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玲
摘要:我國改革已經(jīng)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持續(xù)推進改革必然會觸動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既得利益集團必定會想法設法阻礙改革的進程。作為領導者,只有認清既得利益集團的本質(zhì)特征,并充分了解既得利益集團對推進改革的危害,在爭取公眾廣泛支持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利益集團,采取分而治之方略。領導者在改革持續(xù)推進過程中,應加強制度建設,防止既得利益集團蛻變?yōu)樨澑?,在改革方案的?zhí)行過程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打消既得利益集團阻礙改革進程的幻想,從而促使單位改革深入貫徹并取得實效。
關鍵詞:領導者;既得利益集團;改革;阻礙
改革就是將組織內(nèi)部的權力、利益、責任重新分配的一個過程,必然會損害到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天性所然,既得利益者們?yōu)榱司S系共同的既得利益,必然抱團形成既得利益集團,共同阻礙改革的推進。所以,承認我國現(xiàn)階段仍存在既得利益集團,并加強對利益集團與改革關系的研究,是我國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提。領導者需要認清單位既得利益集團的本質(zhì)特征,充分了解既得利益集團對推進改革的危害,然后采取針對性較強的破解方略,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才能促使單位改革深入貫徹并取得實效。
一、既得利益集團的主要特征
利益集團是指基于共同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利益要求而形成的社會群體,其目的是維護自身的利益,本文所指的是追求其成員自身的特殊利益要求的特殊利益集團,而非指追求社會公共利益要求的公共利益集團,且單位個體總是會有意無意的成為某個既得利益集團的一員。既得利益集團的主要特征有以下方面。
(一)具有一致性的利益,但組織非正式
既得利益集團一般不是以正式的組織形態(tài)存在,但在單位內(nèi)部卻具有利益一致性的特點,雖然沒有明確的集團意識指向,但往往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既得利益集團的行為動機主要是為了在現(xiàn)有的利益中分得更大的份額,卻不愿意為增加社會的總利益付出成本,具有明顯的利益狹隘性和不合理的分利性。
(二)具有一定的權力,但非正常運用
既得利益集團在單位內(nèi)部一般擁有一定的權力,集團成員往往是一些“老資格”的中層及以上干部,并達成了默契的抱團意識,常常表現(xiàn)為以單位分管領導為核心的相關部門中層干部圈層。他們謀取利益的方式往往是非正常的權力運用,手中把持著改革方案落實的關鍵點,對改革方案的執(zhí)行力起決定性作用,如果某項改革方案損害了他們的既得利益,他們總能想法設法讓改革半途而廢。
(三)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只為自身牟利
既得利益集團在單位決策過程有一定的影響力,對單位的制度改革推進有較大的話語權,總能找到“合理”的理由,延緩或阻止不利于自身改革的進程。他們牟利的手段多樣化,既會通過影響制度安排牟取顯性利益,也會利用我國漸進式改革的不完善,長期政治與經(jīng)濟體制改革不平衡牟取隱形利益。
二、既得利益集團對推進改革的危害
(一)產(chǎn)生消極影響,提高改革成本
既得利益集團不是想方設法通過努力增加單位的總利益來提升自身的利益,而是一味憑借手中的權力和影響力,通過犧牲單位其他人的利益,為自己牟取狹隘的不合理利益,并不擇手段維系現(xiàn)有的利益格局。這不僅導致單位利益失衡,群眾意見大,消極怠工,也將增加單位同事間的摩擦,破壞單位和諧,產(chǎn)生消極影響,影響廣大群眾對改革的積極性,提高單位改革成本。
(二)有礙公平正義,阻擾改革進程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共同價值追求,但人們對公平正義的理解則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公平正義在現(xiàn)代漢語大詞典中解釋是公正而不偏袒沒有偏私。只要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存在公平正義的問題,單位的公平正義是指單位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xié)調(diào)。但既得利益集團為了狹隘的私利和群利,不惜犧牲單位整體利益或其他弱勢群體的利益,嚴重破壞了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秉持的權力公平、規(guī)則公平、分配公平、社會保障公平,削弱了單位公平正義性的基礎,致使領導者在推進改革的進程中得不到更多群眾的支持,使得單位難以正常高效運轉(zhuǎn),阻擾了單位改革進程。
(三)“圍獵”領導者,盜取改革成果
由于我國改革還不徹底,行政權力還很大,特別是單位“一把手”控制著大量的資源支配權,可以給既得利益集團或其成員帶來巨大的利益。既得利益集團面對各種利益誘惑,為了維系或進一步增加本集團共同利益,達到單位利益官員化,官員利益制度化的目的,常常采取以人情往來的“偽正當性”方式長期“圍獵”領導者,在單位改革持續(xù)推進的過程中,影響領導者決策,為其集團或自身牟取經(jīng)濟和政治利益,盜取改革成果。
三、破解既得利益集團挾制的方略
了解了既得利益集團的主要特征,并深刻認識到既得利益集團對推進改革的危害,領導者需要靈活運用謀略之術,加上壯士斷腕的勇氣才能破解既得利益集團對改革的掣肘。
(一)爭取廣泛支持,促使改革水到渠成
領導者要清醒的認識到單位既得利益集團的形成是一個長久過程,且天性使然,讓任何一個人或群體放棄既得利益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作為領導者,只有先從人的思想觀念上轉(zhuǎn)變,加強對單位干部群眾的思想教育,引導干部群眾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自己,轉(zhuǎn)變其個人利益至上的觀念,幫助其克服利己主義動機,促使其走向社會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來。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領導者要靈活運用謀略之術,盡可能團結改革的受益者,爭取中間者,疏導受損者。在改革推進的早期盡量先不觸及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并盡可能先推動那些讓更廣泛群體普遍受益的改革措施,先調(diào)動起干部群眾對改革的熱情,爭取更廣泛支持,讓改革支持的力量逆轉(zhuǎn)反對的聲音,促使改革水到渠成。
比如在全面放開二孩的問題上,由于我國長達30多年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造成的計生利益集團太強大了,如果在改革初期就采取一刀切,直接取締計劃生育委員會,阻力會非常大,很難突破。中央采取的方式是先將衛(wèi)生部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合并,并承諾維持低生育政策,先不觸動既得利益集團的直接利益,在這個過程中,先爭取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響應和支持,采取“溫水煮青蛙”式的改革,促使計劃生育政策改革水到渠成。
(二)針對不同利益集團,采取分而治之方略
2013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十八大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diào),我國改革已經(jīng)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鼓勵黨的干部要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這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既得利益集團為了維系和擴大既得利益,必然會想法設法阻礙不利于自身改革的進程。要破解一個既得利益集團的阻礙并不難,必須防止各種既得利益集團再抱團,共同影響和阻礙改革的進程,作為領導者應該深入了解各個不同既得利益集團的特征,充分掌握各個不同既得利益集團對推進改革的危害,針對不同利益集團,采取分而治之方略。
比如當前正在實施的國家和地方的機構改革,就是通過職能轉(zhuǎn)變,簡政放權,大部門制,其用意正是為了打破既得利益集團利益固化的藩籬,使既得利益集團擁有否決權的改革反對者邊緣化。比如在壟斷行業(yè)的利潤分配體制改革進程中,利用社會輿論的群眾意見高壓,迫使壟斷行業(yè)高管淡出利潤分配體制改革方案的決策過程。
(三)加強制度建設,防止既得利益集團蛻變?yōu)樨澑?/p>
雖然既得利益集團不能與貪腐混為一談,但既得利益集團手握的權力和影響力,不容小覷。就領導者而言,在推進單位改革過程中如何破解既得利益集團的阻礙,關鍵在于以為人民服務為基本出發(fā)點,通過完善各種規(guī)章制度,促進公平競爭環(huán)境的形成,并確保公平競爭環(huán)境的制度執(zhí)行力,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由于改革不徹底和黨政權力過于集中的狀態(tài),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預防既得利益集團受損之后,由公開合法獲取轉(zhuǎn)為隱蔽非法的貪腐,從集體制度上獲取轉(zhuǎn)為個人貪污受賄行為,領導者必須警惕改革進程中“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結局。
(四)言必行、行必果,打消既得利益集團的幻想
由于既得利益集團其利益的狹隘性和不合理的分利性特征,使得各種特殊利益集團的行為必然會對公眾利益產(chǎn)生損害性侵占,所以領導者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注定是要和大大小小的既得利益集團博弈。任何一項改革方案的出臺,只要損害到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就會有本位權力利用其影響力出面進行擴縮爭執(zhí),并散布一些不利于改革推進的言論,其結果要么是改革方案的延遲出臺,要么是執(zhí)行不力而致使已經(jīng)出臺的改革方案失效,這都將致使領導者喪失公信力,嚴重打擊公眾對改革的積極性,讓既得利益集團對阻礙改革進程抱存幻想。
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改革方案推出前期,在爭取公眾廣泛支持基礎上,提前做好“功課”,考慮多方因素,制定好“一旦出臺,從不改變”的好方案,并將所有改革方案“打包”一攬子推出,不給既得利益集團醞釀并采取行動的機會,就算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少量的干擾,領導者也必須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將改革進行到底,從而降低改革的阻力,打消既得利益集團阻礙改革進程的幻想。
參考文獻:
[1]牛余慶.防范由“既得利益者”蛻變?yōu)椤凹鹊美婕瘓F”的思路[J].領導科學,2012(19).
[2]周建華,羅安義.利益集團與改革[J].學習與探索,1987(05).
[3]曹志瑜.當代中國既得利益集團形成的內(nèi)在機理及防治思路[J].領導科學,2013(05).
[4]彭彩.改革之痛——淺析當下中國既得利益集團[J].商,2015(20).
[5]王松奇.控制改革中的利益集團行為[J].中國經(jīng)濟周刊,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