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過程探微
      ——兼論 “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者之爭

      2023-01-17 10:36:22
      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音韻學集賢正音

      王 琦

      作為韓國文化代表性象征,“訓民正音”一直活躍在韓國學者的視野中,在易學、文學、史學、藝術、宗教等背景下進行了多角度的研究。韓國學術界始終對“訓民正音”的創(chuàng)制者存在爭議,近年來韓國的民間團體及部分學者的認識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世宗個人創(chuàng)制論的呼聲越來越強烈。然而,與韓國熱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nèi)學者對“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之爭的關注度不高,研究相對較少。

      一、“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謎團

      與其他文字相比較,“訓民正音”擁有明確的頒布日期、創(chuàng)制者和創(chuàng)制原理,(1)《世宗實錄》卷一百零二,世宗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庚戌第二條:“是月,上親制諺文二十八字,其字仿古篆,分為初中終聲,合之然后乃成字,凡干文字及本國俚語,皆可得而書,字雖簡要,轉(zhuǎn)換無窮,是謂‘訓民正音’”。然而看似明確的背后卻存在著各種創(chuàng)制爭議。雖然與之相關的記錄和研究逐漸增多,但是關于創(chuàng)制者的謎團始終都沒有被解開。

      世宗二十五年(1443年)十二月三十日“訓民正音”的記錄首次出現(xiàn),內(nèi)容為世宗大王創(chuàng)制了諺文28個字,其形態(tài)仿照古篆,其形式是按照初聲、中聲和終聲的方式結(jié)合起來,雖然字體簡單但是可以任意組合、變換無窮,將其命名為“訓民正音”。(2)“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時間采用《世宗實錄》“訓民正音”的頒布時間——世宗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世宗二十六年(1444年)二月十六日,世宗命令集賢殿崔恒、樸彭年、申叔舟、李善老、李塏等用“諺文”翻譯《韻會》,并將此事交由晉陽大君李瑈和安平大君李瑢負責。僅4天后,世宗二十六年(1444年)二月二十日,集賢殿副提學崔萬里等人上疏反對“訓民正音”的創(chuàng)制。世宗立即召集反對者,針對反對意見一一駁回,強力將此事按壓下來,快速處理了事。世宗二十八年(1446年)九月二十九日,頒布了世宗御制《訓民正音》和鄭麟趾的后序,進一步解釋了文字創(chuàng)制的目的、使用方法以及創(chuàng)制的原理。(3)《世宗實錄》卷一百一十三,世宗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甲午第四條:“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為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易習,便于日用耳……”“癸亥冬,我殿下創(chuàng)制正音二十八字,略揭例義以示之,名曰‘訓民正音’。象形而字仿古篆,因聲而音葉七調(diào),三極之義、二氣之妙,莫不該括。以二十八字而轉(zhuǎn)換無窮,簡而要,精而通,故智者不崇朝而會,愚者可浹旬而學。以是解書,可以知其義;以是聽訟,可以得其情……”。

      以上是《世宗實錄》世宗二十五年(1443年)至二十八年(1446年)之間關于“訓民正音”的記錄。在此之前,含《朝鮮實錄》在內(nèi)的可信史料中均沒有出現(xiàn)過關于“訓民正音”及其創(chuàng)制的任何記錄?!队柮裾簟芳班嶗胫汉笮蚪忉屃藙?chuàng)制目的、創(chuàng)制原理以及使用規(guī)則,但是關于文字創(chuàng)制的過程卻沒有直接明確的描述。盡管《訓民正音》及鄭麟趾后序都指出,“訓民正音”是世宗大王個人創(chuàng)制,但是卻沒有其創(chuàng)制過程的說明或直接記錄,結(jié)果導致后人對此持保留意見,沒有達成共識。

      “訓民正音”的創(chuàng)制,歸納起來有世宗親制說和親制協(xié)助說兩種觀點,其中親制協(xié)助說又包含有集賢殿學者協(xié)助說、王室協(xié)助說(包括大君協(xié)助說和貞懿協(xié)助說)以及信眉大師協(xié)助說。(4)[韓]韓在英:《訓民正音研究回顧——以創(chuàng)制背景、目的及創(chuàng)制者為中心》,《語文論集》2017年第72輯,第106-114頁。無論是親制說還是親制協(xié)助說,兩種觀點各執(zhí)一詞,無法統(tǒng)一。關于“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創(chuàng)制過程的不透明以及對世宗個人能力的常識性質(zhì)疑。追根究底,導致存疑是因為有關“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過程的史料匱乏。

      二、世宗的理政風格

      世宗將當時的朝鮮帶入了全盛時期,不僅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多個方面都取得了不朽的功績,還創(chuàng)制了文字?;厮菡彩略旱脑O置、《雅樂》的修訂、《新撰經(jīng)濟續(xù)六典》的編撰以及貢法的修訂等四個不同時間節(jié)點的歷史事件,可歸納出世宗處理政務的規(guī)律性模式,其創(chuàng)制“訓民正音”的決策必與其有內(nèi)在關聯(lián)。

      世宗二十四年(1442年)設置詹事院,(5)《世宗實錄》卷九十七,世宗二十四年七月二十八日丙戌第二條:“乞仿古制設詹事院,置左右詹事各一人、同詹事一人,皆從三品官,在藝文直提學之上。主事二人正八品階,除七品去官,使專掌宮中庶務,以分職任。上欲令世子裁決庶務,故置此官”。設置該機構(gòu)的目的是將政務移交給世子。這件事情其實可以追溯到世宗十九年(1437年),世宗下令承政院,除吏曹和兵曹用人、三品以上的定罪以及軍國重事,其他政務均移交給世子處理。此舉遭到了承旨們的強烈反對,理由是世宗目前身體健康,如果將政務移交給世子將會導致政令分離,引發(fā)很多問題。(6)《世宗實錄》卷七十六,世宗十九年一月九日己亥第三條。然而,世宗并沒有因此放棄這個想法,(7)《世宗實錄》卷八十一,世宗二十年四月二十八日辛巳第四條。世宗二十年(1438年)以多病纏身為由,再次提出將政務交給世子,再次遭到大臣們的反對。這次世宗并沒有聽從大臣們的意見,甚至還將部分兵權(quán)交給世子。世宗二十一年(1439年)大臣們連續(xù)兩日上疏反對此事。(8)《世宗實錄》卷八十六,世宗二十一年七月一日丁未第四條;《世宗實錄》卷八十六,世宗二十一年七月二日戊申第五條。然而,世宗二十四年(1442年),世宗力排眾議正式設置詹事院,將政務移交給世子。(9)《世宗實錄》卷九十七,世宗二十四年七月二十八日丙戌第二條。以議政府和集賢殿為首的所有大臣都參與了此次會議。此時世宗已經(jīng)下定決心,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雖然大臣們在同年八月二日至八月二十日間連續(xù)上疏8次發(fā)表反對意見,但是世宗不顧反對,以眼疾和消渴癥為由將所有政務交給世子,并在同年九月十八日將詹事院的組織分工以及人員落實到位。(10)《世宗實錄》卷九十七,世宗二十四年九月十八日乙亥第一條:“以柳義孫行集賢殿直提學,兼詹事院詹事,李先齊行集賢殿直提學、兼詹事院同詹事,李思哲藝文直提學、兼詹事院同詹事,金填司憲執(zhí)義”。由此可見,從世宗十九年(1437年)開始釋放將政務交給世子的信號,遭到反對后,世宗步步為營逐步施策,歷經(jīng)5年最終達成所愿,將政務完全交給了世子。

      雅樂的編撰可以追溯到世宗七年(1425年),禮曹建議以“樂學別坐樸壖的手本”為基礎,用樂器和譜法編撰樂譜,并建議安排一名文臣專門負責收集樂書,詳細考察鄉(xiāng)樂、唐樂、雅樂的律調(diào),然后繪上樂器和樂譜法后編撰成冊。(11)《世宗實錄》卷二十七,世宗七年二月二十四日甲子第三條。世宗七年(1425年)秋天海州長出了秬黍,世宗八年(1426年)在南陽發(fā)現(xiàn)了磬石。世宗九年(1427年)五月“樂學別坐奉常判官樸壖進新制石磬一架十二枚”,(12)《世宗實錄》卷三十六,世宗九年五月十五日壬寅第二條。八月世宗表示用秬黍和磬石制造出的新的石磬比中國的唐磬更好。(13)《世宗實錄》卷三十七,世宗九年八月十七日壬申第一條。除樸壖外,世宗十二年(1430年)還將善于音律的集賢殿副提學鄭麟趾及奉禮鄭穰充實進來。(14)《世宗實錄》卷五十,世宗十二年十月十八日乙酉第四條。上曰:“尺之制,歷代皆不同,而黃鐘之管亦異。古人因聲制樂,我國之人,聲音異于中國……。命停鄭麟趾、鄭穰等,造周尺管”。世宗十二年(1430年)八月末開始到十二月初為止三個多月時間,世宗一直在經(jīng)筵上討論《律呂新書》。(15)《世宗實錄》卷四十九,世宗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辛卯第二條:“輪對,經(jīng)筵。始講《律呂新書》”。世宗十二年(1430年)潤十二月一日“雅樂譜成,鄭麟趾作序”。(16)《世宗實錄》卷五十,世宗十二年潤十二月一日丁酉第五條:“雅樂譜成。鄭麟趾奉教序曰……”。世宗十二年(1430年)十二月七日,經(jīng)筵上世宗表示“我國的音樂雖然不能說好,但不要覺得不如中國。《律呂新書》也只是形式齊全而已。中國的音樂也不一定是最好的”。(17)《世宗實錄》卷五十,世宗十二年十二月七日癸酉第一條。世宗十三年(1431年)一月一日在早朝演奏了雅樂。(18)《世宗實錄》卷五十一,世宗十三年一月一日丙寅第一條:“……始用新制雅樂,儀章聲樂,粲然可觀……”。世宗十五年(1433年)正月勤政殿會禮宴儀式上正式開始使用雅樂。(19)《世宗實錄》卷五十九,世宗十五年一月一日乙卯第三條:“上御勤政殿,設會禮宴如儀,始用雅樂”。至此禮樂的整備歷經(jīng)8年最終完成。

      朝鮮前期代表性的法典是《經(jīng)國大典》,這部法典對《新撰經(jīng)濟續(xù)六典》影響最大?!缎伦?jīng)濟續(xù)六典》是在《經(jīng)濟六典》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而來的。《經(jīng)濟六典》的編撰可以追溯到太祖時期。太祖六年(1388年)趙浚等用吏讀編撰了《經(jīng)濟六典》。(20)《太宗實錄》卷十二,太宗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甲辰第二條:“都堂令檢詳條例司,冊寫戊辰以后合行條例,目曰《經(jīng)濟六典》,啟聞于上,刊行中外”。太宗十二年(1412年),河侖、李稷將過去的吏讀改成了漢文并補充完成了《元集詳節(jié)》三卷和《續(xù)集詳節(jié)》三卷,后來又將其改名為《元典》和《續(xù)典》。(21)《太宗實錄》卷二十三,太宗十二年四月十四日戊辰第二條:“更定《經(jīng)濟六典》元集詳節(jié)三卷、續(xù)集詳節(jié)三卷……命曰:《元典》、《續(xù)典》,當更參考,無有錯誤,然后進之……”。世宗朝兩個法典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且條款不足。世宗四年(1422年)設置了六典修撰色,任命修撰星山府院君李稷和左議政李原為都提調(diào),任命贊成事孟思誠和參贊許稠為提調(diào)負責編修《六典》。(22)《世宗實錄》卷十七,世宗四年八月十一日乙未第一條:“置《六典》修撰色,以星山府院君李稷、左議政李原為都提調(diào),贊成事孟思誠、參贊許稠為提調(diào)”。世宗八年(1426年)修撰色完成并呈上了《績六典》六冊和《謄錄》一冊。(23)《世宗實錄》卷三十四,世宗八年十二月三日壬戌第四條:“修撰色撰進《贖六典〔續(xù)六典〕》及謄錄”。世宗十年(1428年)星山府院君李稷等完成了《六典》五卷和《謄錄》一卷。(24)《世宗實錄》卷四十二,世宗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丁丑第二條:“詳定所提調(diào)星山府院君李稷等,撰《六典》五卷、《謄錄》一卷以進”。此后,從世宗十三年(1431年)潤十月到第二年的潤二月世宗在經(jīng)筵上持續(xù)討論《六典》,(25)《世宗實錄》卷五十四,世宗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庚申第一條;《世宗實錄》卷五十五,世宗十四年二月二日辛卯第二條。指出《六典》中的錯誤并加以改正。世宗十五年(1433年)一月詳定所都提調(diào)黃喜等完成了《新撰經(jīng)濟續(xù)六典》,其中包括《正典》六卷和《謄錄》六卷,至此律法的整頓告一段落。

      世宗朝耗費時間最久的是貢法的修訂。世宗關于田稅改革想法的發(fā)端是在世宗九年(1427年)三月,他在仁政殿重試中出了一道關于田制的策問題目。此時世宗已經(jīng)開始關注田制改革,(26)《世宗實錄》卷三十五,世宗九年三月十六日甲辰第一條。于是朝廷上下對貢法修正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世宗十二年(1430年)三月命令戶曹調(diào)研貢法的實施與否,對象包括六曹以及各個部門,首爾的前銜、各品官,各道的監(jiān)司、守令和品官,甚至普通的平民。(27)《世宗實錄》卷四十七,世宗十二年三月五日乙巳第四條。結(jié)果于十二月八日公布,贊成者98 657人,反對者74 149人,(28)《世宗實錄》卷四十九,世宗十二年八月十日戊寅第五條。貢法的修正就此擱置。世宗十八年(1436年)潤六月設置了貢法詳定所,(29)《世宗實錄》卷七十三,世宗十八年潤六月十五日己卯第一條。重啟研究和調(diào)研貢法。同年十月議政府建議詳細劃分土地的等級,試行一至二年,得到世宗同意。(30)《世宗實錄》卷七十五,世宗十八年十月五日丁卯第四條。世宗二十五年(1443年)十一月設置了田制詳定所。晉陽大君李瑈為副都提調(diào),左贊成河演、戶曹判書樸從愚、知中樞院事鄭麟趾等為提調(diào)掌管此事。(31)《世宗實錄》卷一百零二,世宗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甲子第一條。世宗二十六年(1444年)以田制詳定所的研究報告為基礎開始試行田分六和年分九的貢法,(32)《世宗實錄》卷一百零六,世宗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三日戊子第一條。至此稅收的問題得以解決。

      以上列舉了機構(gòu)設置、禮樂整備、律法修訂以及稅收整頓四個不同領域的事件。從這四個關乎國運的大事件中能歸納出三點:第一,世宗有識人用人之德,注重唯才是用。修訂《雅樂》時任用樸壖和鄭穰等人;編撰《新撰經(jīng)濟續(xù)六典》時任用李稷、許稠、黃喜等人;貢法修訂中他選拔了河演、樸從愚等去推進工作。第二,世宗具備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成熟治國之道。他設置了經(jīng)筵和貢法詳定所,踐行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修訂《雅樂》和編撰《新撰經(jīng)濟續(xù)六典》時,經(jīng)筵成為了君臣大討論的舞臺,充分的討論有助于理論的修正和整理。貢法實施前,他設置了貢法詳定所和田制詳定所,充分體現(xiàn)出世宗不急功近利,凡事都在充分驗證后才實施的行事風格。第三,世宗具備處理艱難繁瑣事務的堅韌品質(zhì)。為了達成所愿,他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籌備和等待,我們從詹事院的設置、《雅樂》的修訂、《新撰經(jīng)濟續(xù)六典》的編撰以及貢法的修訂等事件中得以窺見。

      綜上所述,我們歸納出世宗的理政規(guī)律:首先是識人善用,其次是反復推演,最后是謀定而后動。其執(zhí)政期間將朝鮮朝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都推到了前朝未有的高度,鮮有失策,正是緣于此。從世宗注重民生的治國理念來看,“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過程也是如此,是在眾人參與、充分準備下逐步實施完成的。

      三、音韻書籍的引入和研究

      文字創(chuàng)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深厚的語言學知識積累,還要經(jīng)過長期的思考與實踐。中國音韻學傳入朝鮮半島可以追溯到高麗時期。高麗初期第四代君主光宗實施了科舉考試,以詩、賦、頌選拔人才,(33)《高麗史》卷七十三,志二十七,選舉一,科目一: “光宗九年五月雙 冀獻議始 設科舉試 以詩·賦·頌及時務策取進士 兼取明經(jīng)·醫(yī)·卜等業(yè)”。“十一年只試詩·賦·頌。”“十五年 復試以詩·賦·頌及時務策”。第八代顯宗時將五言六韻詩列入科舉,(34)《高麗史》卷七十三,志二十七,選舉一,科目一:“顯宗十五年十二月……制述業(yè)則試以五言六韻詩一首,明經(jīng)則試五經(jīng)各一機,依例送京,國子監(jiān)更試,入格者, 許赴學……”。第九代德宗將國子監(jiān)考試引入進士考試當中,內(nèi)容是賦、六韻和十韻詩。(35)《高麗史》卷七十四,志二十八,選舉二,科目二:“國子監(jiān)試即 進士試德 宗始治試 以賦及六韻十韻詩厥 后 或稱成均試 或稱南省試”。音韻學的重要性持續(xù)增加。

      表1 高麗、朝鮮前期韻書引進情況

      高麗時期從中國引入的書籍種類繁多,蘇軾曾作《論高麗買書利害札子三首》反對貿(mào)書,這從側(cè)面反映了當時高麗大規(guī)模購書的情況。表1是根據(jù)《高麗史》和《世宗實錄》整理的恭愍王十年(1361年)之后到朝鮮初期的音韻書籍引入的記錄。(36)[韓]樸文烈:《高麗時代的書籍引入研究》,《人文科學論集》1992年第11卷,第152-155頁;[韓]李存熙:《朝鮮前期的對明書冊貿(mào)易——以輸入面為中心》,《震檀學報》1977年第44輯,第77頁。

      表1中的音韻書籍大部分都是在“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之前傳入的?!稜栄拧贰墩f文解字》等詞典類早在高麗之前就從中國引入,作為查漢字的工具書使用。光宗時期實施科舉之后,科舉考試中詩的比重越來越大,為了學習押韻,韻書的使用必不可少。高麗忠烈王時期發(fā)行了《新刊排字禮部韻略》,當時這部書使用得比較多,而到了朝鮮朝《古今韻會舉要》的使用更加廣泛。(37)[韓]河惠?。骸冻r韻書的正音觀分析》,《東洋古典研究》1997年第8輯, 第153頁。世宗朝時還廣泛使用《廣韻》《增韻》《韻會》等韻書。(38)《世宗實錄》中多處用《廣韻》《增韻》《韻會》解釋漢字的字形字義,如《世宗實錄》卷一百二十八,五禮/吉禮序例/饌實圖說:《韻會》,韲通作齊。

      一般認為,《切韻指掌圖》《中原音韻》《蒙古韻略》《洪武正韻》《通志》等音韻書籍與“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有關聯(lián),雖然早已引入朝鮮,但在“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之前幾乎沒有被提及過,反而在“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之后編撰的《訓民正音(解例本)》《東國正韻》《洪武正韻釋訓》《四聲通考》等中都有被提及。顯然為了新文字創(chuàng)制需要,世宗時期開始關注這些文字學和音韻學理論。

      《通志》作者是南宋鄭樵。(39)《高麗史》卷四十,世家四十,恭愍王十三年六月乙卯:“明州司徒方國珍,遣照磨·胡若海,皆田祿生,來獻沉香·弓矢,及玉?!ねㄖ镜葧??!锻ㄖ尽分械摹读鶗浴穼iT講文字學理論,《七音略》則專門講音韻學理論?!读鶗浴吩敿氄撟C了象形、指事、會意、轉(zhuǎn)注、形聲、假借等漢字基本造字原理?!读鶗浴分械摹罢撟幽浮敝v“立類為母,從類為子。母主形,子主聲”。(40)[南宋]鄭樵(1104-1162),《通志》卷三十一-三十五《六書略》。古今殊文圖、諸國殊文圖、殊文總論等則記錄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字。《七音略》中的等韻圖按照“七音”分類,“七音”的名稱大多以發(fā)音部位作為區(qū)別,即唇、舌、齒、牙、喉、半舌(來母)和半齒(日母)七種音。(41)王邦維:《鄭樵〈通志·七音略〉中的“胡僧”及其他》,《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期,第24頁。《六書略》中“母主形,子主聲”的構(gòu)字方式及《七音略》中“七音”的發(fā)音方法與“訓民正音”構(gòu)字方法和發(fā)音方法高度相似,體現(xiàn)了與“訓民正音”的關聯(lián)性。

      此外,《蒙古字韻》是元代時用八思巴文為漢語編寫的韻書。漢語是聲母、韻母二聲體系,而《蒙古字韻》利用八思文字將漢字音分成了初聲、中聲、終聲三維體系,為漢字分類方便學習和查找。(42)[韓]任溶起:《關于“三分法”形成過程的理解與中聲體系分析依據(jù)的一些問題》,《愛山學報》2002年第27卷,第68-69頁。這個分類法后來也用在了《古今韻會學要》和《東國正韻》的編撰中。

      這些理由可以充分推斷,《通志》《蒙古字韻》的研究對“訓民正音”的創(chuàng)制有非常大的影響。

      世宗朝時期值得關注的還有兩件事:一是世宗元年(1419年)十二月七日敬寧君緋從中國回到朝鮮的時候,除“四書五經(jīng)”外,還一同帶回來了《性理大全》;(43)《世宗實錄》卷六,世宗一年十二月七日丁丑第三條:“……特賜御制序新修《性理大全》、《四書五經(jīng)大全》及黃金一百兩……”。二是世宗十四年(1432年)二月開始到世宗十六年(1434年)三月大約2年的時間都在經(jīng)筵中討論《性理大全》。(44)《世宗實錄》卷五十五,世宗十四年二月六日乙未第一條:“乙未/受朝參,視事,輪對,經(jīng)筵。始講《性理大全》”;《世宗實錄》卷六十三,世宗十六年三月五日壬午第一條:“壬午/受常參,視事,輪對,經(jīng)筵。畢講《性理大全》”。

      《性理大全》是明胡廣等于永樂十三年(1415年)奉成祖之命編撰的宋儒性理學說匯編,其中囊括了邵雍的《皇極經(jīng)世書》,蔡元定的《律呂新書》,周敦頤的《太極圖說》《通書》,張載的《西銘》《正蒙》,朱子的《易學啟蒙》《家禮》,蔡沈的《洪范皇極內(nèi)篇》等共70卷,可以說是當時的一部百科全書。從鄭麟趾《訓民正音(解例本)》的序文和制字解中關于易學的說明來看,《性理大全》與“訓民正音”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特別是邵雍的《皇極經(jīng)世書》,它不僅是一部易學著作,還包含了音韻學知識。邵雍擅長用易學闡釋世間萬物變化的基本道理,同時他還是“音韻學家”,《皇極經(jīng)世書》中的第一篇和第二篇極好地體現(xiàn)了他對音韻的把握。第一篇是音韻哲學的闡述,第二篇是通過《皇極經(jīng)世纂圖指要下》詳細對音韻進行了分析。(45)《性理大全》卷八之皇極經(jīng)世書二,纂圖指要下,經(jīng)世四象體用之數(shù)圖。邵雍的音韻觀給“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的正當性、理論性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鄭麟趾在《訓民正音(解例本)》序文中也闡述了創(chuàng)字的正當性。他提到天地自然有其本身的聲音,也一定有其對應的文字。古人也是按照人們自身的發(fā)音創(chuàng)造了文字。鄭麟趾對于文字創(chuàng)制正當性的認識和音韻的全面理解與文字創(chuàng)制的動機有密切的關聯(lián)。對《性理大全》的充分討論促使世宗以及集賢殿學者們對中國音韻學和易學有了充分的理解。當然在傳入朝鮮之前已有過多部音韻書籍,極大可能這些書籍與《性理大全》一同在經(jīng)筵上被討論。

      從世宗十二年(1430年)八月末開始到十二月初為止,大約3個月的時間經(jīng)筵中討論的是《律呂新書》,而此時正在編撰《雅樂》。世宗十三年(1431年)潤十月開始到第二年潤二月,大約3個月的經(jīng)筵討論的是律文,而此時正在修訂《六典》。世宗先利用經(jīng)筵大規(guī)模討論再進一步實踐的風格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因此,當時在經(jīng)筵中《性理大全》討論就別有意味了。研究《性理大全》提升了對音韻學和文字學的認識,形成了“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的理論基礎。

      世宗二十六年(1444年)二月二十日,世宗回復崔萬里等人上疏“汝知韻書乎四聲七音字母有幾乎”“若非予正其韻書,則伊誰正之乎?”(46)《世宗實錄》卷一百零三,世宗二十六年二月二十日庚子第一條??梢姡雷诘淖畛跄繕耸切抻嗧崟?,糾正漢字在使用中的混亂。而隨著與集賢殿的大學士們在經(jīng)筵討論《性理大全》的過程,世宗對音韻學的認識逐步加深。從這個角度講,當時參與討論的集賢殿學者們都參與了“訓民正音”的創(chuàng)制。“訓民正音”的創(chuàng)制可以說是在這種充分理解下的進一步探索和實踐。這進一步證明了“訓民正音”不可能是世宗一個人發(fā)明的。

      世宗對音韻學的理解再深也只是理論層面的,如果說通過這些音韻理論去編寫音韻書籍可能足夠了,但是僅憑這些音韻理論去完成“訓民正音”整個音韻體系,靠個人力量完成恐怕是有困難的。因此,世宗創(chuàng)制“訓民正音”一定得到了某些人的幫助,他們對音韻學理論有深厚的理解,對“訓民正音”的創(chuàng)制產(chǎn)生了非常大的作用,而這些人就是集賢殿眾學者們。

      四、派遣子弟赴明學習漢語

      對書籍的分析終究是理論層面的,為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世宗做了很多努力,他一直計劃派子弟去北京或遼東學習。(47)《世宗實錄》卷六十二,世宗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壬戌第一條:“禮曹啟以入學,選揀子弟二十人,令仍會司譯院講習漢文漢語,每于使臣赴京以從事官差送從之”。世宗十四年(1432年)一月就曾派翻譯隨同使臣赴遼東。(48)《世宗實錄》卷五十五,世宗十四年一月七日丁卯第一條:“……令通事歸遼東者,淹留傳習漢語,無乃有益乎?……”。世宗十五年(1433年)潤八月計劃具體實施,世宗命令承文院選拔年紀小的子弟,(49)《世宗實錄》卷六十一,世宗十五年潤八月二十八日丁卯第三條:“……承文院進遼東遣子弟入學奏……”。同年九月三日通過千秋使工曹參判樸安臣將此計劃告知了中國的使臣。(50)《世宗實錄》卷六十一,世宗十五年九月三日壬午第一條:“……臣今竊詳北京國子監(jiān),或遼東鄉(xiāng)學,道路頗近,愿遣子弟讀書,未敢擅便,謹具奏聞”。九月十七日,禮曹正式選拔了20名15至25歲的子弟。(51)《世宗實錄》卷六十一,世宗十五年九月十七日丙申第一條:“……二十五歲以下十五歲以上子弟二十人,擇選以啟……”。然而不幸的是,十二月樸安臣收到了明朝拒絕朝鮮子弟去的懿旨。由于計劃的變動,禮曹建議將選拔的20名子弟先送到司譯院學習,如有使臣去中國,讓他們作為從事官一同去。(52)《世宗實錄》卷六十二,世宗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壬戌第一條。召議政府六曹議曰:“今來敕書,不允子弟入學之請,自今入學中國之望則已絕,然漢音有關事大,不可不慮。予欲遣此子弟于義州,使之來往遼東,傳習漢語,何如?”僉曰:“遼東乃中國一方,語音不正,臣等以為前所選子弟,使之仍仕司譯院,常習漢音諸書,每于本國使臣赴京時,并差入送。如此循環(huán)不已,則漢音自然通曉”。世宗計劃派年輕的子弟去中國的目的是學習漢字和漢語,這和“訓民正音”的創(chuàng)制不無關系。計劃失敗后第二年(1434年)一月集賢殿副提學偰循等上書請求將借調(diào)到司譯院的修撰辛石堅、副修撰南秀文、著作郎金禮蒙等盡快調(diào)回到集賢殿。世宗與領議政黃喜、左議政孟思誠等商討后決定這些人仍留在司譯院。(53)《世宗實錄》卷六十三,世宗十六年一月十日戊子第三條。

      被選拔去留學的人員中包括了集賢殿學士們。從世宗十四年(1432年)到二十五年(1443年)期間,與“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相關的集賢殿學者中有以崔萬里為首的6人,參與《韻會》翻譯的學者崔恒和樸彭年2人,被選拔的中國留學生包括辛石堅、南秀文和金禮蒙等3人,共11人。他們的官職大體集中在檢討官(應教從四品、直殿正四品)、副檢討官(副修撰從六品、校理正五品),基本都參與了經(jīng)筵,且都是主要成員。(54)[韓]鄭杜熙:《集賢殿學士研究》,《全北史學》1980年第4輯,第99-100頁。這恰恰說明了派遣人員去中國留學與“訓民正音”的密切關系,更何況當時集賢殿學士也參與了《性理大全》經(jīng)筵討論。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世宗處理繁瑣政務的治國之道運用到了音韻學的研究中來,通過經(jīng)筵討論研究韻書并輔以往中國派遣留學生,體現(xiàn)了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理論上,音韻學以《性理大全》中的《皇極經(jīng)世書》和《通志》的《七音略》為中心,文字學以《通志》的《六書略》和《蒙古字韻》為中心。實踐上,選拔年輕的子弟去中國學習漢語。經(jīng)筵與中國留學過程都與集賢殿有密切關系,也就是說集賢殿學者們都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音韻學的研究,即世宗時期的音韻學研究過程與“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過程高度吻合,世宗真正著手創(chuàng)制文字可能是在世宗十四年(1432年)前后。經(jīng)過五六年對音韻學的充分討論,世宗和集賢殿學者們對音韻學理論和語言學知識已經(jīng)有了充分的掌握和積累,具備了創(chuàng)制文字的條件。

      在集賢殿學者們?nèi)虆⑴c下,世宗主導了禮樂整備、律法修訂以及稅收整頓等關乎國基與傳承的重大國策制定,“訓民正音”的創(chuàng)制亦是題中之義。這期間集賢殿學者們是全程參與的,這也就解答了關于“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的幾個謎團:一是“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過程史料匱乏問題?!坝柮裾簟钡膭?chuàng)制是與音韻學的研究相結(jié)合的,沒有必要再單獨記錄,且與“事大”相關,本文不再贅述。二是世宗親制問題?!坝柮裾簟辈豢赡苁鞘雷谝蝗藙?chuàng)制的,盡管世宗“天縱之圣”,但是對于音韻學相關的認識是在集賢殿的全程協(xié)助下逐步形成和提高的,因此,可以斷定“訓民正音”是世宗和集賢殿學者共同完成的。

      猜你喜歡
      音韻學集賢正音
      徐集賢:再創(chuàng)世界紀錄 引領光伏革命
      “2023年中國音韻學暑期講習班”即將開班
      語言科學(2023年4期)2023-08-19 22:25:34
      第二屆“唐作藩音韻學獎”評獎工作即將開始
      語言科學(2022年3期)2022-12-11 20:10:28
      唐集賢學士“分掌制誥”考述
      ——兼涉其性質(zhì)與影響
      從閩粵兩地正音書的語音性質(zhì)看清代官話問題
      晉善晉美為清香 集賢酒堡續(xù)輝煌——尋找山西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系列活動之走進晉善晉美
      天一閣舊藏《太和正音譜》考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38
      淺談音韻知識的重要性及其學習方法
      散文百家(2018年7期)2018-11-15 00:26:29
      淺談音韻知識的重要性及其學習方法
      鹽谷溫《太和正音譜》排印本研究
      戲曲研究(2018年4期)2018-05-20 09:38:08
      南昌县| 赣州市| 贡嘎县| 黔江区| 沅陵县| 左云县| 育儿| 三河市| 巴楚县| 武宁县| 翁源县| 平罗县| 郯城县| 甘谷县| 商水县| 芷江| 溧阳市| 宽城| 石景山区| 明光市| 西林县| 望都县| 石林| 西丰县| 雷州市| 米脂县| 宣化县| 鹤壁市| 比如县| 白山市| 莎车县| 嘉义县| 阿拉善盟| 乌苏市| 塔河县| 象山县| 上杭县| 许昌市| 兰考县| 都江堰市| 黑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