有免罪特權。柴進作為柴姓子孫,有這塊丹書鐵券在手,相當于有大宋皇帝保駕護航,所以膽敢窩藏兇犯,款待盜賊,結交與朝廷作對的梁山好漢。
所謂丹書鐵券,其實是一份鐵鑄的承諾書,上面鑄刻著皇帝對臣子的承諾。承諾內容基本上是:你立有大功,朕非常感激,以后你和你的子孫只要不造反,哪怕犯下殺人放火的大罪,朕也會赦免你們。為了讓承諾更加醒目,陰刻文字間還要填以朱砂,或者嵌以黃金,金燦燦,紅艷艷,所以名曰“丹書”。
丹書鐵券并非傳說和藝術虛構,歷史上真的有過這種東西,而且還有過不少。
西漢初年,漢高祖“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于宗廟”(《漢書·高帝本紀》)。劉邦準備了很多丹書鐵券,每塊都是一式兩份,功臣藏一份,宮里藏一份。宮里收藏的那批丹書鐵券被精心保存,用金盒封裝,跟祖宗牌位放在一塊兒。
唐朝末年,唐昭宗為了獎賞吳越軍閥錢镠(音同留)平定叛亂的大功,賜其一塊丹書鐵券,上面刻著對錢镠的表揚和承諾,總共333個字,全部用黃金鑲嵌。如今這塊鐵券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長52厘米,寬30厘米,厚2厘米,像一塊長方形的瓦片。鐵券末尾刻有最關鍵的一句承諾:“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敝灰辉旆矗迺捤∧愕乃雷?次,寬恕你子孫3次,你和你的子孫觸犯普通刑法,有關部門不能處罰你們。
明朝初年,朱元璋效法漢唐帝王,參照錢镠鐵券的樣式,讓禮部官員設計并鑄造了一批鐵券,分發(fā)給幾十位開國功臣。這些鐵券也都是一式兩份,一份藏于皇宮,一份交給功臣家族世代保存。如果哪位功臣或者功臣后代謀反的話,家藏鐵券會被收回,連同宮里保存的那份一起被毀掉。
丹書鐵券不是藝術虛構,但柴進這個人物卻是虛構出來的。兩宋300年間,在后周世宗柴榮與幼帝柴宗訓的所有子孫當中,都沒有出過一個叫柴進的人。不過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假設歷史上真的有過柴進這個人,假設柴進真的是柴榮和柴宗訓的子孫,那么他們家里有沒有可能放著一份丹書鐵券呢?
答案是,不可能。
當年趙匡胤陳橋兵變,禁軍沖入開封,包圍皇宮,幼帝柴宗訓和養(yǎng)母符太后嚇得魂不附體,被迫在大臣建議下禪讓。趙匡胤受禪登基,將柴宗訓封為鄭王,將符太后封為周太后,讓這對母子搬進西宮(《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誤將“西宮”記為“西京”),好吃好喝好待承,表現(xiàn)得相當仁慈。
在《水滸傳》中,柴進是五代十國時期后周世宗柴榮的嫡派子孫,家有丹書鐵券,既是前朝的鳳子龍孫,又是宋朝的特權階層。(戴紅倩 / 繪)
從表面上看,趙匡胤沒有模仿五代十國的大部分君主,一改朝換代就把前朝帝王及其子孫殺個干凈。但是,他內心里還是害怕幼帝長大成人,諸將心念舊恩,怕幼帝跟親信聯(lián)起手來除掉自己。所以他派最親信的將軍看守西宮,嚴禁幼帝外出,嚴禁幼帝母子跟外臣聯(lián)絡。公元973年,幼帝薨逝,年僅21歲,連后代都沒有。從常理上推想,極有可能是趙匡胤派人毒死了他。
從這個時候起,一直到北宋最后一個皇帝宋欽宗為止,柴氏子孫都被朝廷優(yōu)待,每一代柴氏子孫里年齡最大的那個人都被封為“崇義公”,擁有中低級官銜和免除賦稅的特權。
后周世宗柴榮共有7個兒子,前3個兒子都死在了五代十國的政變當中;第四個兒子就是幼帝柴宗訓;剩下3個兒子,分別叫柴熙讓、柴熙謹、柴熙誨。其中柴熙謹入宋4年后夭折,當時還不到10歲;柴熙讓和柴熙誨則“不知其所終”(《新五代史·周家人傳》,反正再也沒有聽說過他們。
實際上,柴熙讓和柴熙誨二人當中,至少有一個沒有被害,而是在趙匡胤安排之下改名換姓,被一個大臣收養(yǎng)了。這個大臣就是北宋的開國大將潘美,他生性謹慎,擅長保密,又是趙匡胤的親信。趙匡胤讓他收養(yǎng)后周世宗的兒子,別有一番用心。
宋人筆記《隨手雜錄》記載了潘美收養(yǎng)周世宗后代的經(jīng)過:
趙匡胤帶著禁軍沖進后周皇宮,看見嬪妃抱著一個嬰兒,得知是后周世宗的骨血,便問宰相范質、大將潘美和謀臣趙普:“要不要把這小子殺掉?”潘美一聲不吭。
趙匡胤想知道潘美的真實想法,便假惺惺地說:“朕繼承了世宗的皇位,如果再殺他的兒子,朕也不忍心啊!”潘美趁機勸諫:“我跟陛下過去都是世宗的臣子,如果勸陛下除掉世宗的骨血,那怎么對得起世宗呢?可是,如果我勸陛下別殺這個孩子,陛下肯定又會以為我有外心?!?/p>
趙匡胤聽聞此言,說道:“朕命你收養(yǎng)這個孩子。不過你不能拿他當兒子,只能拿他當侄子?!庇谑桥嗣腊涯莻€嬰兒抱回了家。后來這個嬰兒改姓潘,取名潘惟吉,長大以后,一直做到刺史。
潘惟吉本姓柴,是世宗的兒子,史有明載。但是,他本名究竟是柴熙讓還是柴熙誨呢?恐怕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更有可能的是,養(yǎng)父潘美對他十分保密,始終都沒有告訴他的出身來歷,他可能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后周皇族。
趙匡胤之所以將世宗骨血交給潘美收養(yǎng),奧妙正在于此:第一,留下世宗后代不殺,后周的遺老會感恩戴德;第二,深知潘美謹小慎微,不敢向孩子吐露真相;第三,萬一這個孩子天縱英才,建功立業(yè),那也是為大宋皇帝服務。
還有一種說法是,后周世宗剩下的三個兒子,一個入宋后改名逃走;一個被潘美收養(yǎng);一個被開國將軍盧琰收養(yǎng)。總而言之,后周世宗的兒子,不是幼年被殺,就是少年夭折,好不容易長大成人的也成了別人家的孩子,連幼帝柴宗訓也沒有留下后代。所以柴進可能是“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孫”嗎?完全不可能。
世宗的旁系子孫,柴進倒真有可能是。
宋仁宗在位時,皇子接連夭折,到了垂垂暮年,還沒有皇位繼承人。大臣上表說:“絕人之世,滅人之祀,而妨繼嗣之福也?!保ā端螘嫺濉罚┻@位大臣直言不諱:皇上您為啥沒兒子?因為太祖皇帝滅了后周皇帝的后代,這是報應??!宋仁宗虛心納諫,讓地方官尋訪后周世宗的侄子和侄孫,賞他們錢花,給他們官做,還為世宗建了廟宇和祠堂。
從這個時候起,一直到北宋最后一個皇帝宋欽宗為止,柴氏子孫都被朝廷優(yōu)待,每一代柴氏子孫里年齡最大的那個人都被封為“崇義公”,擁有中低級官銜和免除賦稅的特權??上У氖?,這些柴氏子孫都不太爭氣,沒有一個人中過進士,也沒有一個人立過戰(zhàn)功,只在宋朝皇帝還債式的封賞下混吃等死。宋朝皇帝給過他們丹書鐵券嗎?絕對沒有,因為他們不夠資格。
宋人筆記里提到一個柴氏子孫,官至蔡州知州,只會求田問舍,有錢就買房出租,每天能收房租5000文,可是從來不見他滿足。有一回此人重病,不舍得看病吃藥,活活昏死過去,醒來第一句話就問:“今日費幾錢?”(江休復《江鄰幾雜志》)這樣格局狹小的守財奴,跟“小旋風”柴進的氣量相差太遠。
第一代崇義公封于1059年,之后傳了三代,到第四代柴夔悟的時候,遇上靖康之亂,就斷了。柴家人從此在宋代史書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柴進《水滸傳》中人物,綽號“小旋風”。滄州人氏,后周皇族后裔,人稱“柴大官人”。他仗義疏財,在梁山大聚義中排第十位,上應“天貴星”,掌管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