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棲
李賀故里碑
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時年20歲的李賀應河南府試,獲雋。躊躇滿志,準備進京舉進士試。
自15歲以樂府詩聞名于時人以來,少年李賀的前途被眾多名公鉅卿看好。19歲那年,韓愈、皇甫浞聞李賀名,給李賀出了篇命題作文,考考他的才氣。李賀也不客氣,當場作《高軒過》一詩答韓愈和皇甫浞: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huán)壓轡搖玲瓏。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東京才子文章公。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照耀貫當中。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此詩歷來被稱頌。“筆補造化天無功”一句,錢鍾書先生認為“不特長吉(李賀字長吉)精神心眼之所在,而于道術之大原、藝事之極本,亦一言之道著矣”,評價甚高,而“秋蓬生華風”“附鴻”“作龍”等語,則將一個有志青年面對即將到來的“飛黃騰達”的喜悅心境刻畫得淋漓盡致。
從詩題“韓員外愈、皇甫待御浞見過,因而命作”來看,是李賀當場應韓愈和皇甫浞所請而作無疑,于中也可見出李賀對韓愈、皇甫浞這兩個文學大家、詞章前輩過訪自己這個“文學青年”的感激。朱自清在為李賀所作年譜中如此記錄:“其過賀足為增名不少,賀之感激可知;故有秋蓬生風,附鴻,作龍之語,信其能相推引也?!闭\為知心之論。
府試得中,舉進士試。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順理成章,李賀的錦繡前程似乎就此展開。
然而,就在他準備進京舉進士試時,有人突然向他發(fā)難了:李賀,且別忙著舉進士試,你父親名晉肅,出于避諱,你李賀怎么可以舉進士試呢?
發(fā)難者所謂避諱,為唐時成為風尚之避嫌名諱。自避諱之俗起于周朝以來,經(jīng)過數(shù)百近千年的發(fā)展演變,自唐時已達極盛?!短坡伞ぢ氈破访鞔_規(guī)定:“諸府號官稱犯祖父名,而冒榮居之者,徒一年?!笔裁匆馑寄兀烤褪钦f,地方官員的官號名稱如果和自己的父親、祖父名字相同而不知道避諱辭官膽敢就任的,一經(jīng)舉報查實就要處以一年的徒刑。
《史諱舉例》書影
在這個嚴密的避諱制度之下,唐朝出現(xiàn)了很多因為避諱而辭官不受的例子。《舊唐書·懿宗紀》:“咸通二年八月,中書舍人衛(wèi)洙奏狀稱:‘蒙恩除授滑州刺史,官號內(nèi)一字與臣家諱音同(洙父名次公),請改授閑官?!被荽淌返摹按獭弊峙c衛(wèi)洙的父親次公的“次”字音同,避嫌名諱,衛(wèi)洙不敢去當這個滑州刺史,于是只好向朝廷上表,請求改授其他閑官。
好在朝廷講道理,敕曰:嫌名不諱,著在禮文,成命已行,固難依允。意思是這個官名不犯諱,你的請求不能得到批準,你還是去上任吧。
衛(wèi)洙當然是幸運的,而李賀就比較尷尬了。李賀父名晉肅,“晉”與“進士”的“進”音同,屬于避嫌名諱的范疇,所以李賀不能舉進士。向他發(fā)難的人隱在歷史的暗處,拿避父諱這個大棒子打擊李賀,讓李賀毫無還手之力。青春年少、血氣方剛的李賀當然不能忍受別人在道德上挑自己的刺,于是決定不舉進士試。
李賀不知道,他的這一決定,正中了發(fā)難者的下懷:你少年得名又如何?舉不了進士試,將來你就不可能是進士出身,不是進士出身,再有名又如何?
按進士出身之重要性,對唐時讀書人不言而喻。陳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說,唐代貢舉名目雖多,大要可分為進士及明經(jīng)二科。進士科主文詞,高宗、武后以后之新學也,明經(jīng)科專經(jīng)術,兩晉、北朝以來之舊學也。究其所學之殊,實由門族之異。故觀唐代自高宗、武后以后朝廷及民間重進士而輕明經(jīng)之記載,則知代表此二科之不同社會階級在此三百年間升沈轉變之概狀矣。
進士重于明經(jīng),這是高宗、武后以后的唐代政治發(fā)展趨勢,李賀生于進士科隆盛之時,對于進士出身的向往和汲汲以求,大可理解。一方面,進士出身是他這樣的士子入仕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唐自開元、天寶以后,進士出身而擔任擔任中央要職的比重日益增大。典型的例子擺在那里,李賀沒有理由不趨之若騖。
但憑空甩出來的“避嫌名諱”把他震得毫無還手之力。他做不到耍無賴,也沒有能力抗辯。從當時的道德風尚來講,避嫌名諱對他而言,是一招一劍封喉的殺著,而因為有著良好的道德潔癖,他便也沒有耍無賴的資本和資歷。
李賀故里碑
還是韓愈久經(jīng)人事,面對眾口一詞,他看出了問題所在,積極為李賀鳴不平。在散文《諱辯》中,韓愈一面溫言勸慰李賀還是要去舉進士試,一面批判“毀”李賀的人所持有的觀點:“律曰:二名不偏諱。釋之者曰:謂若言‘征不稱‘在,言‘在不稱‘征是也。律曰:不諱嫌名。釋之者曰:謂若‘禹與‘雨、‘丘與‘藍之類是也。今賀父名晉肅,賀舉進士,為犯二名律乎?為犯嫌名律乎?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
韓愈拿孔子避母親諱為例說:凡雙名不專諱一個字。鄭玄認為孔子的母親名“征在”,孔子在說“征”的時候不說“在”,說“在”的時候不說“征”。《律》文又說:不諱聲音相近的字。鄭玄說:譬如“禹”之與“雨”,“丘”之與“蓲”之類就是?,F(xiàn)在李賀的父親名叫晉肅,李賀去考進士,是違背了二名律呢,還是違背了嫌名律呢?如果父親名仁,難道兒子就不能做人了嗎?